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雨 "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诗歌除外 求给一点素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0:44:44
以"雨 "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诗歌除外 求给一点素材!
以"雨 "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诗歌除外 求给一点素材!
以"雨 "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诗歌除外 求给一点素材!
第一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一谚语,至少是在宋元时代就已开始形成和流传了.这时的苏州已被称为人间的天堂了.究其内涵,必定是风土清嘉,景物秀丽,所谓山温水暖似名姝,名园佳亭如棋布.
苏州真的是江南一座十分美丽的古城,它也是江南的鱼米之乡.苏州城的古扑、幽静和秀美,自古至今就有不少文人墨客的赞叹.可是,在我的心坎里,让我久久难忘的还是苏州的雨巷.说来,真的让人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如果是阳春三月,那朦朦胧胧的细雨就会让这座城池,倾刻变成了梦样的、诗样的烟雨小城——小河朦胧,小巷幽深;青瓦白墙,漆门铜环;树木清翠,花草鲜艳.城内是小巷的一番神秘,城外是远山的一片青幽.尤其是那傍水的小巷,在雨中更是风情万种.那些石子路、石板路,将人们引入平常,引入世俗,引入悠远,引入静雅.东坡巷、西施巷、白莲巷、海棠巷、观音巷、孩儿巷、太监巷……那些小巷儿,不管是幽长的,还是不幽长的;不管是漂亮的,还是不漂亮的;不管是出名的,还是不出名的,都会显出一番说不尽的风情,使人们一样的感到温馨和雅致.
雨天的小巷,让人很着迷,也更见这座城池的那番精神:雨打湿了石子、石板,一番干净,一番清凉,一番亲切.那些身材修长的女孩儿,会举着各色各样的尼龙伞,舞动着曼妙的身姿,游走在深长幽曲的小巷中.那漂亮轻薄的丝绸衣袖,随着风和人的跃动,悄悄地滑落下来,露出那白皙、细嫩的手臂,让潮湿的风儿吹着,心里忽然就有了一种愉悦的感觉,便将那漂亮、柔和的脸儿微微上扬,显出一番说不尽的傲慢风韵.
风也丝丝,雨也丝丝,情也丝丝.
清晨,小巷会显得格外的宁静,在这美好的宁静中,也会传来卖花姑娘委婉动听的叫卖声:“栀子花!——白兰花!——”声音在静寂的小巷里回荡,特别的悦耳好听.于是在那幽静雅致的院落中,在那临巷近河的小窗下,就会有女孩子或年青的妇女遐想:如果在自己的鬓发与衣襟上,佩戴一朵栀子花或是白兰花,看着花的美丽,闻着花的馨香,那该是多么的好啊!
还有那鲜艳的玫瑰花,在卖花姑娘的篮子里摇曳着,花蕊素面朝天,犹如还在枝头,花瓣上还沾着晶莹的雨珠.散发出的却又是玫瑰的香气,它从篮子里向外飘出,飘到巷子里,飘到小石桥,飘到河面上.
夜晚,在那幽深的巷子里,那沿街叫卖馄饨和赤豆粥的骆驼担,便使这座小城有了别样的情趣.灵巧的担子,精巧的炉子,那橙红色的鲜亮炉火,呈现在灯光不太明亮的小巷之中,使小巷也有了灵魂.夜深人静的时候,那清脆的梆子声,“笃、笃、笃”地传播于深深的夜色和浓浓的雨雾之中,即使是到了深夜,小巷变得更为静谧,仍然使人们觉得,这座城池还安祥地跳动着生命的旋律.
当然,还有那特别好听的苏州评弹.这大概是中国最简朴,也最优雅的民间艺术了.它那从头到尾的扑素,从头到尾的单纯,还有从头到尾的清雅.它那顿错明亮、清脆甜润、委婉动情的吴语说唱,给人的是恰当,是分寸,是有节制的情感流淌,是哀,是怒,是悲,是喜,都悄然溶进那淅淅沥沥的细细雨声中,在那夜色朦胧的雨巷里悠扬地飘着,飘着……
第二篇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也接受了古典诗词艺术营养的深深陶冶.在《雨巷》中,诗人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这显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把丁香结和雨中惆怅联系在一起了.他的《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想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唐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以为不能这么看.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吮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
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
第二,诗人在《雨巷》中运用了新鲜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定西那个一样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与古典诗词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的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
第三,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雨巷》中那个在雨中飘过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就带上了更多的诗人想象的成分.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又是作家驰骋艺术想象的结晶,是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的形象.戴望舒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的.”(《诗论零札》十三)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于古典诗词,最主要的即因为它是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雨巷》最初为人称道,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它的音节的优美.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虽然未免有些过誉,但首先看到了它的音节的优美这一特点,不能不说是有见地的.《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整个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而又大体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每节押的两次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换韵.全诗句子都很短,有些短的句子还切断了词句的关连.而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 “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读小夜曲.一个寂寞而痛苦读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人的心头.
为了强化全诗的音乐性,诗人还吸取了外国诗歌中的一些技法,在同一节诗中让同样的字句更迭相见.这种语言上的重复,复沓,像交织一起的抒情乐句反复一样,听起来悦耳,和谐,又加重了诗的抒情色彩.在浪漫的自由诗和“新月派”的豆腐干诗体盛行的时候,戴望舒送来了优美动听的《雨巷》,开拓了音乐在新诗中表现的新天地.
戴望舒这种对新诗音乐性对追求,到《雨巷》是高峰,也是结束.此后,他开始了“对诗歌底他所谓‘音乐的成分’勇敢的反叛”,(杜衡语)走向对诗的内在情绪韵律的追求.他的另一首著名诗篇《我的记忆》,就是这种追求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戴望舒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他新的美学见解和艺术追求,但这决不能否认《雨巷》对新诗音乐美尝试的意义.偏爱是艺术欣赏的伴侣.这首《雨巷》,是新诗中一颗发光的明珠,值得我们珍读!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雨巷》就是这样.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