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语言精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10:37:42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语言精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语言精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语言精简长江中下游地区此区包括湖南、湖北、浙江、江西、上海及江苏、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南地区,地处我国中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语言精简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
语言精简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语言精简
长江中下游地区
此区包括湖南、湖北、浙江、江西、上海及江苏、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南地区,地处我国中部,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凉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春夏之交的洪涝、伏秋期间的干旱是主要气象灾害,春季低温阴雨、秋季“寒露风”以及台风、冰雹等也可造成一定危害.
(1)雨涝:本区是全国多涝区之一.春夏期间(5—7月),特别是6月中旬到7月上旬的梅雨季节,降雨集中,雨量大,持续性的大雨、暴雨是造成水涝的直接原因.此区丘陵多,急骤的暴雨产生大量径流,倾注入湖区和江河,如果上游同时有洪水下泄,则更易造成江湖泛滥,冲毁堤垸,淹没房屋、农田,甚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涝次数较多的是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及长江三角洲一带.
三十年中,有二十五年出现过不同程度的雨涝灾害,其中重涝年有五年(1954,1962,1968,1969,1980年),平均六年一遇.1954年雨季开始早,持续时间长,雨量大,长江发生了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1980年则发生了三十年中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农业生产也受到很大损失.
(2)干旱:一年四季均可出现旱象,但春季和初夏雨水丰沛,旱象少,且范围小、程度轻.一般7月以后梅雨结束,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晴热少雨,常常出现伏旱或伏秋连旱.此时正值中稻和晚稻生长需水量最大的时期,严重干旱可致使稻田龟裂,稻禾枯黄.伏秋连旱是各类干旱中危害最重的灾害,多集中在7—9月.重旱区多出现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
三十年中,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象发生.其中干旱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有九年(1955,1959,1961,1963,1966,1967,1972,1978,1979年),以1978年干旱范围最大,1959年次之,1966年第三;伏秋连旱出现了十七年,以1959年干旱范围最大,1966年次之.
(3)春季低温阴雨:3,4月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播种育秧季节,此时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如遇冷空气南下,也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造成早稻烂秧.
从历史资料来看,长江中下游地区3月份冷空气活动较4月份频繁.据一些资料统计,历年3月21日到4月20日,平均每年有2—3次冷空气活动,个别年份达4次.
三十年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春播期天气条件很差的有六年(1951,1955,1962,1965,1967,1976年),较差的有七年(1953,1960,1966,1969,1970,1972,1980年),两者共十三年,占43.3%.所以,掌握天气气候演变特点,适时播种早稻,防止烂秧,是很重要的.
(4)寒露风:“寒露风”(粳稻型)初日的平均日期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最早日期一般为9月上、中旬,最晚日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寒露风”初日的出现规律大体是北部早,南部迟;内陆早,沿海迟.“寒露风”总日数的分布特征是自北向南逐渐减少.
三十年中,“寒露风”较重的年份有七年(1957,1967,1971,1972,1974,1979,1980年),平均约四年一遇.
(5)台风:三十年中,7—10月都曾有过台风在本区登陆,但主要集中在8月份.三十年中,在本区登陆的台风共13个,约占在我国登陆台风总数的6%;其中8月有八个,占在本区登陆台风总数的62%;登陆最早的台风出现在7月16日(1959年第1号台风),登陆最晚的出现在10月4日(1961年第26号台风).
台风主要对沿海地区影响较大,狂风暴雨常使农田被淹,作物倒伏,鱼船翻沉.但台风深入内陆后带来的降雨往往对解除或缓和这一地区的伏秋干旱有利.
(6)冻害:秋季基本无冻害,春季也较少,冻害主要发生在冬季.入冬后,如受强冷空气影响,在降温的同时往往伴有降雪、冻雨,发生冻害,这不仅对小麦、蚕豆、油菜等冬作物有危害,而且对交通、电讯及牲畜也有危害.
三十年中,1955,1956,1964,1967,1969,1972,1973,1974,1977年等年冻害范围较大、程度较重.
(7)冰雹: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冰雹,但大多发生在2—4月,主要危害冬作物及春播作物.

简单说,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为伏旱和洪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