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的地层分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00:42:07
怀化的地层分布怀化的地层分布怀化的地层分布怀化第一章地质第一节地层【冷家溪群】该地层为本地区年代最老的地层,呈小面积零星出露分布.主要分布在沅陵县桐木溪——马底驿东南部及芷江县渔溪口、双岩塘等地,厚度

怀化的地层分布
怀化的地层分布

怀化的地层分布
怀化
第一章 地 质
第一节 地 层
【冷家溪群】 该地层为本地区年代最老的地层,呈小面积零星出露分布.主要分布在沅陵县桐木溪——马底驿东南部及芷江县渔溪口、双岩塘等地,厚度大于2450米.因出露不全,无法与省境内对比.芷江一带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绿色中厚层变余砂岩、含凝灰质粉砂细砂岩夹千枚状板岩、条带状板岩.
中部:为青灰色、灰绿色条带线纹状板岩,千枚状绢云母板岩夹变余粉砂——细砂岩、粉砂质板岩.
上部:为灰绿色变余粉砂岩与砂质板岩、千枚状绢云母板岩成韵律,见小型波痕和微型交错层理,常含钙质团块.
沅陵一带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为灰绿色——灰紫色千枚状板岩、条带状砂质板岩,偶夹细砂岩.
上部:为灰绿色砂质板岩、粉砂岩及浅灰色细砂岩互层.
本层常成紧密褶皱,岩层倾角多在45°~8O°.
【板溪群】 该群在本地区最为发育,分布甚广,主要出露在沅陵、溆浦、黔阳、会同、芷江等县境内,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另在麻阳、通道县境内零星分布.由一套经受区域轻变质作用的浅海砂泥质碎屑岩及凝灰质碎屑岩组成.可分为马底驿组和五强溪组.
马底驿组:厚522~2617米,按岩性变化大致以黔阳、溆浦一线为界,分为北区和南区两个沉积相区.
北区:包括芷江渔溪口,沅陵竹园、叶家山及麻阳栗坪等地,可分为三个岩性段.
第一段:变质砂砾岩段,厚27~162米.岩性为灰绿色厚层复成分变质砾岩、砂砾岩,钙质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夹含砾砂质板岩、板岩.
第二段:紫红色板岩段,厚200~543米.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板岩、钙质粉砂质板岩、含灰岩结核的钙质板岩,夹透镜状、似层状泥灰岩、白云岩.芷江、沅陵县境分布有夹含铜白云岩及灰绿色含铜板岩,局部形成铜矿点和小型铜矿床.
第三段:凝灰岩段,厚643~928米.以灰绿色条带状绢云母板岩、变余晶屑火山凝灰岩、变余层凝灰岩为主.中部为炭质条带状凝灰质板岩、炭质板岩.芷江渔溪口剖面炭质板岩中产微古植物(藻类).沅陵县境内该段底部为砾岩、砂砾岩,往上变为变质砂岩、变质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余为紫红色条带状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夹灰绿色条带状板岩、绢云母板岩、含铜板岩.中下部常含1~3层白云岩、泥灰岩.与下伏冷家溪群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南区:分布于溆浦、黔阳县境内,与北区相对应也分为三个岩性段,厚1238~2617米.
第一段:变质砂岩段,厚149~210米.下部为灰绿色、黄绿色厚层状变质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条状绢云母板岩夹铁猛质长石石英粉砂岩,局部见含砾板岩.上部为灰色、灰绿色中厚层状中细粒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石英砂岩和条带状硅质板岩互层.砂岩底面常见舌状象形印模.
第二段:钙质岩段,厚197~1222米.下部为灰绿色、紫灰色含钙质绢云母千枚状板岩、含大理岩透镜体的钙质千枚岩、条带状钙质千枚岩等组成.大理岩透镜体多呈纺锤状、椭圆状、扁平状,沿层面分布,上部为灰绿色、灰色含大理岩透镜体钙质千枚岩、含钙质粉砂质绢云母板岩夹千枚岩、粉砂质灰岩.此段具有区域对比意义.下部的钙质绢云母千枚岩为含铜层位,见微弱的黄铜矿化.黔阳、芷江一带见含铁、锰质砂质板岩、板岩,风化后地表形成品位较高的氧化锰矿.
第三段:炭泥质板岩段,厚643~1185米.下部为灰色、黑灰色条带状含炭绢云母千枚状板岩、绢云母板岩、含钙炭质板岩、黑色板岩夹页片状高炭质板岩、含钙板岩、含钙变质砂岩.由西往东灰绿色成分减少,黑色者增多,直至几乎由黑色千枚状板岩组成.上部为灰绿、黄绿色条带状绢云母板岩、千枚状绢云母板岩夹凝灰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
总之,马底驿组的沉积物由北而南由粗变细,颜色由紫红色——灰绿色过渡为灰绿——灰色,厚度也逐渐增大.
五强溪组:在沅陵、辰溪、溆浦及芷江、黔阳、会同、通道等县境内广泛分布.尤其在芷江、会同一带发育完整、厚度大.按岩性组合可大致分为四个岩性段,其它地区由于江口组超覆,一般仅见第一、二段,厚600~4757米.
