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什么,这种语言又称为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5 08:44:33
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什么,这种语言又称为什么?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什么,这种语言又称为什么?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什么,这种语言又称为什么?楔形文字(cuneiform),来源于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fo

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什么,这种语言又称为什么?
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什么,这种语言又称为什么?

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什么,这种语言又称为什么?
楔形文字(cuneiform),来源于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古代西亚所用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铜时代的苏美尔人用泥板通过图画的形式记录账目.渐渐的这些符号演化为表意符号,至于那些无法描绘的东西则用任意指定的办法来表达.而且苏美尔人还用它来表示声音,几个表意字合在一起就可以代表一个复杂的词或短语,这就使得许多符号都成为多馀.楔形字原来是从上而下直行书写,后来改为从左而右横行书写,于是全部楔形符号转了90°,从直立变成横卧.由于右手执笔,从左而右横写,楔形笔画的粗的一头在左,细的一头(钉尾)在右.苏美尔楔形字有意符和音符.经过巴比伦人、亚述人、阿拉米人的使用和改造,成为一种半音节文字.在字母发展史上有所贡献.楔形符号共有500种左右,其中有许多具有多重含义,其“准确含义”只能根据上下内容来确定,这就使得楔形文字体系比后来的字母文字体系更难以掌握.尽管如此,在两千年间,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文字体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考古学家发现大批各种楔形文字泥版或铭刻,19世纪以来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
[编辑本段]【起源】
1.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发源于亚洲西部的亚美尼亚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苏美尔文明,最能反映这种文明特征的是他们的文字——楔形文字.
最初,这种文字是图画文字,渐渐地,这种图画文字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如用“口”表示动作“说”;用代表“眼”和“水”的符号来表示“哭”等等.随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苏美尔人干脆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声音,如“箭”和“生命”在苏美尔语中是同一个间,因此就用同一个符号“箭”来表示.后来又加了一些限定性的部首符号,如人名前加一个“倒三角形”,表示是男人的名字.这样,这种文字体系就基本完备了.
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为了长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干后再进行烧制.这种烧制的泥版文书不怕被虫蛀,也不会腐烂,经得起火烧.但美中不足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块重约一千克,每看一块都要费力地搬来搬去.到现在,发掘出来的泥版,共有近一百万块,最大的有2.7米长,1.95米宽,可谓是巨书!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文明的独创,最能反映出苏美尔文明的特征.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西亚的巴比伦、亚述、赫梯、叙利亚等国都曾对楔形文字略加改造,来作为自己的书写工具.甚至腓尼基人创制出的字母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因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是,由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就完全消亡了.在古代的苏美尔,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拿着芦杆或木棒做成的尖头呈三角形的笔,在泥板上写字.这种字从左到右横着写,每一个笔画总是由粗到细,象木楔一样.这就是苏美尔人留给后世西方文明的三大珍贵礼品之一的“楔形文字”.
