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我想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地理原因?和有关着方面的知识,还有雪灾原因?还有三农方面的知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0:24:32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我想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地理原因?和有关着方面的知识,还有雪灾原因?还有三农方面的知识?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
我想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地理原因?
和有关着方面的知识,还有雪灾原因?
还有三农方面的知识?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我想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地理原因?和有关着方面的知识,还有雪灾原因?还有三农方面的知识?
1.
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2.雪灾、气候反常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我们今年处在一个拉尼娜的状态下,就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要比常年偏低负0.5度以下,而这个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这样一个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我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这个冷的冬季就出现了.
第二个原因,下雪或者下雨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就是1.来自于热带地区暖湿气流.2.有来自于高寒地区的冷空气.冬季降雪区域(夏季降雨区域同理)分布于锋面附近,也就是冷暖气团交界处.这个位置是不固定的,它由两种性质气团势力的强弱决定.冷气团势力弱,锋面及降水区域偏高纬,冷气团势力强,锋面及降水区域偏低纬.冬季影响我国的陆地冷高压是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它的势力范围非常大,对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天气影响极大.今年隆冬前期影响我们国家的冷空气相对来说明显偏弱,次数也不多,即使有暖湿气流的配合没有冷空气也不太容易下雪.然而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我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今年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受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所以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
张国民说,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
全部展开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
张国民说,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
专家表示,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级以上1-2次。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气象组织研究拉尼娜现象的专家库马尔?科利认为,拉尼娜现象是造成中国南方冰雪灾害的部分原因。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一份拉尼娜现象监测报告时表示,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之一就是造成东亚地区冬季寒冷,因此拉尼娜现象是造成中国南方冰雪灾害的部分原因。不过科利同时强调,中国南方遭遇的罕见冰雪灾害天气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拉尼娜现象并不是唯一的祸因。
科利指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季风区往往出现更强烈的季风和大量的雨水,大西洋飓风的发生频率会变得更高。
科利还表示,拉尼娜现象自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出现,目前收集到的信息显示,这一现象将持续到今年第二季度,而且有可能延伸到第三季度。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水温持续异常下降,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据《中国青年报》
1月份以来南方部分地区的雨雪冰冻灾害,对我国的林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根据国家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截至2月16日,林业直接经济损失达573亿元。受灾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10,占受灾省区森林总面积的17%,超过退耕还林工程的总面积,相当于全国1个五年规划增加的森林面积,这将会严重影响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
中国南方的此次冰冻之所以酿成如此灾害,专家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南北气候差异。与北方动辄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几十摄氏度相比,南方这几个省的低温算不了什么。但与干燥的北方不同,近期南方各省温度持续保持在零摄氏度以下。与此同时,影响南方各省的西南暖湿气流却仍旧非常活跃。持续低温与潮湿空气交织,发生了难分难解的“逆温”气象,给电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北方的冬季干燥、雨水少,电力线路很难覆冰,而南方往往是雨雪交加,结果造成输电线路和杆塔上面的冰层越裹越厚,致使输配电线路频频跳闸。据了解,湖南省有73%以上的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出现严重覆冰。
专家认为,此次冰雪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二,是南方相对薄弱的“防寒机制”
这次南方各省的寒冷天气为30年至50来所罕见,造成的灾害也与南方相对薄弱的“防寒机制”有关。专家认为,此次冰雪灾害也提醒习惯温暖湿润的南方省份,需要在各个方面建立有效的“防寒机制”,这样才能在今后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中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收起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使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使得相对脆弱的潘松-甘孜地块遇到四川盆地下的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一带瞬间释放
不止以上这些问题 今天看报纸了 那天刚好太阳 地球 月球成直角三角形 在同意平面内 地球大气受到影响 绝对真实!!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原因』
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
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
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在地震预报...