第一段:变质砂岩、变质砾岩段,厚123~1331米.下部为灰色、灰白色、灰绿色厚层状中细粒凝灰质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凝灰岩及层凝灰岩;中部为灰色、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夹变余粉细砂岩;上部为灰白色块状长石砂岩或凝灰质变质长石砂岩、含砾砂岩、砂质板岩、条带状板岩、变余凝灰岩、凝灰质板岩等.此段由北往南,沉积物粒度变细,由中粗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板岩夹砂岩过渡,通道一带以板岩为主.全段韵律明显,并含凝灰质,与其下伏马底驿组呈整合接触.
第二段:变质凝灰岩段,厚775~1733米.此段分布广,富含凝灰质,层位稳定,条带构造极发育的特征.下部为灰黑色厚层状硅质条带状凝灰岩,层凝灰岩及凝灰质板岩;上部为灰黑色中厚层条带状绢云母板岩、粉砂质板岩、含砾砂岩、灰色含镍黄铁矿变余凝灰岩、凝灰质板岩、马尾丝状层凝灰岩.全段以含火山碎屑由其出现大量的变余晶屑火山灰凝灰岩、变余层凝灰岩为主,具马尾丝状层理是该段标志,具有区域对比意义.
第三段:条带状板岩段,厚745~1830米.有浅灰绿色砂质板岩、条带状粉砂质板岩、绢云母板岩,以发育有密集水平条带为最大特点.
第四段:变质砂岩及板岩段,厚675~1630米.下部为灰绿色、灰色变余砂岩,凝灰质砂岩,砂质板岩组成韵律,或以板岩为主,或以砂岩为主.在砂岩底部有时含砾,有时为砂砾岩透镜体.上部为浅灰、淡绿色绢云母板岩,绿泥石斑点板岩夹少量变余砂岩,板岩中广泛发育水平细层纹.
【震旦系】 震旦系在本地区分布较广.黔阳、通道县境一带呈大面积分布,其余分布于板溪群周围或背斜核部.本区震旦系沉积建造、岩层组合及沉积厚度变化较大,按其特点,可以洪江、黔阳、溆浦等市县一线为界线分为西北和南东两个不同的沉积相区(尤其以下统的江口组和上统的陡山沱组极为明显).可分为两统四组.
下统:由江口组和南沱组组成.
江口组:在黔阳、会同、靖州、通遣一带发育较全,厚度也大,与下伏板溪群呈整合、假整合和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西北相区:下部由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及砾岩等组成.局部有白云质砂岩、白云质砾岩.芷江茶冲该部分缺失.中部由炭质板岩、含炭质板岩、板岩、白云质板岩夹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灰岩透镜体及似层状、透镜状碳酸锰组成,分布较稳定,厚度变化大为O~304米.含锰岩系直接与板溪群接触.新晃贡溪至禾滩雷坪,仅见厚3.70米~4.42米的灰绿色冰碛含砾泥岩(其特征与南沱冰碛岩相同).上部为青灰色、灰绿色板岩、条纹状板岩、粉砂质板岩、砂质板岩,局部夹白云质灰岩透镜体和灰质板岩层.在新晃贡溪、麻阳川水塘一带夹薄层砂岩,上部走向上较稳定,由南往北,厚由150米变薄至30米;由西往东由150米到怀化鸭咀岩一带为O~6米.总厚度为O~150米.西北相区江口组,在辰溪、沅陵南部仅见砂岩,粉砂岩.辰溪山塘驿一带缺失江口组.
东南相区:东南沉积相区之江口组,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巨大,岩性组合复杂多变,总的趋势由北往南厚度由薄变厚.按岩性组合可分为三个岩性段:
第一段:厚205~2400米.下部为含砾砂质板岩、含砾砂岩、凝灰质砂岩、层凝灰岩.中部为含砾砂板岩、砂质板岩、条带状板岩.上部为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
第二段:厚615~1630米.为含砾砂质板岩、含砾板岩夹板岩、变余砂岩.
第三段:厚87~1600米.底部为砂君、含铁砂岩、绿泥石板岩、含铁碧玉岩、赤、磁铁矿层.中部为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钙质砂岩及复矿砂岩夹板岩、含砾板岩、砂质板岩.顶部为炭质板岩、含锰板岩、砂质板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炭酸锰矿.
南沱组:厚50~2070米.岩性为暗绿色、灰绿色.西北部为深灰——黑灰色冰碛砾泥岩、冰碛含砾粉砂岩,局部含砾冰碛砂岩,砾石含量不等,大小悬殊.总的由下往上,砾石由大变小,砾石成份复杂,计有砂岩、脉石英、板岩、花岗岩、基性岩、含锰灰岩、含铁碧玉岩、磁铁、赤铁矿及大理岩等.砾石擦痕、压裂等特征较少见,但落石现象普遍.在庥阳、新晃一带夹紫红色含砾泥岩.本地区南东局部夹具条带构造的板岩、砂质板岩、砂岩.近顶部含较多的团块状黄铁矿.在沅陵张家滩下部夹一层厚O.8~O.9米黑色含锰页岩.本区南沱组是在冰川消融时冰川和冰水的混合堆积.本组层位分布稳定,但厚度变化较大,北西部厚50~300米,南东部厚2070米.
