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盐酸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过量,为什么导电性是先变小,然后不变?会增加悬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23:27:44
向盐酸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过量,为什么导电性是先变小,然后不变?会增加悬赏.
向盐酸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过量,为什么导电性是先变小,然后不变?
会增加悬赏.
向盐酸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过量,为什么导电性是先变小,然后不变?会增加悬赏.
初期NaOH与盐酸反应,离子浓度降低,导电性减弱
当过量后还无限滴,最后离子浓度无限接近NaOH浓度,则导电性几乎不变
初期相当于H被Na替换,总离子数不变,但体积增大,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小。反应完毕后,总离子浓度为加入NaOH的一半,因此加入NaOH会使离子浓度增加
所以说变化趋势应该是先呈直线减小后变大,但是变大不是线性的,跟对数曲线差不多,最后会变成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我不知道怎么插图,大概就这样了...
全部展开
初期相当于H被Na替换,总离子数不变,但体积增大,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小。反应完毕后,总离子浓度为加入NaOH的一半,因此加入NaOH会使离子浓度增加
所以说变化趋势应该是先呈直线减小后变大,但是变大不是线性的,跟对数曲线差不多,最后会变成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我不知道怎么插图,大概就这样了
收起
:应该是银,电导率表示一定温度下,单位长度和粗度的金属的电阻,电导率越小的导电性越好。
参考下面的体积电阻率表:
Ag 1.6 [10^(-6)*m]
Cu 1.7[10^(-6)*m]
Au 2.4[10^(-6)*m]
Al 2.7[10^(-6)*m]
Pt 9.85[10^(-6)*m]
Pd 9.83[10^(-6)*m]
...
全部展开
:应该是银,电导率表示一定温度下,单位长度和粗度的金属的电阻,电导率越小的导电性越好。
参考下面的体积电阻率表:
Ag 1.6 [10^(-6)*m]
Cu 1.7[10^(-6)*m]
Au 2.4[10^(-6)*m]
Al 2.7[10^(-6)*m]
Pt 9.85[10^(-6)*m]
Pd 9.83[10^(-6)*m]
Ni 11.8[10^(-6)*m]
原因:可以用金属键理论(也叫固体能带理论),解释金属的导电性能。金属晶体中存在的自由电子是引起金属导电的根本原因,即金属是属于电子导体。而金属的导电是通过未满带中的电子来实现的。3-1金属键理论:
1 金属原子对其价电子的束缚较弱,部分价电子易脱离金属原子而成为自由电子,在晶格中自由运动,如同自由的价电子为许多原子共有,这样形成的键叫金属键,这个理论叫自由电子理论;
自由电子理论可解释金属许多特征:
(1)高陪位数:因为金属键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2)导电性:自由电子定向运动产生电流,金属原子或离子阻碍电子运动产生电阻;
(3)金属光泽:自由电子吸收可见光,然后又部分发射出来,多显银白色光泽;
(4)延展性:金属原子或离子在晶体中错位不影响金属键,故金属具有延展性。
2.能带理论:
(1)金属晶体中所有所有原子,能级相同的价层原子轨道,分别组合成等数目的一组分子轨道,原子轨道中电子,按填充规则填入分子轨道;
(2)每组分子轨道构成一个能带。分子轨道充满电子的称满带;未充满电子的则称导带;由空的原子轨道组合成的分子轨道称空带;
(3)导带因有空轨道,电子可跃迁,所以可导电;满带中的电子不可导电;
(4)导体能导电,是因为存在导带。如:Li 1S22S1图2-23中a或满带与空带能级间隔小,电子由满带易跃迁至空带。如:Be 2S2上图中b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满带与空带能级差大(>5ev)图2-23中d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满带与空带能级差适中(≤3ev)图2-23中c一般情况下不导电,特殊条件(光照)下,满带电子跃迁至空带而导电。
金银的最外电子排布如下:
Au: 5d10 6s1
Ag: 4d10 5s1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