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 贾平凹 (详解)1谈谈你对题目“对月”的理解2作者在文中歌颂了月亮什么样的美好品质3文章前后两次提到“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真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20:49:26
对月 贾平凹 (详解)1谈谈你对题目“对月”的理解2作者在文中歌颂了月亮什么样的美好品质3文章前后两次提到“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真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
对月 贾平凹 (详解)
1谈谈你对题目“对月”的理解
2作者在文中歌颂了月亮什么样的美好品质
3文章前后两次提到“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真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明镜.”这两句话前后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4文章最后说:“你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到底看见了哪些东西
对月 贾平凹 (详解)1谈谈你对题目“对月”的理解2作者在文中歌颂了月亮什么样的美好品质3文章前后两次提到“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真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
教学目的:
⒈探索语言风格,理解文章内容与形式上相互依存的关系;
⒉寻找童心,归纳文章主旨,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结构特点;
⒊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点:
⒈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点;
⒉品味文章语句,揣摩在表达意义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教学安排:两课时
板书“凸”、“凹”——问学生读音 (tū、āo) 意义(向外突出、向内凹陷)
板书“贾平凹”——这是我国当代一位作家的名字,但是在这个名字中“凹”念“wā”.
简介贾平凹名字变音的由来.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
简介贾平凹.
引出课文《月迹》.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答:文章主要什么内容?
分析课题,“月迹”即“月亮的印迹、踪迹”.
学生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不同的地方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作者的心情又分别有什么变化.
读完课文,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答案.
引导学生从五个段落概括回答.
穿衣镜上(3)→院子里(5)→酒杯里(24)→小河里(28)→眼睛里(30)
同时板书如下:
闷
镜中月 白道儿→半圆→满盈→没了月形 惊喜→高兴→紧张→失望
院中月 玉玉的、银银的 月色 高兴
杯中月 小小的满圆 、可怜儿样 月影 幸福
水中月 银光 、多 月光 兴奋
眼中月 小小的 、多 月的美好 满足
作者写月亮,为什么要写镜子、写杯子、写院子、写小河,怎么不直接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呢?作者这里用的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化实为虚.写月迹,就怕写得太空灵.作者很巧妙地避过了这一点.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凭借穿衣镜、院子、酒杯、河水、眼睛这一个又一个实体,空灵的月亮、月光、月色、月影,便一一呈现出了实实在在的月迹,也写出了孩子们起伏变化的心情.
整篇文章读下来,有没有发现,贾平凹在这篇文章里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什么呢?
① 话音的使用(3).亲切、口语化,方言特色 ② 叠词的大量使用(5).琅琅上口,儿童口吻
第二课时
简单回顾上一课内容,提示地点的转移.
作者一会儿写这里,一会儿写那里,又是屋内又是屋外,还到了小河边,文章是不是写得很乱呢?不乱.
是什么原因使地点的转移很自然呢?奶奶的引领.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这篇散文的“神”是什么呢?寻月
月亮代表的仅仅是简单的月亮吗?暂不回答.
大家先看看第6段至第21段这一部分.
找3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奶奶、孩子们、我的旁白)
这一部分是奶奶和我们的对话.他们聊到的是月宫中的桂树和嫦娥.
这一部分不是在写寻月呀,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对话呢?能不能删掉呢?
作者写桂树表达了什么?
作者写桂树,感觉月宫中的桂树和自己身后的桂树重叠到了一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意境,体验到了一种美的愉悦.
作者为什么要写嫦娥是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文章将三妹比做嫦娥,将凡俗与神幻融为一体,使月亮美得实在,使人美得神妙.
三妹怎么一下就乐了?仅仅是因为夸她漂亮吗?
17段“那么好个地方……”“月亮是个好”等句子.
找找文章中哪些写月亮好的句子.直接写的、间接写的,这些说明——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不单单只代表月亮.
所以,孩子们“寻月”,实际上是“追寻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
这样看来,第6段至第21段这一部分为什么不能删除呢?
因为这一部分也在表达孩子们对月亮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
22段:“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大家为什么要争论?
都希望月亮属于自己,说明人人都追求美好事物,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份美丽,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
35段最后:“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一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贴切新奇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丰富而生动的想象力,
这样看来,全文都是在围绕一个中心,看似散乱,实际上没有一点多余的文字.这是体现了一个什么特点?散文的形散神聚.
再回头想想,写不同地方月亮不同的形态,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月亮的柔美、迷人,表面上在写各处不同的月,实际只写了一个心中的月亮.这也是“形散神聚”的体现.
童趣是活泼美妙的,是纯洁天真的.作者这篇文章把童真童趣写得很鲜活,同时又很好地传达了要“不断追求”的主旨.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未来属于你们.如果你们受到这篇课文启发,不断地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追求理想与未知的世界,那么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