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1:22:58
求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求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求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http://wenku.bai

求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求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求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http://wenku.baidu.com/view/1f19182ee2bd960590c677fd.html
七年级下册:http://wenku.baidu.com/view/eb31b50a79563c1ec5da718f.html
八年级上册:http://www.docin.com/p-291842507.html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 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

全部展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 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a是正数;a<0a是负数;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 或 ;
(3) ; ;
(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5)-1,-2,+1,+4,-0.5,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6.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等于本身的数汇总: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奇数个负数为负,偶数个负数为正。
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简便运算)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a=0,b=0;
(4)据规律 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不省过程,不跳步骤。
19.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常用于填空,选择。
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表示数字或字母乘积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称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 .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
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一找:(划线);二“+”(务必用+号开始合并)三合:(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8.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化简方程----------分数基本性质
去分母----------同乘(不漏乘)最简公分母
去括号----------注意符号变化
移项----------变号(留下靠前)
合并同类项--------合并后符号
系数化为1---------除前面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 ;
(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效•工时 ;
工程问题常用等量关系:先做的+后做的=完成量
(3)顺水逆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顺水逆水问题常用等量关系:顺水路程=逆水路程
(4)商品利润问题:售价=定价 , ;
利润问题常用等量关系:售价-进价=利润
(5)配套问题:
(6)分配问题: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对顶角(vertical angles)相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perpendicular)。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5.2 平行线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parallel)。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和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ordered pair)。
第七章 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triangle)具有稳定性。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度
多边形(polygon)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8.2 消元
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用小于号或大于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inequality)。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solution set)。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linear inequality of one unknown)。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linear inequalities of one unknown)。
第十章 实数
10.1 平方根
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rithmetic square root),2是根指数。
a的算术平方根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square root) 。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extraction of square root)。
10.2 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cube root)。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extraction of cube root)。
10.3 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real number)。
八年级上册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2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3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3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3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3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3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4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4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4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4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4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5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5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5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5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5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5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5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5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6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6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6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6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6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6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6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6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6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7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7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7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7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7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7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7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7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7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7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8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8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8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8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8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8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8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8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8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8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9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9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9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9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9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9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9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9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9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0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0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0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0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0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0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0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0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0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1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11①直线L和⊙O相交 d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1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1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1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1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1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1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1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1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2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2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2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2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2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2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
  12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2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2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2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3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3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3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3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3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3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3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收起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