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余秋雨我是初读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对他的了解也是甚少.在看他的《我等不到了》中,书中提到他被很多中国文人攻击,以及他被称为“文革余孽”“文化杀手”“文化口红”,所以不得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07:24:56
关于余秋雨我是初读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对他的了解也是甚少.在看他的《我等不到了》中,书中提到他被很多中国文人攻击,以及他被称为“文革余孽”“文化杀手”“文化口红”,所以不得不
关于余秋雨
我是初读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对他的了解也是甚少.在看他的《我等不到了》中,书中提到他被很多中国文人攻击,以及他被称为“文革余孽”“文化杀手”“文化口红”,所以不得不进行抗争,这是怎么一回事?
关于余秋雨我是初读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对他的了解也是甚少.在看他的《我等不到了》中,书中提到他被很多中国文人攻击,以及他被称为“文革余孽”“文化杀手”“文化口红”,所以不得不
为什么要混淆一个最重要的时间界限?
中组部机关离休干部 王尚贤
我曾长期参加干部考察工作,其中主要是考察八十年代被提拔的领导干部在文革中的表现.几年前在报纸上看到余杰、孙光萱、古远清等人批判余秋雨先生在文革中写过“错误文章”,我心里想,那一定是小题大做.余秋雨先生在八十年代中期被提拔为厅(局)级的高校领导人,我虽然并未参与对他的考察,但深知当时的考察重点就是文革表现,而且一丝一毫都不可能放过.因此,我估计,余秋雨先生至多在“造反”和“批邓”时期写过几篇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文章罢了,这是全中国绝大多数干部和知识分子都不得不参与的事情,但余秋雨先生一定不可能深入参与,因为稍稍深入参与就不可能通过考察.
但是几年来,余杰虽然不怎么发言了,孙光萱、古远清等人却越闹越凶,这就不能不引起我的认真注意了.我托机关里的两个年轻人帮忙,把有关的批判材料找来一一细读,终于发现,余秋雨先生既没有参加过“造反”,也没有参加过“批邓”,这使我大吃一惊.
首先是惊叹余秋雨先生当时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清白的政治操守,接下来是惊讶批判者们怎么敢于在朗朗乾坤之下彻底颠倒了是非!
原来,他们批判余秋雨先生,是说他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政时期参与过教材编写、修改过别人的一、二篇文艺评论.他编的教材和修改的文艺评论有什么政治问题?批判者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这也就是说,他们所批判的,是最不应该被批判的正确行为选择!
现在的年轻读者可能都不清楚了,文革十年间正反两种政治力量斗争非常激烈.大体区分是:前期的“造反”、“夺权”、“武斗”时期,以后期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时期,极左势力非常猖獗;而中间一个时期,基本上由周恩来、邓小平掌控全局.极左势力当然不能接受这种局面,因此最后又闹起了“批邓”.
周恩来、邓小平掌控全局时期,开始了一系列的文化重建工作.他们主张“解放”知识分子和干部,主张高校全面复课,主张编写复课的教材,主张编撰辞典辞书,主张大学恢复学报,主张打破“样板戏”的禁锢而活跃文艺……这一切,行之有效,成果显著,已经使极左势力感受到了“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危险,也引起了毛主席的警惕.
极大多数知识分子是响应周恩来、邓小平的方针的,因此在被“解放”出来之后都积极参与了艰难的文化重建.这种文化重建产生在灾难尚未结束之时,难能可贵;但由于灾难尚未结束,言词间也不能不带有一点左倾色彩,尽管在本质上与极左派南辕北辙.
这就是历史的大是大非.
孙光萱、古远清都比余秋雨先生年长,不应该不记得这个重大历史界限.他们怎么放过“造反”不批,放过“夺权”不批,放过“武斗”不批,放过“批邓”不批,放过“反击右倾翻案风”不批,独独批判周恩来、邓小平主政时期的那一点艰难的文化重建呢?
这些人为什么要混淆这个重大时间界线来蒙蔽今天的年轻读者呢?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我更要呼吁某些传媒的负责人认真读一点文革历史,不要再在报纸上发表那些颠倒历史的批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