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明朝朱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09:42:52
我想知道明朝朱棣我想知道明朝朱棣我想知道明朝朱棣好皇帝,史书记载的《明史》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

我想知道明朝朱棣
我想知道明朝朱棣

我想知道明朝朱棣
好皇帝,史书记载的《明史》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皇帝或永乐大帝.

朱元璋的儿子,明朝第三个皇帝,夺了侄儿的皇位,较有作为,后人所称的永乐皇帝

明成祖、永乐大帝

朱元璋的4儿子

http://baike.baidu.com/view/5916.htm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

全部展开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皇帝或永乐大帝。

收起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安徽凤阳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
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老家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

全部展开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安徽凤阳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
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老家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   
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
明成祖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前六次在永乐年间进行,第七次下西洋在宣德年间进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周、齐、代、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他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省后行政机构的空缺。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在我国古代一流帝王中,明成祖朱棣做的大事和别的一流帝王比只高不低,像郑和下西洋、设立奴儿干都司、下令编撰《永乐大典》、设立内阁制度、迁都、等等。只要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明朝几乎所有可以拿的出手的大事都是朱棣做的。清朝皇帝康熙称朱棣的时代为“远迈汉唐”。能让一位杰出的帝王称赞另一位杰出的帝王,可以说朱棣他做的这个皇帝是合格的。

收起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安徽凤阳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洪武三年 (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老家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

全部展开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安徽凤阳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洪武三年 (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老家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 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
成就
  明成祖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前六次在永乐年间进行,第七次下西洋在宣德年间进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集权统治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周、齐、代、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他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省后行政机构的空缺。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总结
  在我国古代一流帝王中,明成祖朱棣做的大事和别的一流帝王比只高不低,像郑和下西洋、设立奴儿干都司、下令编撰《永乐大典》、设立内阁制度、迁都、等等。只要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明朝几乎所有可以拿的出手的大事都是朱棣做的。清朝皇帝康熙称朱棣的时代为“远迈汉唐”。能让一位杰出的帝王称赞另一位杰出的帝王,可以说朱棣他做的这个皇帝是合格的。
文治赫赫
  
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极力肃整内政,巩固边防,政绩颇 著。在文化事业上,加强儒家文化思想的统治,大力扩充国家藏书。永乐四年(1406年),至御殿观览图书,问大学士解缙:“文渊阁内经史子集全备否?”解缙回答:“经史粗备,子集尚多阙。”他又说,士从家稍有余资,便欲购书,况于朝廷?遂召礼部尚书郑赐遣使购访天下遗书。又指示购奇书要不惜代价,“书值不可计价值,唯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永乐年(1403年)命解缙等人编纂“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技艺之言,各辑为一书,毋厌浩繁。”动用文人儒臣3000余人,辑古今图书8000余种,谓“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于永乐六年(1408年)编成,共22877卷,装成11095册,定名为《永乐大典》。藏于“文渊阁”中,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重要贡献。迁都后,在宫内东庑南,又建,“文渊阁”,南京之书,大量北运,把《永乐大典》运至北京后,专贮于“文楼”。使明代国家藏书建设发展迅速。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实为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现仅存世3%。   朱棣即位之初,对洪武、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开疆拓土
  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永乐初即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七年在女真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 明成祖
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永乐八年、十二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1410、1414、1422、1423、1424),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最后死于班师途中。五年派兵统一安南(今越南),在河内设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进行直接统治。七年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十四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于九年疏浚会通河,十三年凿清江浦,使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其他边疆地区的统治也得到发展。十一年平定思南、思州土司叛乱后,设立贵州布政使司,为加强对乌斯藏(今西藏)地区的控制,朱棣派遣官吏迎番僧入京,给予封赐,尊为帝师。他还于四年设立哈密卫,并多次派遣陈诚、李达等人赴西域(今新疆),加强了政治、驻军和贸易往来,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外交业绩
  为开展对外交流,扩大明朝的影响,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起,朱棣派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出使西洋,所历三十余国,成为明初盛事(见郑和下西洋)。永乐时派使臣来朝者亦达三十余国,中亚的帖木儿帝国也与明朝多次互派使者往来。浡泥王和苏禄东王亲自率使臣来中国,不幸病故,分别葬于南京和德州。四年朱棣派兵征安南,次年安南内属,于其地设交趾布政使司。
编辑本段晚年事迹
  永乐时全国范围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但由于国家支出过大,赋役征派繁重,使有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流亡与起义,十八年山东发生的唐赛儿起义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支。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葬于长陵,庙号太宗,明世宗朱厚熜(嘉靖)时改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简称文皇帝。
永乐盛世
  是明朝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所出现的盛世。明成祖统治期间以永乐作为年号,朱棣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并且宣扬国威,大力开拓海外交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上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所以后世史学家称其为永乐盛世。   他一生成就的功业都是历史上少有的大手笔。他以北平一隅,凭借万人左右的军队,历经四年苦战,最终登上了大明王朝的皇帝宝座。他积极经营,把明朝的影响力推向了历史的高峰,一扫唐降以来中原政权的颓势,南征北战,威服四夷,尽现“马上天子”的英姿。他二次开国,在继承明太祖朱元璋的事业基础上有所开创,奠定了明朝276年的统治,并且缔造了大明帝国最兴盛的时代。
改革吏治
  明太祖朱元璋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所以皇帝非常累。明成祖时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这个内阁制度后来被西方国家所效仿,一直延续到现在。但内阁品级不高,一般要经过翰林院庶吉士锻炼,后来形成了“不是庶吉士不能进内阁”的潜规则。
发展经济
  明成祖朱棣对各地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须深入了解民情,随时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命令入朝觐见的地方官吏五百余人各自陈述当地的民情,还规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之后,永乐帝宣布“谕户部,凡郡县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即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观察员,如果看到民间疾苦而不实报的,要逮捕法办。对民间发生了灾情,地方上要及时赈济,做到“水旱朝告夕振.无有雍塞”。
编辑本段文化教育
  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至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即《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 《永乐大典》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 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自《永乐大典》公众于世之后常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
对外军事
  为了彻底解决蒙元贵族残余势力构成的边患,从永乐八年(1410年)开始,明成祖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这次北伐,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迫使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永乐帝封鞑靼大汗为和宁王。随后明朝大军一直进入到极北的擒狐山,在巨石上刻字为碑“翰海为镡,天山为锷。”永乐十年(1414年),永乐帝举行第二次北伐,击败了蒙古另一部瓦剌,瓦剌遣使谢罪之后,永乐帝班师回朝。永乐十七年(1421年),永乐帝举行第三次北伐,大败兀良哈蒙古。蒙古势力遭到永乐帝的连续打击后,此后数十年都无法对明朝构成威胁。永乐七年(1409年),明朝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地方,设立了奴儿干都司,管辖今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等地。以及对安南的战争。
海外交流
  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遣宦官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明朝舰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及锡兰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返国。以后又于1407年至1433年的二十多年间,先后七次出海远航,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就是伟大的郑和下西洋。永乐帝在位期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

