名人传贝多芬人物经历【要具体点】7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00:50:38
名人传贝多芬人物经历【要具体点】700字左右
名人传贝多芬人物经历【要具体点】
700字左右
名人传贝多芬人物经历【要具体点】700字左右
贝多芬最艰难困苦的时期.物质生活的贫乏,朋友的散失,耳聋症的加剧,侄子的不肖,使他处在痛苦的深渊.
当时的维也纳是个浮华造作的城市,那个时代凡是在德国住过的伟大作曲家,无不为这个城市的伪善气息所苦恼.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天才音乐家贝多芬当然也不会心情舒畅.事实上,维也纳盛赞贝多芬的音乐,但对他本人,却从来没有过友善过.
贝多芬写了好几首优美的奏鸣曲,每首都花了他三个月的时间,但总共才挣到三四十个杜加.有一个亲王要他写四重奏,他呕心沥血地完成作品,却分文未得.他还有面对没完没了的诉讼,或是为了得到拖欠他的津贴,或是为了保住他对侄子的监护权.贝多芬一直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
1818年,贝多芬曾这样写道:“我几乎沦为乞丐,却必须装作并未捉襟见肘”,他曾亲自向他最敬重的友人求助,却没有回音.他常常不能出门,而原因竟是鞋子有破洞.
当他考虑离开维也纳时,当时的一些贵族深感贝多芬是个伟大的音乐家,不愿他们的祖国蒙上失去贝多芬的耻辱.1819年,有三位最有钱的皇亲国戚答应每年给他一笔钱来保障他的物质生活,惟一条件是要他不要离开.但他们的诺言没有完全兑现,生活费未能如数提供,而且不久之后还干脆停发了.
贝多芬年过40以后,他的朋友和保护人散的散,死的死,他变得更加孤独.他在1826年的手记里曾写道:“我一个朋友也没有了,在这个世界上,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
自1815年以后,贝多芬就完全失聪,和其他人沟通只能靠笔谈.以下两个故事可见失聪给贝多芬带来的极大的生活和工作上的不便.
有一次贝多芬在指挥彩排时,他将乐曲速度大大减慢.乐队跟随他的指挥,而歌唱演员却径自向前赶.在彩排中多次出现场面混乱,两次只好暂停,但贝多芬因耳聋无法知道混乱的原因.他迷惑不安地看看左面,又看看右面,想从每个人的脸部表现找出问题的所在,但没有人示意让他停下来.贝多芬忽然用命令的口吻把他的好朋友辛德勒喊过去,把记录本给他,作势让他写.辛德勒实在不忍心,只写了下面几句:“我求您别在继续了,回家我再给您解释.”这时贝多芬才突然发现自己的尴尬.他一跃跳下台,冲辛德勒叫道:“咱们快回家!”贝多芬一口气跑回寓所,一进去便倒在沙发上,一动也不动,两手捂着脸,就这样呆到吃饭的时候.进餐时贝多芬一言不发,脸上一副沮丧和极度痛苦的表情.饭后,辛德勒想要告辞,贝多芬挽留辛德勒不要走,说他不想孤零零一个人呆着.分手时,贝多芬又求辛德勒陪他去看医生.
两年后他指挥节目获得成功,全场一致鼓掌,但他一点也听不见.直到一位女歌唱演员拉起他的手,请他转过身来面向听众时,他突然看到全场起立,挥动帽子向他致敬,这才明白过来.
此时的贝多芬离群索居,自我封闭,惟有大自然能给他一些安慰.
1815年,贝多芬的弟弟死于肺病,遗下一个儿子卡尔.他把自己对兄弟的满腔热忱都倾注到这个孩子身上,收获的却是残酷的折磨.贝多芬想让卡尔接受高等教育,卡尔却想去经商.贝多芬只好答应了他经商,但他又经常出入赌场,欠下不少赌债.1826年(时年56岁),卡尔这个不肖子竟往自己头上开了一枪,卡尔没有死,却把贝多芬的折磨得要了命.“这一可怕的打击使他(指贝多芬)从此一蹶不振.”
