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国家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说一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8 05:11:31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国家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说一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国家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说一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国家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可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国家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说一说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国家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说一说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国家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说一说
人口过快增长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时间每过一分钟,地球人口净增160人.联合国人口基金为此向国际社会敲响警钟:如不立即采取坚决行动控制人口,保持消费与发展的平衡,世界人口在下世纪中叶将达到125亿,人类也将无法得到持续发展.人口问题在全球范围出现,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严重挑战.象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挑战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中国是怎样迎接这一挑战的?中国为什么要作出计划生育的战略决策?在进行计划生育过程中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效果又如何?我们将对此作出介绍和回答.一、符合国情的战略决策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能否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是从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出发所作出的必然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民安居乐业,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再生产进入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类型.应该指出,这是当时必然会出现的现象.问题是中国也同当时的国际社会未对全球人口膨胀迅速作出反映一样,错过了在建国后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期间解决人口过快增长问题的时机.六十年代,中国进入了新中国建立后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从1962年至1972年,中国年平均出生人口2669万,累计出生了3亿.1969年中国人口突破了8亿.从六十年代开始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鉴于这种情况,中国政府曾号召计划生育,提倡使用避孕药具.但是由于对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仍不够深刻,政府没有制定明确的人口政策,因此计划生育没有能够在全国有效地推行.从七十年代初开始,中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决定在全国城乡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并将人口发展计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七十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考虑中国国家大、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特点,揭示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邓小平在解决中国人口问题上主要的贡献是,把人口问题放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考察和处理,明确提出中国的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重大政策.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中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1995年2月15日,中国总人口已达到12亿.近几年来,每年的出生人数都在2100万左右,每年净增人口1400万左右.如此庞大的人口总量和年人口增长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底子薄、耕地少、经济文化水平比较落后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中国人口过多的不利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困难,都与它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广袤领土上的适合人们居住和从事经济活动的空间有限,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中国的平原和丘陵面积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12.0%和9.9%,合计只有21.9%,而盆地、山地和高原的比例分别为18.8%、33.3%和26.0%,合计达78.1%.中国的不少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是不适宜人居住的.中国适宜居住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只占47%;而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则占53%.目前,中国94%的人口聚居在占全国总面积46%的东部,特别是自然环境较好、经济较发达的东南部地区.国家统计局利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出,中国有20.3%的人口居住在海拨500米以上的地区.与之比较,世界平均只有1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地方.中国目前尚有7000万贫困人口,其中大部分居住于地理环境比较恶劣的西部地区.显而易见,人口的贫困与他们所处的生存条件较差有着密切的关系.除此之外,中国的人均林地、草地、淡水资源分别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民以食为天”,解决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对中国的巨大挑战.目前,中国耕地面积只有国土的十分之一,与之比较,印度耕地虽占国土的55%,人均耕地是中国的2倍;美国耕地虽只占国土的20%,但人均耕地是中国的9倍.中国的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面临最大的压力,就是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中国同美国、印度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大国,在耕地面积小于美国、印度的条件下,中国的粮食产量却位居世界第一,粮食单产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由于中国的人口数量几乎相当于美国的5倍,人均粮食占有量却不足美国的四分之一.1993年,中国虽然粮食生产获得丰收,但人均占有量只有387.3公斤.预测表明,由于人口规模将继续扩大,中国的人均粮食将长期维持在人均原粮不到400公斤的低水平上.如果中国不能有效地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那么未来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不可避免,这无疑会深深危及绝大多数中国人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劳动力充裕固然有利于发展的一面,但在资金短缺、资源相对不足的条件下,解决不断增长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是相当困难的.目前,全国每年有近2000万青年人进入劳动年龄,绝大部分人需要就业.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达到1.2亿人,到200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超过2亿.虽然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广开就业门路,并已取得可喜成效,但还有相当多的人口处于待业或隐性失业状态.只有在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坚决控制人口增长,才能使劳动力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多,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国家积累相对减少,能够用于教育、医疗、保健等社会事业的资金有限,要进一步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和贫困地区人口的素质,困难不少.中国政府正是为了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保证当代及子孙后代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而选择了实行计划生育这一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