2.楔形文字究竟是怎样起源的一直是人类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这个问题,争论了近两世纪.长期以来有下列两种观点盛行.
传统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楔形文字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特殊的渔猎生活方式.这是较为通行的看法,西方的各种百科全书大都持这一观点.
也有学者持不同见解,认为楔形文字的起源与古代苏美尔地区发达的社会组织有密切关系,前苏联科学院编的《世界通史》就持这一观点.该书在论述楔形文字的发明时写道:“两河流域各族人民文化的最大成就,就是文字的创造.公元前第4千纪中叶,苏美尔人就有了文字的胚胎.为了行政管理,它需要比较有条理的通讯,于是,这种文字的胚胎遂变成真正的文字.”上述两种观点长期并存,相持不下.
然而,20世纪70年代起,考古天文学家却提出了一个爆炸性的观点,认为楔形文字起源于6000年前的一次天文事件——船帆座×号超新星的爆发,从而引起世界学术界对楔形文字起源的新一轮争论.
这一观点起源于一个苏美尔学专家的假设.苏美尔学专家乔治·米查诺斯基在对楔形文字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即在较早的泥版文书记载中大量出现对同一颗星的记录,因此他提出了苏美尔文明的起源与这颗星有关的假设.1980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天文学家里查德·斯特塞经过精确计算,论证了这一假设的合理性.他认为,米查诺斯基所说的这颗文明之星,就是6000年前爆发的船帆座×号超新星,这是人类历史上能记忆的最大一次天文事件.这颗星在今天只能勉强分辨,但在6000年前,其光芒白天可以与太阳同辉,夜晚与月亮并悬,在两河的水面上拉开了一条长长的光带.可以想象,这种神秘的自然现象给早期人类带来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对这颗星的敬畏和崇拜演化成了神话和宗教,关于这颗星的图画就演变成了最初的文字.专家们果然发现,在楔形文字中最早和最多使用的两个字是“星”和“神”,而这两个字惊人地相似.
[编辑本段]【发展】
考古发现已经证实,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初的文字外观形象并不像楔形,而只是一些平面图画.显然,被后世称为楔形文字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字,正是起源于图画式象形文字.考古学家曾在乌鲁克古城发现了刻有这种象形符号的泥版文书,经考证时间是公元前3200年左右.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载.这种文字写法简单,表达直观.有时复杂的意思和抽象的概念就用几个符号结合在一起来表达,如把“眼”和“水”合起来就是“哭”,“鸟”和“卵”两个符号合起来就表示“生”等.这种文字是象形的.假使要表示复杂的意义,就用两个符号合在一起,例如“天”加“水”就是表示“下雨”;“眼”加“水”就是“哭”等.后来又发展可以用一个符号代表多种意义,例如“足”又可表示“行走”、“站立”等,这就是表意符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要表达的事物愈来愈复杂、抽象,原始的图形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要.于是,苏美尔人对文字进行了改造.一方面是简化图形,往往用部分来代表整体;另一方面增加了符号的意义,比如“足”的符号除表示“足”外,还能表示“站立”、“行走”的意思,“犁”的符号除表示“犁”外,还可以表示“耕田”和“耕田的人”的意思.这样,象形文字就发展成表意文字,即符号意义不直接由图形表达而是由图形引申出来.
苏美尔文字是逐步产生的,正如我们现在所知,其间由借助图形表达某种观念到文字的出现经过了1000年的演化过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开始刻图像于石或镌印于粘土,以此作为拥有某物的标志:或者用一块岩石表示“铁石心肠”,或者用一棵树表示一幢房屋.
大约500年以后,由图形向文字的演化速度大大加快.到了那时,苏美尔神庙的管理人员使用许多规范化的简图,把它们结合起来保存神庙的财产档案和商业交易档案.
尽管这一时期的书写文字仍具有象形文字特征,但已超越了以图画表示人及具体事物的阶段,发展到了用图画表示抽象事物,例如:一只碗表示食物,一个人头加一只碗则表示吃的意思.
又过了500年,成熟的文字全面取代了旧有文字,因为到那时最初的图画已变得非常系统化,以致人们不再把它们视为图画,而须视之为纯粹的符号;这些符号有许多已不再表示特定的词,而成为与其他同类符号结合在一起就可形成字词的音节符号.
公元前2500年左右,苏美尔地区的这种文字体系达到了充分发展的阶段.楔形符号共有500种左右,其中有许多具有多重含义,这就使得楔形文字体系比后来的字母文字体系要难以掌握得多.尽管如此,在两千年间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文字体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