全部展开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原因』
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
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
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在地震预报方面,美日等发达国家比我们没有任何先进的。他们的先进是在于,建筑设防的安全性上,还有就是地震发生以后,可以相当快地确定位置和震级。
这场震惊全国的里氏7.8级地震始于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震源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震级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同。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
据有关专家估计,震中烈度为10度左右,为浅源地震,深度大概为10公里,此前已有专家说,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
截至记者发稿前,余震已经发生两千多次,超过5级以上余震为14次,最大的一次余震是6.5级,发生在甘肃,6.1级的余震发生在四川汶川。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
公众普遍关心的是,汶川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
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处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局的专家认为,因为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地质分布、地壳厚度、地壳运动速度差别很大,而这次地震发生在东部和西部变化差别最大的这个带上,即南北地震带——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都为地震密集带。
宏观的解释是,“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倪四道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上。”
倪四道说,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是挤压,“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倪四道说,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说,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从历史记录来看,尽管龙门山主体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但它北边的松潘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因此,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不过王二七也说,目前我们对这一地震发生的机制还不清楚,不知道是由地壳的挤压、伸展还是水平走滑造成的。
而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龙门山是新的西藏隆起板块和原来的老的云南、四川板块交错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讲,这个地方是个地震多发区。
根据1999年9月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管理处整编的《中国强地震目录》,四川地区共有18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1800年以来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1973在四川的炉霍发生了7.6级地震,之后三年发生了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学忠研究员曾在2002年对四川省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做过分析:“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这是一种定性的估计”。
这种背景下,陈学忠研究了四川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发现从历史经验性上看,以前四川地区7级以上强震发生之前几年,周围都有一个接近8级左右的大震发生,根据这种现象,然后往后推,昆仑山2001年已经发生了8.1级地震,如果这种规律延续的话,几年之后四川地区就会发生这种地震。
面波对高层建筑影响比较大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对本报记者说,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
在地震学中,一般发生的震级越高,其破坏力度越大。这次汶川地震7.8级,其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会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
目前还没有关于这次地震的详细数据和反映地震破坏力度的地震烈度分布表(美国地质调查局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一个粗略的地震烈度分布图,该图是在未经过实地考察的情况下得出的)。中国地震局的陈长林对记者说,地震烈度分布表估计1到2天就会出来。相关专家组已经到达汶川,目前调查工作已经开始。
不过所幸的是,虽然地震强度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同,但是现在看来,损失应该小于唐山大地震。
1976年的唐山地震,是建国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造成24万人死亡。当时的震中在城市中心区下方,属于城市直下型地震,所以引起的破坏很严重。而这次汶川地震,震中附近没有较大的城市,当地人口10万多一点,分布相对不密集,包括汶川县在内的约二百公里长、十几公里宽的极震带,大多处于山区,由此损失会小于唐山大地震。
另外关键的是,这次地震发生在白天。“大部分人都在外面活动,这大大减少了死亡的可能性,所以你也会发现,一些地区,伤亡比较严重的是学校,因为学生们都在楼里。”中国地震局的一位专家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对于这次地震波及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原因,中国科技大学的倪四道说,像2001年青海昆仑山口的8.1级地震是在中国的西部,西部的城市比较有震感,而东部城市震感不是很强。四川这次地震离东部比较近,距离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距离大概有1500公里。对于其他地区属于远震,即1000公里以外能感受到。而这次地震的面波,对高层建筑影响比较大,对低层建筑影响比较小,而现在大部分城市高层建筑很多,所以波及的城市很多。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分析说,全国许多地方震感强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震发生地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以东的四川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预报很准的情况比较少见 针对瞒报地震预测的传言,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13日说,所谓为了保证奥运前的安定局面而瞒报地震预测结果的推测“是没有道理的”。
地震预测或预报在我国分为中、长、短、临四种,我国现在的中长期预测准确率大概是30%左右,而短临期预测率非常低,而且地震预测本身就是世界性难题,“上天”容易“入地”难,决定了地震预测的难度。
现在国内的地震监测有很多种,一个是监测地震活动本身的,一个是监测地下水、重力、形变的变化等,每个省的监测网由许多台组成。“在这次地震前没有什么预报,从目前的技术水平看很正常,预报很准的情况其实是比较少见的,除非地震有很多前震,可以(使人)警觉起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忠说。“在地震预报方面,美日等发达国家比我们没有任何先进的。他们的先进是在于,建筑设防的安全性上,还有就是地震发生以后,可以相当快地确定位置和震级。”倪四道说。
另外,我国的地震预报发布除了政府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公开发布关于地震的信息,“先由专业人员经过汇总,经过专家评委会的论证后,政府部门根据这些情报来发布预报。中长期的预报每年都报给政府做准备,真正能起到作用的还是短临预报,像半个月的尺度才能起到好的效果。”陈学忠说。
各地政府再根据中长期的预报,以及当地的往年地震情况,在城市规划时有一个设防标准,在考虑经济成本的情况下,做城市建筑预防工作。全国的建筑物抗震级别没有统一的标准,具体标准主要由各地政府主导,设防是政府行为,根据当地的财力开展设防工作。
“处于极震区的汶川等县,本来处于地震高发带,这方面的设防准备是不可缺少的,对于这次巨大地震,显然准备是不充分的。”陈学忠说,“从目前的情况看,成都市离震中距离比较近,但没有比较大的伤亡和影响,可以看出这跟比较规范的大中型城市预防有关系。”
对于农村地区的设防,全国各地情况差别很大,“一些地方还是很成问题的,基本上是不设防的,这需要政府做好引导工作”。
【水库诱发地震问题】
还有一个令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是,这次地震与三峡工程、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是否有联系?反过来,这次地震对这些水利工程是否有影响?
“我觉得它们在地理上隔得比较远,联系的可能性不大,没有明确的依据来说它们有联系,不可能是诱发地震,诱发地震也不可能这么远,这是纯粹的构造性地震。以前没有三峡工程时不是照样有地震吗?”陈学忠说。
而此前长江委设计院地震处处长曾新平说,三峡大坝与汶川不在一个地质构造单元。三峡库区主要在鄂西山地和四川盆地东部,汶川处于龙门山地震带,二者在地质上没有任何联系。所以,汶川地震与三峡工程无关。
曾新平说,水库蓄水诱发地震主要在库区,一般离库岸5公里左右,最远不超过15公里。目前三峡水库蓄水回水不到重庆,即使产生诱发地震,也会在重庆以下地区。此前,三峡水库蓄水诱发地震主要在巫山以东库区。
重庆市新闻发言人周波十三日称,震后当地报有十七座水库存在安全隐患,而经国土部门对三峡库区二、三期已治理项目、搬迁避让项目的监测,未发现安全隐患。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