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特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9 04:03:13
矿产资源特征
矿产资源特征
矿产资源特征
迄今,中国已发现矿产168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151种.在已发现的矿产中,有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104种、水气矿产3种.中国有30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其中居世界第一位的有钨、锡、铋、锑、钒、钛等10余种;居世界前五位的有铁、煤、铅、锌、汞等20余种.
2.1.1 中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历史
中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旧石器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利用燧石、玉髓、石英、玉石等矿物和一些坚硬的石块.稍晚,还利用粘土矿来烧制陶器,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不仅有一般的陶器,还烧制彩陶,利用玉石制作玉器,之后,开始由石器时代向铜器时代过渡.
公元前21世纪,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时期,铜器已开始使用.
到了商朝,不仅制陶业、玉雕业有了相当的发展,而且出现了青铜器制造业,并利用青铜制造工具和武器.人类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又学会了开采和冶炼铁矿的技术,铁器在农业、手工业和战争中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
到战国时期,铁制品使用更为广泛,社会开始向铁器时代迈进.
从西汉时期开始,铁器已普遍使用于生产,并开始利用煤作燃料,钢铁质量达到很高的水平.隋唐时代,我国矿业开发进入了繁荣时期,在全国许多地区采矿业都获得发展.在此之后,直至1949年前的1000年间,矿业活动虽在继续,但发展非常缓慢.1949年,全国年产煤3243万t,石油12万t,钢铁15.8万t,有色金属1.3万t,水泥产量仅66万t,硫酸产量4万t,硫铁矿2万t,磷矿石1951年产2万t,其它非金属矿产量也很有限.
1949年以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业获得全面、高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发展,使我国进入了矿业大国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大国的行列.
2.1.2 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
中国既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既有许多资源优势,同时又存有劣势.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中国在地理上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南与印度板块相接.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地质构造环境差异较大,发展历史也不尽相同,因而区域地质各具特色.从整体看,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如此复杂多样的地质环境和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给这片广袤的土地带来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世界上已知的171种主要矿产在我国均有发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多达157种.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矿产品种齐全配套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资源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有些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如石油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球石油资源量的7.7%,若按我国占有世界22%的人口平均,人均拥有石油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35.4%.又如铁矿,我国人均拥有铁矿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34.8%.
(2)资源分布广泛,储量区域相对集中:中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特点是产地分布面广,储量区域集中.在全国已发现的20多万处矿床、矿点中,主要矿种的矿床、矿点遍布全国,但各种矿产的探明储量相对集中.如煤矿,除上海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发现,而探明储量的92%集中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三省(区)又占64%;铁矿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数量不等的探明储量,而80%的储量集中在10个省(区),其中辽宁、河北、四川三省拥有总储量的一半;铜矿分布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探明储量的75%集中在江西、西藏、甘肃、山西、黑龙江、安徽等9个省(区);磷矿也大体如此,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探明有储量,而77%的储量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5个省的境内.不同矿产在不同的地区相对集中,有利于建设规模经营的矿业基地.
(3)矿产资源态势优劣并存: 中国矿产资源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劣并存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矿产有丰有欠,有的矿产探明储量比较丰富,有的则明显不足.据已有地质资料,保有储量多、找矿远景大、开发利用条件好、既能保证国内需要又可出口的矿产有:煤、稀土、钨、钼、锡、锑、汞、钒、钛、菱镁矿、重晶石、萤石、石墨、滑石、建筑装饰石料等20余种.但有另一些矿产,如石油、富铁矿、锰矿、铜矿、天然碱、铬铁矿、钾盐、金刚石、铂族金属等,探明储量明显不足,属劣势矿产.
第二,矿产有富有贫.中国有一批富矿,如南岭地区的钨矿,海南的石碌铁矿,湖北大冶铁矿,内蒙古稀土矿,辽宁的菱镁矿、山东的石墨矿、新疆的阿舍勒铜矿等.但是,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用量大的支柱性矿产,如铁、锰、铝土、铜、铅、锌、硫、磷等,则贫矿多、富矿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开发利用.我国铁矿储量中,97.47%为贫矿,铁矿石平均品位为33.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以上.锰矿中,93.6%为贫矿,锰矿石品位约22%,不及世界商品锰矿标准48%的一半.铜矿石含铜1%以下的贫矿占65%,含铜平均品位为0.87%,远低于智利、赞比亚等拉美、非洲国家.我国铝硅比大于7的铝土矿不到28%;含P2O5大于30%的富磷矿只占总量的7.4%;含硫大于35%的硫铁矿石仅占3.6%.
