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七月》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劳动民众在生活中细微的感情变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2 23:45:13
诗经《七月》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劳动民众在生活中细微的感情变化?诗经《七月》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劳动民众在生活中细微的感情变化?诗经《七月》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劳动民众在生活中细微的感情变化?《七月》是西周

诗经《七月》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劳动民众在生活中细微的感情变化?
诗经《七月》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劳动民众在生活中细微的感情变化?

诗经《七月》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劳动民众在生活中细微的感情变化?
《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县、邠县一带)的奴隶所做的诗歌.可能是因诗长,年代久远,有某些错简的地方,但基本次序还是清楚的.全诗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的.这首诗按时序叙事,很象是一首农历诗,类似后世民歌中的四季调或十二月歌.但由于它所叙述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奴隶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食的悲惨境遇,所以应把它看作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第一章总括全诗,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七月火星向下降行,八月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以备御冬.十一月天气寒冷了,北风刮在物体上,发出觱发的声响.十二月寒风“栗烈”,是一年最冷的时刻.而我们这些奴隶没有御寒的衣服,真不知如何过冬.好不容易熬到寒冬过去了,正月里我们开始修理农具.二月里举足下田,开始耕种.壮夫们在田里干着重活,女人和小孩们则承担着送饭的任务.看着我们这样卖力的劳动,那些奴隶主派来的农官感到很高兴.
第二章,写妇女们的采桑劳动.春天来了,开始暖和了,黄莺儿欢快地歌唱着.妇女们挎着深筐子,沿着桑间的小路,去采摘饲蚕用的嫩桑叶.春天昼长,妇女们辛勤地工作了很久,硕果累累,采了很多的桑叶.可是,妇女们突然悲伤起来了,因为她们看见贵族公子正朝这边走来,害怕被掳去而遭凌辱.末句反映了当时贵族蛮横的真实情况.
第三章,写妇女们的蚕桑纺织之事,并指出这是为贵族阶级做衣裳用的.蚕月即三月,三月开始修剪桑枝,拿起斧子,砍去那些远扬的枝条,然后攀枝再采摘些柔嫩的桑叶.七月伯劳鸟咕咕地叫着,仿佛在告诉人们后半年开始了,于是,八月里妇女们就动手纺织了.纺织品染着不同的颜色,有黑红色的,有黄色的,而最鲜亮的是朱红色的.可惜这些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贵族公子作衣裳用的.
第四章,写农事既毕,奴隶们还是为统治者猎取野兽.四月里远志结子了,五月里蝉儿鸣唱着.八月里作物开始收成,十月树木纷纷落叶.十一月开始出外射猎,以取狐貉皮来给公子做冬衣.十二月声势更浩大,集合起众人继续田猎.射得的猎物,小兽归奴隶们所有,大兽得献给统治者.
第五章,写一年将尽,奴隶们为自己收拾屋子准备过冬.五月里蝗虫动股起飞,六月里纺织娘鼓翅发声.蟋蟀由野入檐,由檐入户,由户入床下,鸣声愈来愈近,而天也愈来愈冷了.这时把屋里所有的空隙都堵好,然后用烟熏老鼠,把它赶出屋里;再把朝北的窗子堵上,把门缝用泥涂上,以防寒冷的北风.感叹我们和老婆孩子,往往农忙时就露宿在场上,到了冬日,天寒事毕,才正式回到房屋里来.
第六章,写奴隶们除农业外,还得从事各种副业劳动,以供统治者享用.同时,七月里还得采摘瓜类,八月里收取葫芦,九月里拾取芝麻,把这些都交给统治者.农奴们不够吃,只得用柴火煮些苦菜来养活自己.
第七章,写奴隶们农事完毕,还要为统治者修盖房屋.九月里修好打粮场,十月里纳粮入仓库.不论是先熟的作物,还是后熟的作物,是谷类,还是麻类,都得聚集起来送进贵族的仓库.收完庄稼之后,就去为贵族们修理住宅.白天去割茅草,晚上用此来搓绳子.等到替贵族们把住宅修好了,奴隶们又快到了春播的时候了.
第八章,写一年辛苦之后,还要大办酒宴,为统治者庆贺祝寿.十二月去凿冰,正月里藏入冰窖,以供来年夏天统治者消暑之用.等到农事已毕,打谷场已清扫干净,就大杀羔羊,大办酒宴,还得举着酒杯,登上公堂,高呼统治者万寿无疆.
《七月》这首长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男女奴隶们一年到头无休止的劳动,结果都被贵族们剥夺得一干二净.读着这悲歌式的诗篇,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被压迫的老年奴隶,面对面地向人们叙说着自己的生活境况,倾诉着血泪斑斑的历史.他对于自家和邻居们年复一年繁重劳动,苦难生活,倾诉得那么周全,那么悲切,虽然不敢流露出强烈的愤懑感情,但在倾诉中不时地夹杂着怨叹和悲哀,用活生生的事实来揭露奴隶主的罪恶和残酷.这些奴隶们虽然暂时慑于奴隶主的淫威,精神呈现出麻木状态,但总有一天他们会怒吼起来,把积压在胸中的愤懑象火山似的喷泄出来.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全篇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词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但值得我们熟加体味的是,这首诗的哀哀诉苦的同时,也表现了一定的清醒的阶级意识.“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献豣于公”,“上入执宫功”等,都表现了奴隶们对贵族不劳而食、蛮横霸道的疑惑和暗恨.在表现阶级压迫时,诗篇还采用了对比的描写来昭示,比如:奴隶们在辛勤劳动,而“田畯至喜”,苦与乐的对比;奴隶们无衣无褐,却在为“公子裳”,“为公子裘”,冷与暖的对比;“言私其豵,献豣于公,”少与多的对比等,这种描写,是在有意识地揭示阶级压迫的不平等.另外,诗篇善于抓住各种物候的特征,来表现节令的演变,使全诗充满了自然风光和强烈的乡土气秘.特别是第五章:“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用昆虫的鸣叫和蟋蟀的避寒迁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季节变迁的过程.这几句没有一个“寒”字,但却让我们感受到天气在一天天地变冷,以至于寒气逼人了.这种手法在《七月》中应用得很普遍,再如:“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用风声的愈演愈烈来显示季候的愈加寒冷,也很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