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哪里?厄尔尼诺系数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22:13:59
97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哪里?厄尔尼诺系数是什么?
97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哪里?厄尔尼诺系数是什么?
97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哪里?厄尔尼诺系数是什么?
厄尔尼诺事件不能说发生在哪里,它是个全球现象
97年厄尔尼诺事件,始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水4月开始升温,由此97年厄尔尼诺事件爆发
1997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2,但在那一年,却发生了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厄尔尼诺 英文名称:El Nin~o;El Nino;El Nio;El Ni~Do (西)
定义1:赤道太平洋冷水域中海温异常升高的现象.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
定义2: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应用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科学(二级学科);海洋气象学(三级学科)
定义3: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域中海温异常升高现象.这种周期性的海洋事件产生的异常热量进入大气后影响全球气候.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全球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4:西班牙语,意为“圣婴”.赤道东太平洋水域水温度异常增高现象.
应用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基础科学(二级学科)
厄尔尼诺(El Niño Phenomenon)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这一现象本质上由海洋动力学驱动,与之相应的大气变化是由海表面温度确定的(反过来大气的变化会加强海洋温度分布型),而海表面温度分布是由海洋动力学决定的,因而用上面的简化模型表示的厄尔尼诺现象本质上是可预报的.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厄尔尼诺现象泛指赤道附近的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上升引起的气候异常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不是孤立的现象,它是热带海洋洋流与大气互作用的产物.
名称由来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 厄尔尼诺
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
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厄尔尼诺是拉马德雷的孩子
97年厄尔尼诺
1997/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比1982/83年的事件来势更加凶猛,强度更大,结束也更为突然.1997年初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水还处于异常偏冷状态,而4月厄尔尼诺就爆发了,海温距平指数从1月开始连续12个月一直持续上升,这在1951年以来的其它ENSO过程中还未曾有过.到1997年1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平均海表温度距平达到了2.8℃的极高值.虽然这次事件持续时间只有13个月,比1982/83年要短,但其海温异常的程度却超过了1982/83年,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海温距平指数峰值最高、强度最大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1997/98年厄尔尼诺事件爆发后,引起全球许多地区的气候异常,一些国家和地区暴雨频繁、洪涝成灾,同时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则高温少雨,遭受着严重干旱.这次强厄尔尼诺至少造成2万人死亡,全球经济损失高达340多亿美元.
厄尔尼诺的过程: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了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通常情况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渐渐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及环太平洋国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总的来看,它使南半球气候更加干热,使北半球气候更加寒冷潮湿. 近年来,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厄尔尼诺可能与海底地震,海水含盐量的变化,以及大气环流变化等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性出现的,大约每隔2-7年出现一次.至1997年的20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分别在76-77年、82-83年、86-87年、91-93年和94-95年出现过5次.1982—1983年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1500人死亡和8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重视,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现象通过采取一系列预报模型,海洋观测和卫星侦察,海洋大气偶合等科研活动,深化了对这种气候异常现象的认识.首先认识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物理过程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海洋温度的变化与大气相关联.所以在80年代后,科学家们把厄尔尼诺现象称之为“安索”(enso)现象.其次是热带海洋的增温不仅发生在南美智利海域,而且也发生在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它无论发生在哪时,都会迅速地导致全球气候的明显异常,它是气候变异的最强信号,会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
从我国6-8月主要雨带位置来看,在75%的厄尔尼诺年内,夏季雨带位置在江、淮流域.形象一点说,热带地区大气环流的低频振荡可比作是热带地区的心脏跳动,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就好象是热带地区得了一个心脏病,使得规律性的低频振荡出现了异常现象. 当上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 遍及整个中、东以及太平洋海域,表面水温正距平高达3℃以上,海温的强烈上升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大量减少,秘鲁的渔业生产受到打击,同时造成厄瓜多尔等赤道太平洋地区发生洪涝或干旱灾害,这样的厄尔尼诺现象称为厄尔尼诺事件.一般认为海温连续三个月正距平在 0.5℃以上,即可认为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相反,如果南美沿岸海温连续三个月负距平在 0.5℃以上,则认为是反厄尔尼诺事件,又称拉尼娜事件.当前据气象学家的研究普遍认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对全球不少地区的气候灾害有预兆意义,所以对它的监测已成为气候监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