除了生活无着的困窘,朋友散失的孤单,耳聋症的折磨,如果他能得到一些亲情的快乐,那会是对他多大的安慰啊.然而不幸的是,他唯一的亲人,也就是他的侄子却如此地不肖.但这一切并不能把贝多芬击倒.不幸的命运并不能扼住贝多芬的喉咙,相反地,贝多芬要扼住命运的喉咙!
贝多芬在悲哀的深渊中讴歌欢乐.将合唱引入交响乐中,谱写《欢乐颂》,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即使身处悲哀的深渊,贝多芬仍然讴歌欢乐”.
贝多芬还在波恩时就有讴歌“欢乐”的想法.他一辈子都想谱写《欢乐颂》.但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好呢?放在哪部作品里才合适呢?贝多芬一直拿不定主意.将合唱引入交响乐,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困难,贝多芬对此做过许多试验.另外,虽然他总想歌颂欢乐的美妙境界,但他一生饱经忧患,不断陷入激情和忧伤的漩涡,年复一年,这项工作一拖再拖,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才了结了这桩心愿,并成就了一部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乐》.
自1814年会议(贝多芬时年44岁)之后,维也纳风气大变,社会重政治而轻艺术,音乐的品味被意大利化给破化了,当时的人崇尚的是罗西尼,而贝多芬被视为迂腐.这时受冷落十年之久的贝多芬在悲伤之余正打算移居伦敦,到伦敦演奏他的《第九交响乐》.但《第九交响乐》这一部杰作的问世动摇了维也纳在罗西尼和意大利歌剧影响下形成的轻佻浮华之风,征服了庸俗的听众.维也纳的几位贵族朋友再次写信恳请他不要离开祖国,贝多芬被信中的言辞打动,便留了下来.
1824年5月7日(贝多芬时年54岁),贝多芬的《D调弥撒曲》和《第九交响乐》在维也纳举行首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场面之热烈,恍如暴动.贝多芬出场时,受到听众一连五次的鼓掌欢迎,而在这个尊重礼节的国家,按习惯,皇族出场也不过鼓掌三次罢了.最后警察不得不出面干预.交响乐使听众如醉如狂,许多人都哭了.音乐会结束后,贝多芬激动得晕了过去.”
虽然贝多芬从音乐会的成功中没有什么盈利,他生活的窘迫状况依旧,他疾病缠身依旧,他孤单依旧,但他仍然是胜利者.“他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自己的命运,战胜了自己的痛苦.“
贝多芬的自由思想之光.在悲惨中逝世.
贝多芬的时代是一个革命的时代,反动的保王势力拼着最后的力量努力钳制着人们的思想.当时书报检查非常严格,但文字是可以钳制的,声音却无法钳制.因此任何政权都休想限制贝多芬的思想.“贝多芬就是伟大的自由之声,也许是当时德国思想界惟一的自由之声.”贝多芬本人也感觉到了这一点.贝多芬给侄子卡尔的信中曾说:“我们的时代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来振聋发聩,唤醒人类那些可怜虫.”
没有什么能使能贝多芬这股桀骜不驯的力量屈服,贝多芬也不相信死亡.可是死神还是来了.1825年,贝多芬为了侄子卡尔的前程出外奔走,回到维也纳便病倒了.第二年11月底,贝多芬患了胸膜炎.贝多芬的朋友住得都很远,他叫卡尔去叫医生,据说没心没肺的卡尔竟忘了,两天后才想起来.贝多芬和疾病斗争了三个月后,于1827年3月26日与世长辞.
临死之前的两个月,贝多芬立他的侄子卡尔为他全部遗产的继承人.但贝多芬逝世的时候他的侄子并不在他身边,为他阖上眼睛的竟是只陌生人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