从苏美尔时代残存下来、在近代被发掘出来的楔形文字文献都是抄写在泥版上的.这些泥版中,大约90%是商业和行政记录,其余的10%则是对话、谚语、赞美诗和神话传说的残篇.
苏美尔人的对话采用这样的形式:两个角色在辩论中站在对立的一方互相驳辩——夏天对冬天,斧头对犁子,或者农夫对牧人.由于双方均有许多可以立足的根据,因而辩论通常没有输赢.另一方面,残存至今的苏美尔谚语则提供了明确的观点.
一则令人着迷的苏美尔处世格言这样讲:“仆人呆的地方,必有争吵相伴;理发师呆的地方,必有毁谤传出”.
楔形文字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它为人类带来了文明的“火种”.公元前2007年,苏美尔人的最后一个王朝衰亡之后,巴比伦王国把这份遗产继承了下来,并有新的发展.与此同时,闪族的阿卡德人按照他们语言的发音,也采用楔形文字进行书写.直到希腊时代之前,凡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统治的每个民族都是这样做的.
[编辑本段]【传播】
楔形文字传播的地区主要在西亚和西南亚.在巴比伦和亚述人统治时期,楔形文字有更大的发展,词汇更加扩大和完备,书法也更加精致、优美.随着文化的传播,两河流域其他民族也采用了这种文字.公元前1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已成为当时国家交往通用的文字体系,连埃及和两河流域各国外交往来的书信或订立条约时也都使用楔形文字.后来,伊朗高原的波斯人由于商业的发展,对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进行了改进,把它逐渐变成了先进的字母文字.
[编辑本段]【发现过程】
1472年,一个名叫巴布洛的意大利人在古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游历时,在设拉子附近一些古老寺庙残破不堪的墙壁上,见到了一种奇怪的、从未见过的字体.这些字体几乎都有呈三角形的尖头,在外形上很像钉子,也像打尖用的木楔,有的横卧着,有的则尖头朝上或者朝下,还有的斜放着,看上去像是一只尖利的指甲刻上去的.巴布洛非常诧异.这是文字吗?还是别的什么?他带着这种疑惑回到了意大利.但是,当时没有人对他在西亚的这个发现感兴趣,人们很快淡忘了这件事.欧洲人并不知道,这就是楔形文字.
一百多年后,又有一个意大利人造访了设拉子,他就是瓦莱.瓦莱比巴布洛要勤奋,他把这些废墟上的字体抄了下来.后来,他在今天伊拉克的古代遗址,又发现了刻在泥板上的这种字体,因此他断定这一定是古代西亚人的文字.瓦莱把他的发现带回了欧洲.他让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了这样一种奇怪的文字.
通过近两百年对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掘,以及语言学家对大量泥版文献成功的译读,人们终于知道楔形文字是已知的世界是最古老的文字.它是由古代苏美尔人发明,阿卡德人加以继承和改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字体系.巴比伦和亚述人也先后继承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把它传播到西亚其他地方.西方人最先看到的楔形文字,是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加以改造了的楔形文字,与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以及亚述人使用的楔形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楔形文字究竟是怎样起源的一直是人类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这个问题,争论了近两世纪.长期以来有下列两种观点盛行.
传统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楔形文字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特殊的渔猎生活方式.这是较为通行的看法,西方的各种百科全书大都持这一观点.
也有学者持不同见解,认为楔形文字的起源与古代苏美尔地区发达的社会组织有密切关系,前苏联科学院编的《世界通史》就持这一观点.该书在论述楔形文字的发明时写道:“两河流域各族人民文化的最大成就,就是文字的创造.公元前第4千纪中叶,苏美尔人就有了文字的胚胎.为了行政管理,它需要比较有条理的通讯,于是,这种文字的胚胎遂变成真正的文字.”上述两种观点长期并存,相持不下.
然而,20世纪70年代起,考古天文学家却提出了一个爆炸性的观点,认为楔形文字起源于6000年前的一次天文事件——船帆座×号超新星的爆发,从而引起世界学术界对楔形文字起源的新一轮争论.
