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标准的稳定性是信号检测论实验应极力予以控制的因素”如何理解?孟庆茂书上有说:人类被试作为信息加工者,其操作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造成判断标准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09:42:06
“判断标准的稳定性是信号检测论实验应极力予以控制的因素”如何理解?孟庆茂书上有说:人类被试作为信息加工者,其操作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造成判断标准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到
“判断标准的稳定性是信号检测论实验应极力予以控制的因素”如何理解?
孟庆茂书上有说:人类被试作为信息加工者,其操作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造成判断标准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到辨别力指数的稳定性,判断标准的稳定性是信号检测论实验应极力予以控制的因素.无法理解,如果辨别力指数会受判断标准稳定性影响,那二者岂不无法分离?信号检测论的优势如何体现?
“判断标准的稳定性是信号检测论实验应极力予以控制的因素”如何理解?孟庆茂书上有说:人类被试作为信息加工者,其操作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造成判断标准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到
我觉得他在下面已经解释清楚了.“信号检测论假设,被试所设置的反应标准是稳定的,由此才能保证击中率与漏报率,虚报率与正确拒绝之间概率的互补性,但实际上由于判断标准的变异,而造成计算辨别力指数的波动情况,在一个实验中,要想不发生是不可能的.作为研究者,应尽量去控制它.在判断标准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处理,这是计算上的要求.“ 这里“判断标准相对稳定”指的是,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即先验概率,奖惩条件,被试所欲达到的目的,这些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被试的判断标准是固定的. 为什么有这个要求呢?我们想一下,计算虚报率和击中率都是利用多次重复实验获得的百分率.这就要求这多次重复条件下,我们的信号与噪音的分布,以及我们设定的判断标准都没变.这样才能把报告信号的次数除以实际出现信号的次数求击中率,同理求虚报率.才能保证击中率与漏报率之和为1.如果标准不是固定的,那就无法保证这一点,就违背了我们计算的要求了(看图会好理解些,我们这样计算都是在假定标准那条分割线不移动的前提下进行的) 那为什么可能在同样的条件下,标准会移动呢?书上也说了,是这些因素“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有关实验的知识与经验,主观预期概率,系列跟随效应” 提醒楼主,看书要注意上下文的连续性,你这样单独拿出来当然不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