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龙应台《文化是什么》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4:40:08
读龙应台《文化是什么》有感读龙应台《文化是什么》有感读龙应台《文化是什么》有感很惭愧地,一直来人们把老师称为人类文化的传承者,但对于“文化是什么?”这样的题目,虽有思考,终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回答.看了

读龙应台《文化是什么》有感
读龙应台《文化是什么》有感

读龙应台《文化是什么》有感
很惭愧地,一直来人们把老师称为人类文化的传承者,但对于“文化是什么?”这样的题目,虽有思考,终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回答.看了龙应台的文章《文化是什么》,终于找到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了.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日子怎么过,就是文化.”“文化不过是代代积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但是,长期以来的教育过程,我相信大多数老师侧重的是教学工作,学校、社会评价我们的标准也是教学实绩,慢慢地,老师辜负了“人类文化传承者”的称号.近年“教书育人”“人文主义”的思想再次兴盛,个体、学生越来越被重视,人的发展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我想老师终于回到原来的职责上来了. 作为一位教师,在传承文化,教育学生的同时,毫无疑问首先应该建设自己师德、文化品位,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曾经在学校附近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旁,清早,许多本校的学生在路边等红灯,而别的学校的学生及几位市民旁若无人地穿行而过,自己为本校学生而骄傲,感觉到我们校风建设的成就,就在此时,一位本校的教师从后面疾跑过马路,在学生们的众目睽睽之下.我百感交集,不管是什么样的理由,遵守交通规则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更应该是一种不假思索的习惯.不知道这位老师有没有看到路旁等红灯的学生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给学生造成的影响?当她给自己班的学生发交通记录卡的时候,她是怎么对学生说的?我无法想像一个老师对人与事物的双重标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的积累.但愿这只是个别例子,可是一个学校的校风建设,文化氛围的营造,教师的自觉、实践不是最重要的吗?――“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其次,在我们学校,老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的行为得到肯定和宣传,于是我看到中午十二点十分,有老师守着7、8个学生在读书,我自己疑问这些学生的午饭怎么办?也曾经不止一次,十二点五十分,自己吃完午饭,本班的学生干部刚开完会,我问他们,你们的午饭怎么办?也偶尔在学生论坛上看到学生们抱怨学校的活动少,没意思.当然也亲历了我们的校运会象是为举办而举办,两千多学生的学校,运动会只有半天,学生老师疲于奔命.当然看到更多的是学生们懊恼地向我抱怨:作业、作业、做梦都是作业.以上列举的事例长期积淀,无疑将构成了我们学校的文化.可是这样的文化,能使学生感到愉悦吗?能吸引学生吗?答案是毫无疑问的.可喜的是我看到,在艺术节上,学生们热情积极地参与,即使失败也不言后悔,体现出的集体主义精神,使整个校园洋溢着生机勃勃地气氛;在历史科的漫画比赛中,学生们的创意五花八门,对于荣誉有着执著地追求;在高一年级地英语口语初赛中,学生们积极准备,那种投入的神态让人动容;还有高二年级同学们的美术创作表演,让校园增添惊喜的一笔等等.这些活动,不正表现出我们学校校园文化在发生可喜的变化吗?这些变化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需要科组老师们大力的包装与宣传,营造一种氛围,以吸引学生投入,长期以往,自然形成习惯、传统、文化.推而广之,我们的艺术节、科技节、校运会、文学社、或各科组的活动,更应该给予一定的时间保证,比如一个学期里一周或两周第八、九节的保证,以安排各种预赛决赛,使之隆重而规范,并进行广泛的宣传、表彰.――“文化不过是代代积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在老师们的努力下,我们学校在智能方面有了比较好的积累与经验,也应该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学校的道德、品位建设,也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人类文化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