上统:本统又可分为陡山沱组和留茶坡组.
陡山沱组:厚0~232米.该组在本区分布广而稳定,并赋存有以磷、黄铁铅锌为主的多种有用矿产.在本地区是一个较好的含矿层位.就岩性而言,为一套浅海泥硅质——碳酸盐相海进岩系沉积序列.会同、黔阳东南、溆浦一线为相区分界,东南为页岩相区,西北为碳酸盐——页岩相区.
东南相区:分布在溆浦、靖州、通道等县境,岩性以炭质板岩、板岩、硅质板岩、硅质岩、砂质板岩为主,夹少量白云岩、灰岩.局部在底部或下部含锰,形成含锰板岩,风化后形成锰矿或钴锰矿.局部相变为菱铁矿,与下伏南沱组为整合接触.
西北相区:为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炭质板岩及磷矿层.大致可归纳为三个小的海进旋回.自下而上:第一小旋回,白云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含锰灰岩,可相变为钙质板岩、硅质板岩及菱铁矿层(如花桥、雷家坡等).该旋回不完整,不稳定,厚度变化O~3O米.其中白云岩为区内黄铁矿、铅锌矿的赋存层位(如团河、董家河等).第二小旋回,硅质炭质板岩、含磷板岩、钙质板岩、磷矿层、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厚度变化5~70米,为区内磷矿的主要赋存部位.第三小旋回,炭质板岩、板岩、硅质板岩等,厚度变化2~35米,该旋回不稳定,常缺失.
留茶坡组:厚度O.84~167米,下部为黑色、灰黑色厚层状硅质岩;上部为灰色、灰白色薄层硅质岩,具黑白相间的条带构造.沅陵西部夹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及硅质灰岩透镜体或结核,往北西碳酸盐逐渐增多.怀化、溆浦一带在硅泥质夹层中有铀矿化,并分布有中小型铀矿床.
【寒武系】 寒武系在本区占有重要位置,沉积建造和古生物群都具有过渡区的特征,沉积类型反映了台区向槽区的过渡.发现铁、磷、铜、汞、钒、银、铀、镓和稀土等金属矿产及重晶石、硅酸盐钾矿、石煤等非金属和燃料矿产,是一个很有找矿远景的层位.集中分布于新晃、怀化、沅陵一带,零星分布于黔阳、溆浦、通道一带,呈北北东向展布.根据沉积岩相和古生物群的组合特征可分为两个相区,即西北区(武陵山区)和东南区(雪峰山区).西北区以碳酸盐岩为特征,而东南区以炭泥质碳酸盐岩相为主,又分下、中、上三统.
下统:包括西北区的牛蹄塘组、杷榔组、清虚洞组和东南区的小烟溪组.
牛蹄塘组:厚45~108米.下部为黑色薄层硅质岩与炭质板岩互层,夹结核状磷矿.中上部为黑色炭质板岩,砂质板岩,砂岩.上部夹透镜状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在新晃中寨和贡溪一带底部为磷块岩,厚O.2~1.2米,平均O.4米,P2O5 15~20%,并富含稀土元素.磷矿层之上产似层状重晶石岩,一般厚2~3米,含BaSO440%~96%,平均75%.磷矿层或重晶石层之上为钒、钼、镍矿层.与下伏留茶坡组呈假整合或整合接触.
杷榔组:厚195~516米.与牛蹄塘组整合接触.可分为两个岩性段.下段厚66~154米,在新晃贡溪一带,上部与下部为黑色中厚层状云母质粉一细砂岩、夹炭质板岩,中部为黑色炭质板岩.上段厚102——322米,下部为黄绿色板岩、上部砂质板岩、板岩夹薄层状透镜状灰岩.
清虚洞组:厚27~396米,新晃一带,下部为灰黑色泥质条带灰岩夹页状泥灰岩,上部为纹层状白云质泥灰岩、炭质板岩或厚层状灰岩.新晃贡溪一带为灰岩、白云岩夹炭质板岩.沅陵一带为薄层灰岩与板岩互层,由西向东厚度变薄.
小烟溪组:可分为两个岩性段.下段厚41~394米.岩性为灰黑色炭质板岩、黑色板岩夹石煤及结核状磷矿.底部为硅质岩,硅质板岩或炭质板岩与硅质板岩互层.沅陵王家坪一带上部夹灰绿色板岩,中部夹数层白云质灰岩,往西逐渐增厚,近底部炭质板岩中普遍含铀、钒、锶、镉、镓等稀有放射性元素.上段厚77~274米.由灰岩、炭质板岩组成.下部为浅灰、深灰色泥质灰岩;上部为黑色炭质板岩夹深灰色纹层状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往西北上部灰岩显著增多.在沅陵王家坪、凉水井及怀化花桥等地为灰岩或白云质灰岩与炭质板岩互层或互为夹层.该组在东南区几乎全由炭质板岩、硅质炭质 板岩组成,厚232~62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