第三,大型矿床少,中国有一批大矿,如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湖南柿竹园钨矿和锡矿山锑矿,广西大厂锡矿,辽宁海城锑矿和范家堡子滑石矿、内蒙古达拉特旗芒硝矿、贵州天柱县大河边重晶矿等矿床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床.陕西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区的煤矿也是世界特大型煤矿之一.上述情况表明,中国确有一批世界级规模的大矿.但与世界资源大国相比,中国中型矿和小型矿偏多,大型矿床偏少.据统计,在有探明储量的1.6万多处矿产地中,大型矿床只占11%.
第四,矿产资源还有相当大的潜力.中国已经发现了众多的矿产,但仍有大量矿产有待进一步发现.据专家研究,目前,除富铁矿资源总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外,其他矿产都有相当大的潜力.如煤矿,探明储量已达10000多亿吨,而专家预测,在地表向下1500米深的范围之内,还有4万亿吨远景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也有比较大的潜力.在中国西部、东部海域和南方碳酸盐岩地区,都有一定的资源远景.再从金属和非金属矿来看,不仅西部地区有较大的远景,在东部找隐伏矿也有一定的潜力可挖.
(4)矿业发展迅猛,规模列居世界前列: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矿业开发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全国已建成国有矿山1万多座,集体矿山15万多个,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采矿点13万多个;全国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矿业职工达2100多万人.中国矿产开发的总体规模已居世界第三位.
2.1.3 中国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1)矿产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在地质历史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某些矿种或矿床常在某一地区的某一地质时代内集中出现.例如世界上70%的金矿、62%的镍和钴、60%以上的铁矿形成于前寒武纪;80%的钨矿形成于中生代;85%以上的钼矿形成于中、新生代;50%的锡矿形成于中生代末;40%以上的铜矿形成于新生代等.外生矿产中,世界范围内的煤主要形成在石炭—二叠纪;石油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世界上的盐类矿产主要形成于二叠纪.
我国地壳演化早期,成矿作用比较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加厚,岩浆活动、火山作用、沉积变质作用的多次重演,大气中游离氧增多,生物的出现和大量繁殖,成矿作用愈来愈复杂,到中、新生代达到高峰.
矿产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通常用划分成矿期的方式来表述:凡产生特定矿产组合的一段地质时期(代)就称之为成矿期.
根据我国地壳发展的主要构造运动及成矿特征,我国的成矿期划分为如下六个:
1)前寒武纪成矿期:该成矿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成矿期,持续时间最长,可进一步细分为如下三期:
a.早太古代成矿期(泰山期)(3800~2500Ma):这时地壳开始形成,薄而不稳固,故有大量来自上地幔的超基性、基性岩浆活动,形成重要的绿岩带及有关矿床.本期末发生阜平运动,有广泛的火山和火山沉积作用、花岗岩化和混合岩化作用,并伴随着一系列矿床的形成,重要者有Fe、Au、Cu、P、滑石、菱镁矿、石墨、云母等.
b.晚太古~早元古代成矿期(中条或吕梁期)(2500~1800Ma):本期地壳已经形成并相对稳定下来,火山作用、花岗岩化、混合岩化仍较普遍和强烈.火山和火山沉积建造,各种碎屑沉积建造及化学沉积建造大量出现,生物沉积建造开始出现.在这种地质环境中形成的矿产有铬、镍、铂、铁-钛、金刚石、铜铅锌硫化物、稀土、硼、滑石、菱镁矿、云母等.
c.中—晚元古代成矿期(1800~600Ma):本期属晋宁、澄江、扬子构造旋回成矿期.这时稳定区与活动带区别明显,大气中CO 2占优势,海水中CO 2逐渐减少而变成硫酸盐型,主要矿产有铁、铜、磷、石棉、石墨等,在北方产于长城、蓟县、青白口系地层中,在南方则产于板溪群、会理群、昆阳群、神农架群、南沱砂岩层及相应地层中.
2)加里东成矿期:此时我国地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华北、西南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时期,矿产以产在浅海地带和古陆边缘海进层序底部的铁、锰、磷、铀等外生矿床为主,如宣龙式铁矿、瓦房子锰矿、湘潭式锰矿、昆阳式和襄阳式磷矿等.中期海浸范围扩大,普遍出现大量钙质沉积,形成灰岩白云岩矿床.晚期在海退环境下形成泻湖相石膏和盐类矿床.祁连山、龙门山、南岭以地槽演化为特点,矿产为内生的铬、镍、铁、铜、石棉,如镜铁山铁矿床,白银厂黄铁矿型铜矿床等.
