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在《观沧海》中,基调是( ),历来被是为“( )”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08:54:21
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在《观沧海》中,基调是( ),历来被是为“( )”
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
在《观沧海》中,基调是( ),历来被是为“( )”
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在《观沧海》中,基调是( ),历来被是为“( )”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安徽省亳县)人.东汉献帝建安初年,拜大将军,当丞相,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故称魏武.他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喜用乐府旧题作诗,别出新意,写出语言质朴、民歌化的五言诗,并且成功地创作一些四言诗.风格慷慨悲壮.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征登上碣石山,正好来观赏茫茫渤海的景象.大海被微风吹拂,海水是那样的动荡不定;海边山岛挺拔竦立.树林密密层层地生长着,遍山的野草长得丰满茂盛.冷清的秋风多有力,滔天的巨浪涌起.日月升沉,如同从大海的怀抱中出入;银河灿烂的光辉,好像从大海的心窝里放射出来.庆幸得很,好极了,于是作歌来歌咏我的志向.
这首乐府诗,是曹操所作《步出夏门行》的首章.
《观沧海》是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凯旋归来时所作.这时,曹操经过擒吕布,降张绣,在官渡又打败了他的主要对手袁绍,接着北征乌桓又一举获取,统一了中国北部,确立并巩固了河北根据地,便可以南征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眼下铠甲未除,征尘未洗,伫立峰巅,面对大海,自然要心情激荡,浮想联翩,《观沧海》便是当时思想感情的抒发.
这首诗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表达了他宏伟远大的政治抱负.
《观沧海》重点写茫茫沧海洪波涌起气吞日月的景象,借景咏怀.为了突出主题,诗人在结构安排和表现手法上都进行了巧妙的艺术构思.诗首六句,点题直起,用朴素的语言,平顺、白描的手法,写登临碣石山,“观沧海”所见:海波动荡,山岛耸立,虽然时属初秋,但依然树木丛生,百草繁茂.人们眼前呈现出一幅静中有动,生机勃发的画面.写得轻松舒缓,读之有行云流水之感.这是为下面写洪波涌起的大海作铺垫的.但在平顺中又不平淡,不但写了海水的动态“水何澹澹”,而且写了周围景物“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有水,有山,有草,有木.而且描写对象的形态、色彩都有变化.
诗人笔锋一转,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向人们映出了一幅浩渺无限,波涛光涌,大有吞没一切之势的壮阔海景,和前六句形成强烈的对比,读之有银河骤从九天降落之感.
接着诗人又向人们转换别一幅海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旭日被海浪抛出地面,明月被海涛抛向天空,耿耿繁星映入海面,日月星辰好像都在大海的胸中运行,大海简直可以包容一切!这广阔壮丽的境界,反映出作者当时踌躇满志的情怀.
诗的词语运用贴近、生动,如:以“丰茂”“丛生”形容草木,“萧瑟”壮秋风之声,“涌起”写洪波之势.水波又从“澹澹”而涌起,显出其发展.就这样,把这个雄阔的气象,写得有声有色,动态毕现.
全诗气魄雄伟,想象丰富.收笔“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每章都有,是合乐时所加的,在格式上与正文无关;但在本篇却与诗境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