这一观点起源于一个苏美尔学专家的假设.苏美尔学专家乔治·米查诺斯基在对楔形文字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即在较早的泥版文书记载中大量出现对同一颗星的记录,因此他提出了苏美尔文明的起源与这颗星有关的假设.1980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天文学家里查德·斯特塞经过精确计算,论证了这一假设的合理性.他认为,米查诺斯基所说的这颗文明之星,就是6000年前爆发的船帆座×号超新星,这是人类历史上能记忆的最大一次天文事件.这颗星在今天只能勉强分辨,但在6000年前,其光芒白天可以与太阳同辉,夜晚与月亮并悬,在两河的水面上拉开了一条长长的光带.可以想象,这种神秘的自然现象给早期人类带来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对这颗星的敬畏和崇拜演化成了神话和宗教,关于这颗星的图画就演变成了最初的文字.专家们果然发现,在楔形文字中最早和最多使用的两个字是“星”和“神”,而这两个字惊人地相似.
来自自然科学的探索是令人振奋的,它对楔形文字的起源提出了全新的见解.但是,很多学者也提出了怀疑,一颗新星的爆发是否真的具有创造人类文明的威力?这是否说明,楔形文字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发展的一般规律完全不同?另外,来自亚述和巴比伦的考古发掘成果也证明,美索不达米亚人确实把文字看得很神圣,对文字极其敬畏,认为人生的命运是靠文字规范的.因此他们常常随身佩戴刻有文字的护身符,修建神庙或宫殿时也常常在地基中放置文字碑板,向神祈祷.凡此种种,都给楔形文字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编辑本段]【辩认】
楔形文字的辩认,同埃及象形文字的辩认过程极为相似.这件事还得追溯到2500年前.
那是公元前522年3月的事情.当时波斯皇帝冈比西斯率大军远征埃及.有一个叫高墨达的僧侣,冒充被冈比西斯处死的皇弟巴尔狄亚的名义在波斯各地和米底发动了叛乱.叛乱持续了半年之久.皇帝冈比西斯在从埃及返回波斯的途中突然病死.一时间波斯贵族门群龙无首.这时有一个叫大流士的贵族用阴谋手法获得了皇位.他最后平定了叛乱.为了称颂自己的功绩,大流士让人将他平定叛乱的经过,刻在米底首府爱克巴坦那(今天伊朗哈马丹)郊外贝希斯顿村附近的一块大岩石上.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顿铭文.
贝希斯顿铭文上面也刻着三种文字:楔形文字、新埃兰文和古波斯文.183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法国学者罗林森发现了这个铭文,并制成了拓本.1843年,他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然后又将古波斯文与楔形文字对照,终于读通了楔形文字.从此解开了楔形文字之谜.
原来,最古的楔形文字是从右到左直行写的.因为书写不便,后来就把字形侧转90度,改成从左到右的横行.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早在公元前4000年,他们在开发两河流域的同时,创造了这种文字.
最先,这种文字是象形的.假使要表示复杂的意义,就用两个符号合在一起,例如“天”加“水”就是表示“下雨”;“眼”加“水”就是“哭”等.后来又发展可以用一个符号代表多种意义,例如“足”又可表示“行走”、“站立”等,这就是表意符号.
再到后来,一个符号也可以表示一个声音,例如“星”这个楔形字,在苏美尔语里发“嗯”音,如果用来表示发音的话,就与原来的“星”这个词的含义没有关系了,只表示发音,这就是表音符号.
为了表示有关的楔形字应该表示什么意思和发什么音,苏美尔人又发明了部首文字.比如,如果一个人名之前加上一个特殊符号,就表示这是一个男人的名字.
苏美尔人他们还不懂得造纸.他们就用粘土做成长方形的泥板,用芦苇或木棒削成三角形尖头在上面刻上字,然后把泥板晾干或者用火烤干.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泥板文书.一开始,苏美尔人的泥板是圆形或者角椎形的,不便于书写和存放,后来苏美尔人便将泥板改为方形的.苏美尔人的大部分文字材料都是刻在这种方形泥板上才保存下来的.到现在为止,人们在两河流域已经挖掘出了几十万块这样的泥板文书.
由于苏美尔人用的是芦秆或木棒做成的、尖头呈三角形的“笔”,落笔处印痕较为深宽,提笔处较为细狭,后来人们就把两河流域的这种古文字称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它给人类文明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公元前2007年,苏美尔人的最后一个王朝衰亡之后,巴比伦王国把这份文化遗产继承了过来,并且有了更大的发展.
[编辑本段]【破译楔形文字】
从17世纪开始,探险家和考古学者就曾从两河流域一带破碎的陶器,以及石雕和泥版的残片上发现了奇异的文字符号.当然,现在人们已得知,这些被称为“楔形文字”的文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巴比伦文化的灵魂,因为其笔画形似木楔子而得名.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对楔形文字破译的重大突破缘于一次酒后的赌注,由德国的一名中学教师完成的.当伊朗的楔形文字铭文被带到欧洲后,许多学者试图读懂这一神秘文字,但始终无法确定,它究竟是不是文字,是语音还是象形,以及该从哪一个方向读起.1802年,德国哥廷根的一位27岁的中学教师格罗特芬德在饮酒时与朋友打了个赌,他说自己预感到,自己一定能破解楔形文字,随即根据手头少量的资料开始了钻研.他大胆地猜想,古波斯首都的三种楔形文字对照石碑上的第一组文字应是波斯语的拼音文字,而铭文的内容是某王的名字和王衔,利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法经过一步步推测,他获得了成功.