3)海西成矿期:与加里东期相似.我国东部处在地台阶段,以稳定的浅海相、海陆交互相、泻湖相及陆相沉积为主,相应形成一系列重要的外生矿产,如南方泥盆纪的宁乡式铁矿、二叠纪的泻湖期相锰、铁、煤等矿床,北方石炭、二叠纪的铁、铝、煤、粘土矿等矿产;我国西北部地区仍处于地槽发展阶段,以内生金属矿产为主,有秦岭和内蒙的铬、镍矿床;内蒙白云鄂博式稀土—铁矿床,阿尔秦、天山地区的稀有金属伟晶岩矿产,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铅、锌,南祁连的有色金属,川滇等地的铜、铅、锌以及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4)印支成矿期:印支运动结束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海侵状态,使之上升为陆地,出现一系列内陆盆地,形成许多重要的外生矿床,有铜、石膏、盐类、石油、油页岩等.西部地区尚有三江地槽褶皱系,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秦岭地槽褶皱系及海南岛地槽褶皱系,其中形成众多的内生矿床,如铁、铜、铬、镍、稀有金属、云母、石棉等.
5)燕山成矿期:燕山运动是我国最重要的内生成矿期.此时我国西部地区大都结束了地槽阶段,进入地台发展阶段.东部地台区进入地洼阶段,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和火山活动相当强烈,出现多期岩浆活动和火山喷溢,造成丰富多样的内生矿床.岩浆活动以酸性、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喷溢为特征,早期以广泛分布的大规模岩浆活动为代表,形成一系列钨、锡、钼、铋、铁、铜、铅、锌矿床,晚期以广泛分布的小规模岩浆活动为代表,形成一系列重要的铁、铅、锌、汞、锑、金、稀有金属、萤石、胆矾石等矿床.喜马拉雅山地区及台湾仍处在地槽发展时期,有超基性、基性岩浆活动,伴随有铬、镍、铜、铅、银等矿床.本期外生矿床不及内生矿床重要,在小型内陆盆地中有铁、铜、铀、煤、盐类、油页岩等矿床产出.
6)喜山成矿期:此期我国东部各个地洼区的发展均进入了余动期,构造活动较弱.但台湾地槽和喜马拉雅地槽仍在强烈活动,产出有伴随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的铜-铂矿床(西藏)、铜-镍矿床及火山岩中的铜、金矿床(台湾)等以及铅、锌、硫矿床(新疆西南部).本期内生矿产虽较局限,但外生矿产比较发育,以风化淋滤和沉积矿床为主,主要的有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边缘地带的层状铜矿床,各地的砂金、砂锡矿床,风化淋滤型镍矿,风化壳型铝土矿,西北许多地区的硼矿和盐类矿床,西南地区的钾盐和岩盐以及第三纪的煤炭和石油等.
上面的简要叙述,可使我们大概了解到我国各类矿床在时间上分布很不均匀,其中铁、金等矿,早期比较富集,汞、锑、砷、稀有金属等矿,晚期相对集中.我国地壳演化早期,成矿作用比较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加厚,岩浆活动、火山作用、沉积变质作用的多次重演,大气中游离氧增多,生物的出现和大量繁殖,成矿作用愈来愈复杂,到中、新生代达到最高峰.
(2)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目前已发现的20多万处矿床和矿点,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各省(区)都发现有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并均探明潜在价值不等的矿产储量.矿产资源不仅在大陆而且在我国东南沿海海域内也广泛分布.
由于各地成矿地质条件的不同,不同矿产在不同地区相对集中度不同.如铁矿虽在全国各地皆有产出,但50%的探明储量集中在辽宁鞍(山)—本(溪)地区、河北冀东地区和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 55%的钨矿集中在湖南和江西,50%的锡矿集中在广西、云南,80%的煤炭储量集中在山西、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70%的磷矿集中在滇、黔、鄂、湘四省(区),62%的镍矿集中在甘肃金昌地区,绝大部分稀土矿分布在内蒙古和江西,青海则拥有丰富的盐类矿产资源.
中国矿产在空间垂直分布上也很不均匀,埋藏深的多,可露天开采的少.虽然我国也有一些可露采的大矿,从总体看,仍是埋藏深的中、小规模的矿产地多,埋藏浅的可露天开采的大矿少.以煤矿为例,据煤炭部门预测资料,距地表600m以内的煤炭资源在总量中占26.8%,埋深在600-1000m之间的占20%,埋深在1000-2000m之间的占53.2%.经过地质勘查证明可露采的13个煤矿区,保有储量为412.431亿t,仅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4.1%.目前可露采的煤炭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不到10%.而世界上许多矿业大国煤炭可露采量均占总量的50%以上,如加拿大为88%,印度73.8%,澳大利亚70%,美国61.5%,俄罗斯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