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增强孩子的道德意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16:12:04
怎样增强孩子的道德意识?怎样增强孩子的道德意识?怎样增强孩子的道德意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道德教育规律,我发现幼儿品德教育的起步在于常规教育.从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来看,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节

怎样增强孩子的道德意识?
怎样增强孩子的道德意识?

怎样增强孩子的道德意识?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道德教育规律,我发现幼儿品德教育的起步在于常规教育.从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来看,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节奏,促进身体健康,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受到全面、合理的教育;从班集体方面来看,幼儿生活在一个由几十个小朋友组成的集体之中,他们必须按一定的规则活动.如果每个幼儿各行其事,不仅教师无法按计划实施教育活动,就连幼儿之间的日常生活也无法协调.特别是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
,跨进集体的行列,更需要建立良好的集体常规,保证我们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我们都知道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地从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常规教育的目的也并不是束缚幼儿和教师的行为,而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互动中和谐协调、营造安宁、有序、温馨的生活氛围.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得知:3~4岁的幼儿正是幼儿进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原因一:幼儿进入小班改变了生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原因二:3~4岁的幼儿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属于他律时期;原因三:良好常规的养成,将会为中、大班的品德教育奠定基础,因此便形成了教育的有利条件.
  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途径
  条件虽然形成了,可是要采取怎样的方法与途径才能很好地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呢?通过实践我发现,良好的教育途径在幼儿道德的养成教育中起着一种媒介与催化的作用.因此,我们采用了“寓教于乐”的生活化教育方式,将道德教育的养成教育与幼儿的常规密切结合起来,是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征、认知特点以及道德养成规律,培养幼儿初步品德意识的最佳途径.在良好常规的养成中促进道德意识的建立.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如果在儿童期的早年,不能给予合理的教育,致使儿童养成不良意识和卫生习惯,那就会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的第九条也谈到: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可见,我们尤其需要找准幼儿德育工作的最佳途径,将幼儿常规培养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并且,在常规教育中,我采用“寓教于乐”的生活渗透法,在能力培养上放手,在意识培养上把准方向,爱严结合,刚柔相济:
  * 利用文艺作品进行形象的教育
  社会学理论认为,幼儿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故事、电视剧中的主人翁.因为直观生动的形象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模仿是幼儿学习的手段,幼儿通过模仿好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因此我利用故事、情境表演、木偶、动画片等文艺作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唤起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帮助他们记住常规的要求.在教育幼儿爱护图书时,通过故事《图书找妈妈》,让幼儿知道被撕坏了的图书因为找不到妈妈而伤心流泪.通过故事情节感染幼儿,使幼儿懂得了要爱护图书,不乱扔图书.针对班上幼儿喜欢玩玩具却没有收拾的习惯,我便利用幼儿喜爱的木偶表演《玩具找家》,通过拟人化的讲述,用诱导的语言触发幼儿的同情心,使幼儿对自己平时的行为产生内疚感,帮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注意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渐养成爱护玩具的习惯.在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时,我采用了示范、模仿的方法.利用“大带小”的契机,请大班的哥哥姐姐为他们表演早晨入园和离园时的礼貌习惯.
小朋友在看完表演后都很想学一学,做一做.利用幼儿这一学习动机,使幼儿通过看一看,学一学,都知道见到老师后要有礼貌的鞠躬,并通过晨间活动对幼儿进行反复的练习,逐渐使幼儿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
孩子们很容易通过故事中、动画片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如:班上的幼儿喜欢看动画片《数码宝贝》,他们很喜欢“数码宝贝”的机智、勇敢、乐于助人.于是我便鼓励小朋友要像“数码宝贝”一样愿意帮助别人,听老师的话,做老师的“乖宝贝”.利用文艺作品对幼儿进行形象的教育,使孩子们通过读、听、看建立了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同时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