虽然格罗特芬德发明的只是波斯语的楔形文字破译方法,但它有如打开秘密宝箱的钥匙,为33年后英国人罗林森和其他学者破译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和西亚其他的楔形文字开启了道路.
到了1900年,虽然仍存在一些词汇问题和语法疑惑,古代世界各种楔形文字的渊源苏美尔语楔形文字的释读工作基本上可以说是成功了.这样,现代人终于能够通过阅读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文献去了解这一伟大而灭亡了的文明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全部过程和许多它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编辑本段]【楔形文字法】
一、楔形文字法的界定
楔形文字法是指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地区各奴隶制国家以楔形文字锲刻而成的法律的总称,这些国家包括苏美尔人、 巴比伦人、 亚述人、依兰人、赫梯人等建立的国家,它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至公元前6世纪随新巴比伦的灭亡而消亡(在消亡时间上有分歧).
这些国家除了有共同的文字外,由于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相似,因而决定了他们的法律有一些同样的地方.
二、楔形文字法的产生和发展
在公元前3000至公元前2500年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阿卡德人相继建立了一些城市国家,这些早期国家已经有自己的首脑、长老议事会和诉讼机构,已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传统的部落习惯法逐渐向法律过渡.
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经有了用楔形文字记载的零星的法律规范,如禁止欺骗、偷盗等.
约公元前21世纪末,乌尔纳姆创建了乌尔第三王朝,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 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国王集军事、行政和司法大权于一身.为了统治需要,颁布了《乌尔纳姆法典》,用楔形文字写成,除序言外,有29条条文,其内容已涉及到损害与赔偿、婚姻、家庭和继承以及刑罚等,反映出法典对奴隶主利益和私有制的维护,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标志着古代东方法已进入成文化阶段.对以后两河流域的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两河流域南部又处于分裂状态,当时的一些城邦国家也制定了一些成文法典.主要有《苏美尔法典》和《苏美尔亲属法》、《李必特伊丝达法典》,《俾拉拉马法典》等,它们仍旧基本上继承了《乌尔纳姆法典》的风格,但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到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的第六代王汉穆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并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又称石柱法),它的制定是楔形文字法的集大成,标志着楔形文字法发展到较完备的程度.直至公元前1世纪,楔形文字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三、楔形文字法的基本特征
1、法律的结构体系比较完整, 一般采用序言、正文和结语三段论式的表述方法.正文部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序言和结语多以神的名义强调立法的目的, 标榜立法者的功绩, 贯彻“君权神授”思想,强调法典的“公平”、“正义”和神圣不可侵犯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目的在于加强法典正文的神圣性和权威性.
2、法律内容涉及面广, 几乎涵盖了法的基本领域,如民事、刑事、诉讼等均有论及,但不少问题仍由习惯法调整,并保留同态复仇的传统.
3、基本是司法判例的汇编, 没有规定一般的抽象概念和立法原则.
4、虽然把法律描绘为神的意志的体现,但它们并非“神定法”.没有宗教道德规范,完全是实在的市俗法律关系的规定.

