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都是碱,它们都能中和酸,原因是(200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都是碱,它们都能中和酸,原因是?省油灯的原理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19:22:14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都是碱,它们都能中和酸,原因是(200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都是碱,它们都能中和酸,原因是?省油灯的原理是?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都是碱,它们都能中和酸,原因是(200分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都是碱,它们都能中和酸,原因是?
省油灯的原理是?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都是碱,它们都能中和酸,原因是(200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都是碱,它们都能中和酸,原因是?省油灯的原理是?
这种省油灯的灯盏下增加了一层夹层,又叫夹层灯,夹层留一小孔,可以从小孔向夹层中加水.省油灯在夹层中加水,蒸发散热,降低油温,达到省油的目的
废话。碱能中和酸
因为氢氧根会于酸根H元素反应生成水,起到中和作用
酸会分解出H离子
碱会分解出OH离子
他们会反应成H2O
而酸性和碱是由H和HO离子决定的
这两种离子反应后变成了其他物质
当然其相对的酸性和碱性也就减弱了(不可能消失的,离子数量不可能绝对相等的),这也就是中和反应
1.只要是碱都会中和酸
2.省油灯的灯盏是铜质的,在灯盏下增加了一层夹层,又叫夹层灯。夹层留一小孔,可以从小孔向夹层中加水。灯点燃后,热会使油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增加耗油量。在夹层中加水,降低油温,达到省油的目的。
它们反应的实质就是碱在水中电离的OH根离子和酸中电离的H离子生成水的反应``根据化学平衡反映方向发生移动````
就中和和酸````
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H2O)。
酸+碱→盐+水 例如HCl+NaOH=NaCl+H2O
( 注意: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如:2NaOH+CO2 = Na2CO3+H2O )
所以只要酸碱发生了反应就叫中和,不管进行到何种程度。
判断是否完...
全部展开
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H2O)。
酸+碱→盐+水 例如HCl+NaOH=NaCl+H2O
( 注意: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如:2NaOH+CO2 = Na2CO3+H2O )
所以只要酸碱发生了反应就叫中和,不管进行到何种程度。
判断是否完全中和是以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作为标准的。
在酸碱滴定中的理论值和实际值总有相差,来看看这个:
酸碱滴定中三个重要的点:
当量点:酸的当量数=碱的当量数(二者正好完全反应)
终点:指示剂变色的点.
中和点:酸碱滴定过程中,容易恰成中性的点.
注意:(当量点才是恰好完全反应的点)
当量点不一定等于终点.
当量点不一定等於中性.
当量点无法直接观察到,滴定时酸碱的强弱不同,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就不同,需选择适当指示剂使终点等于当量点,以作为判断标准.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三峡考古队1999年在三峡库区的涪陵石沱墓地发掘出土一盏宋代“省油灯”,与宋代诗人陆游的描述完全一样,也表明人们口头上常说的“省油灯”并非无稽之词。
考古队发现的这盏省油灯初看与普通油盏一样,但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个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这盏省油灯和陆游描述的情形完全一样:“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大意是看书不要用铜碟盛油,用瓷碟最省油。四川有一种盛油的碟,象两个油碟叠在一起,边沿密封,侧面开一个小孔,从孔中向夹层注少量的清水,再往油碟里倒入灯油,这样可以省一半的油。
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到宋代仍很受欢迎。专家介绍说,省油灯由于在烧制过程中,陶瓷的膨胀系数不好掌握,因而制作起来不太容易,不象碟形灯盏那样普遍。
收起
他们都有氢氧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