收起

我最喜欢朱棣这个皇帝 因为他有超长的远见 且文武兼备 知人善任
在他的手里 中国科技 文化 经济无比繁荣
世界最早的火枪 火炮
虽然他有篡位嫌疑 但不可否认他是位极具雄才大略 治国超凡的皇帝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

全部展开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皇帝或永乐大帝。

收起

后世称为永乐皇帝,明成祖,抢了侄子的皇位,还以靖难役为名

我想知道明朝朱棣 我想知道明朝 朱元璋时期——朱棣时期 的一些规章制度等 我想知道明朝哪个皇帝的寿命最长 我想知道关于明朝,锦衣卫,东厂,西厂的关系, 我想知道明朝东厂,西厂的厂主都有谁? 明朝有多少位黄帝?我想知道明朝第一位到最后一位黄帝是谁? 明朝各个皇帝登基时分别是几岁我想知道明朝皇帝都是几岁登基 现在的明朝后裔都改成什么姓氏了?我想知道当代的明朝后裔都改什么姓氏了?我很想知道.我姓:仵 .都说有埋头朱的意思.但是我查的却不是. 明朝四大奇案我想知道那鞋都是什么.我知道有个红丸案~ 明朝的文武官员品阶我想知道明朝的文武官员的品阶,及所穿衣着. 请介绍明朝经济情况,特别是明末的.我想知道的是,明朝的税率,每年的收支情况. 我想知道春秋、战国、晋、南北朝、隋、五代十国、明朝各个国有哪些名人 我想知道明朝在郑和下西洋之后何时开始闭关锁国的? 我想知道大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期间的详细资料 或者有什么好书推荐 我想知道在明朝猪叫什么?听说明朝有过很严重的文字狱所以我想那时候的猪应该不叫猪吧那叫什么呢? 看过很多佛教史记都多次提到明朝万历年,我想知道,明朝万历年到底对佛教进行了什么动作,那个时候佛教得到了大力发展! 明朝的时候就有火枪了,我想知道明朝当时所有的火枪加起来大概有多少支?子弹有多少发? 明朝妃子我想知道明朝每位皇帝的妃子都是谁,以及其死期,还有他们婚后的婚姻状况?不用太具体,最好是在1450--1500之间的.我想知道皇帝和他的妃子婚后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