啊啊 噢噢 这就是人类最早的语言
啊啊噢噢噢噢噢~~~~~~~

默契

人类最早的语言------手势!

人类最早的语言
文章出处:《新疆域》 发布时间:2005-04-05
2.5万年前,当克罗马农人在位于现在的法国和西班牙的山洞深处画下丰富多彩的动物图案时,他们说的是什么语言?你能相信现在有科学家正在努力寻找这个答案吗?
如何才能找到答案呢?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他们的骨头、工具,甚
至艺术品,但没有留下任何语言的记录。他们本来可以用文字记载,
只是文字...

全部展开

人类最早的语言
文章出处:《新疆域》 发布时间:2005-04-05
2.5万年前,当克罗马农人在位于现在的法国和西班牙的山洞深处画下丰富多彩的动物图案时,他们说的是什么语言?你能相信现在有科学家正在努力寻找这个答案吗?
如何才能找到答案呢?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他们的骨头、工具,甚
至艺术品,但没有留下任何语言的记录。他们本来可以用文字记载,
只是文字在约5000年前才得以发明。
尽管如此,通过一种方式,他们还是留下了语言的记录,因为各
种语言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比如,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加泰罗尼亚
语、普罗旺斯语、法语、意大利语,还有(不管你是否相信)罗马尼
亚语,就有相似之处。这些语言被称为罗曼诸语言,因为它们不仅彼
此相似,而且与古罗马语即拉丁语相似。
这不难理解。古罗马帝国时期,拉丁语曾是西欧国家的通用语。
罗马帝国灭亡后,教育及文明的其他方面都衰落了,原来帝国不同地
区的拉丁语方言相互分离,最终形成了各种新语言。不过,你仍能从
词汇及语法中找到这些语言的相似之处。
现在假设拉丁语已经完全消亡,而且我们也没有任何相关的记录,而只剩下这些罗曼诸语言。是不是就不可能由这些语言的共性构造出衍生这些语言的一种通用语言呢?要是能构造出来,它是否可能不太像拉丁语?
假如想追溯得更早,我们还可以发现拉丁语与希腊语的相似性。
古罗马人认识到这一点,也在自己的语言中采用希腊语中一直使用的
较复杂的语法规则。那么,难道就一定不存在一种衍生出希腊语和拉
丁语的更古老的语言了吗?
18世纪英国开始统治印度时,这问题就有了一个令人惊奇的答案。英国人进入印度主要是想通过贸易获得财富,但他们中间自然也有许多对印度文明本身感兴趣的学者。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爵士就是其中一个,他研究一种古印度语——梵语。梵语和拉丁语一样已不再使用,但它产生了许多变种。
梵语在古代史诗和宗教作品中还保存着,然而琼斯在研究时发现,它的词汇及语法与希腊语和拉丁语有相似性。更让人吃惊的是,梵语与古日尔曼诸语言如哥特语、古高地德语、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甚至与波斯语和凯尔特语也有相似之处。
于是,琼斯在1786年得出结论,从爱尔兰到印度分布着一支“印
欧”语系,它们可能源于同一个语言。我们可以想象,大约公元前
7000年,在现在的土耳其附近,生活着一支“印欧部落”,后来他们
带着自己的语言分散到四面八方。这些语言在不同的地区进化发展成
了完全不同的语种。难道就不可能通过研究所有这些语言的相似性,
构造出一种确实与公元前7000年这支古老部落语言相似的通用语——
“原始印欧语”吗?
很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19世纪,一些人发现了语言随时间
变化的规则,其中包括以搜集童话故事闻名的格林兄弟。
还有一些与印欧语系不同的语言:闪语族,包括阿拉伯语、希伯
来语、阿拉米语和亚述语;含语族,包括一些早期的埃及语、埃塞俄
比亚语和北非语言;乌拉尔-阿尔泰语群,包括土耳其语、匈牙利语和芬兰语(就算土耳其是印欧语系的发源地,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如今那里的人们说的已是非印欧语言)。
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语言,如美洲土著语、非洲黑人语、汉语及
各种其他东亚语、波利尼西亚语、澳洲土著语等等。
甚至还有与其他任何语言都毫无联系的语言,如古苏美尔语和现
代巴斯克语。
要是把这些语言都研究下来,是不是能构造一种衍生出所有语种
的最基本的语言?这将是一项庞大的研究工作,但对语言学家来说,
却魅力无穷。
在1989年召开的一次历史语言学家会议上,密歇根大学的维塔利
·谢沃罗什卡娅(Vitaly Schevoroshkia)对该题目进行了探讨,她
一直从事此项课题的研究。
同样,这也是一项非常有用的研究工作,因为如果你能了解人类
语言进化的过程,就能同时了解早期“智人”的迁徙及活动情况。
参考文献:baidu

收起

2.5万年前,当克罗马农人在位于现在的法国和西班牙的山洞深处
画下丰富多彩的动物图案时,他们说的是什么语言?你能相信现在有
科学家正在努力寻找这个答案吗?
如何才能找到答案呢?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他们的骨头、工具,甚
至艺术品,但没有留下任何语言的记录。他们本来可以用文字记载,
只是文字在约5000年前才得以发明。
尽管如此,通过一种方式,他...

