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构造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12:11:54
昆虫的构造是什么
昆虫的构造是什么
昆虫的构造是什么
第二节 胸足的构造与类型
一、胸足的构造
昆虫的胸足是胸部行动的附肢,着生在各节的侧腹面,基部与体壁相连,形成一个膜质的窝,称为基节窝(coxal cavity).成虫的胸足常分为6节,自基部向端部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
(一)基节(coxa) :是胸足的第1节,通常与侧板的侧基突相支接,形成关节窝(articular socket),为牵动全足运动的关节构造.基节常较短粗,多呈圆锥形.
(二)转节(trochanter) :是足的第2节,一般较小,基部由两个关节与基节相连,端部以背腹关节与腿部紧密相连而不能活动.转节一般为l节,只有少数种类如姬蜂等的转节为2节.
(三)腿节(femur) :常为足中最强大的一节,末端同胫节以前后关节相接,两关节的背腹面有较宽的膜,腿节和胫节间可作较大范围活动,使胫节可以折贴于腿节之下.
胸足的结构 基节 转节 腿节
(四)胫节(tibia) :常细长,较腿节稍短,边缘常有成排的刺,末端常有可活动的距.控制胫节活动的肌肉源自腿节.
(五)跗节(tarsus) :通常较短小,成虫跗节分为2一5个亚节,各亚节间以膜相连,可以活动.但原尾目、双尾目、一些弹尾目,以及多数全变态昆虫的幼虫的跗节不再分亚节.有的昆虫如蝗虫等的跗节腹面有较柔软的垫状物,称为跗垫,可用于辅助行动.
(六)前跗节(Pretarsus) :是胸足最末一节,在原尾目、弹尾目等较低等昆虫中,前跗节为一爪状的构造.在一般昆虫中,前跗节退化而被两个侧爪所取代.爪(claw)微弯而坚硬,基部以膜与跗节相连.前跗节常有一骨片陷入跗节内,称为掣爪片(unguitractorplate),为爪的缩肌着生处.爪在各目昆虫中变化较大.双翅目昆虫在掣爪片上往往具一片状或刺状突起,称为爪间突(empodium);有的爪在基部发生一个爪下的瓣状构造,称为爪垫(pulvillus).前跗节及跗节上的垫状构造多为袋状,内充血液,下面凹陷,便于吸附在光滑物表面,有时垫状构造的表面被覆着管状或鳞片状毛,称粘吸毛或鳞毛,毛的末端为腺体分泌物所湿润,以辅助攀缘.
胫节 跗节 前跗节 前跗节的结构
二、胸足的类型
昆虫胸足的原始功能为行动器官.但在各类昆虫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结果,特化成许多不同功能的构造.常见有以下几种:
(一)步行足(ambulatorial leg) :是昆虫中最普通的一类胸足.一般比较细长,适于步行.没有显著的特化现象,但在功能上仍表现出一些差异.
(二)跳跃足(saltatorial leg) :腿节特别发达,肌肉多,胚节细长而健壮,末端距发达.多为后足所特化,用于跳跃.如蝗虫的后足.
(三)开掘足(fossorial leg) :形状扁平,粗壮而坚硬.胫节外缘具坚硬的齿,状似钉钯,适于掘土.如蝼蛄、金龟子等的前足.
步行足 螽斯的跳跃足 蝗虫的跳跃足 蝼蛄的开掘足
(四)捕捉足(raptorial leg) :基节通常特别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可以折嵌其内,形似铡刀,用以捕捉猎物.有的腿节和胫节还有刺列,以抓紧猎物,防止逃脱.如螳螂的前足.
(五)携粉足(corbiculate leg) :是蜜蜂类用以采集和携带花粉的构造,由工蜂后足特化而成.胫节宽扁,两边有长毛,构成携带花粉的“花粉篮”,第l跗节长而扁,其上有l0一12排横列的硬毛,用以梳理体毛上粘附的花粉,称“花粉刷”.胫节末端有一凹陷,与第1跗节的瓣状突构成“压粉器”.两后足互相刮集第l跗节上的花粉于“压粉器”内,压成小的花粉团.由于跗节折向胫节,而将花粉团挤入花粉篮基部.
(六)游泳足(hatatorial leg) :多见于水生昆虫的中、后足,呈扁平状,生有较长的缘毛,用以划水.如龙虱等的后足.
(七)抱握足(clasping leg) :为雄性龙虱所特有,其前足第1—3跗节特别膨大,其上生有吸盘状构造,在交配时用以抱持雌虫身体.
螳螂的捕捉足 蜜蜂的携粉足 龙虱的游泳足 龙虱的抱握足
(八)攀悬足(scansorial leg) :为虱类所特有.其跗节仅为1节,前跗节为大形钩状的爪,胫节外缘有一指状突,当爪向内弯曲时,尖端可与胫节的指状突密接,可牢牢夹住寄主毛发
此外,蜂类的前足尚有清洁触角的 净角器 (antenna clea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