全部展开

2.5万年前,当克罗马农人在位于现在的法国和西班牙的山洞深处
画下丰富多彩的动物图案时,他们说的是什么语言?你能相信现在有
科学家正在努力寻找这个答案吗?
如何才能找到答案呢?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他们的骨头、工具,甚
至艺术品,但没有留下任何语言的记录。他们本来可以用文字记载,
只是文字在约5000年前才得以发明。
尽管如此,通过一种方式,他们还是留下了语言的记录,因为各
种语言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比如,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加泰罗尼亚
语、普罗旺斯语、法语、意大利语,还有(不管你是否相信)罗马尼
亚语,就有相似之处。这些语言被称为罗曼诸语言,因为它们不仅彼
此相似,而且与古罗马语即拉丁语相似。
这不难理解。古罗马帝国时期,拉丁语曾是西欧国家的通用语。
罗马帝国灭亡后,教育及文明的其他方面都衰落了,原来帝国不同地
区的拉丁语方言相互分离,最终形成了各种新语言。不过,你仍能从
词汇及语法中找到这些语言的相似之处。
现在假设拉丁语已经完全消亡,而且我们也没有任何相关的记录,
而只剩下这些罗曼诸语言。是不是就不可能由这些语言的共性构造出
衍生这些语言的一种通用语言呢?要是能构造出来,它是否可能不太
像拉丁语?
假如想追溯得更早,我们还可以发现拉丁语与希腊语的相似性。
古罗马人认识到这一点,也在自己的语言中采用希腊语中一直使用的
较复杂的语法规则。那么,难道就一定不存在一种衍生出希腊语和拉
丁语的更古老的语言了吗?
18世纪英国开始统治印度时,这问题就有了一个令人惊奇的答案。
英国人进入印度主要是想通过贸易获得财富,但他们中间自然也有许
多对印度文明本身感兴趣的学者。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爵士
就是其中一个,他研究一种古印度语——梵语。梵语和拉丁语一样已
不再使用,但它产生了许多变种。
梵语在古代史诗和宗教作品中还保存着,然而琼斯在研究时发现,
它的词汇及语法与希腊语和拉丁语有相似性。更让人吃惊的是,梵语
与古日尔曼诸语言如哥特语、古高地德语、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甚至
与波斯语和凯尔特语也有相似之处。
于是,琼斯在1786年得出结论,从爱尔兰到印度分布着一支“印
欧”语系,它们可能源于同一个语言。我们可以想象,大约公元前
7000年,在现在的土耳其附近,生活着一支“印欧部落”,后来他们
带着自己的语言分散到四面八方。这些语言在不同的地区进化发展成
了完全不同的语种。难道就不可能通过研究所有这些语言的相似性,
构造出一种确实与公元前7000年这支古老部落语言相似的通用语——
“原始印欧语”吗?
很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19世纪,一些人发现了语言随时间
变化的规则,其中包括以搜集童话故事闻名的格林兄弟。
还有一些与印欧语系不同的语言:闪语族,包括阿拉伯语、希伯
来语、阿拉米语和亚述语;含语族,包括一些早期的埃及语、埃塞俄
比亚语和北非语言;乌拉尔-阿尔泰语群,包括土耳其语、匈牙利语和
芬兰语(就算土耳其是印欧语系的发源地,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如
今那里的人们说的已是非印欧语言)。
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语言,如美洲土著语、非洲黑人语、汉语及
各种其他东亚语、波利尼西亚语、澳洲土著语等等。
甚至还有与其他任何语言都毫无联系的语言,如古苏美尔语和现
代巴斯克语。
要是把这些语言都研究下来,是不是能构造一种衍生出所有语种
的最基本的语言?这将是一项庞大的研究工作,但对语言学家来说,
却魅力无穷。
在1989年召开的一次历史语言学家会议上,密歇根大学的维塔利
·谢沃罗什卡娅(Vitaly Schevoroshkia)对该题目进行了探讨,她
一直从事此项课题的研究。
同样,这也是一项非常有用的研究工作,因为如果你能了解人类
语言进化的过程,就能同时了解早期“智人”的迁徙及活动情况。

收起

如果狭义上来问 你就看下面别人的回答吧 广义上人类最初的语言应该是手语 咿呀咿呀不是语言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