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与农民生活的变化?论文和表格 我们写的是 寒假调查研究论文 穿衣 吃饭 住房 交通工具前十年 中间十年 近十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3:32:58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农民生活的变化?论文和表格我们写的是寒假调查研究论文穿衣吃饭住房交通工具前十年中间十年近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与农民生活的变化?论文和表格我们写的是寒假调查研究论文穿衣吃饭住房交通工具前十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农民生活的变化?论文和表格 我们写的是 寒假调查研究论文 穿衣 吃饭 住房 交通工具前十年 中间十年 近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农民生活的变化?
论文和表格 我们写的是 寒假调查研究论文
穿衣 吃饭 住房 交通工具
前十年
中间十年
近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农民生活的变化?论文和表格 我们写的是 寒假调查研究论文 穿衣 吃饭 住房 交通工具前十年 中间十年 近十年
今年夏天,我利用回苍山县老家探亲休假的机会,在农村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从调查情况看,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收入连续多年以两位数速度高速增长,农民的日子越过越殷实.
  下面,我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农民在衣食住行、文化生活和交通通讯三个方面的简单对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简要地谈一下我的切身感受.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农民一般是穿手工制作的布鞋、手工缝制的衣服.那个时候,男青年找对象时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求女方要“会纳鞋底、会做衣服”.除了逢年过节、出席婚礼之类的重要场合,有新衣服都舍不得穿.在那个时期,单从穿着打扮上,你就可以很直观地分辨出,哪是城里人,哪是农村人.
  以我家为例,我们家总共六口人,四个孩子,我排行老二.不怕大家笑话,70年代的时候,我们一家人一年到头攒不下四五尺布票,父母买了布,请裁缝做一件衣服,我哥穿两年交给我,我穿两年再交给我弟,所以,我弟弟小时候基本上没有穿过不打补丁的衣服.
  到了九十年代初,农民的衣着打扮已经是发生了很大改变,由“追求穿暖”逐步向“追求穿好”方面转变.条件好一些的农村,青年人在讲究款式、追求时尚方面,丝毫也不亚于城里人.从这个时期开始,单从穿着打扮上,就看不出城乡差别来了.
  “民以食为天”.七十年代之前,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填饱肚子.那时候,苍山县农村口粮是,人均每年不到50斤小麦、三、四百斤玉米和地瓜干.对于一般的农民家庭来讲,一年下来,半数以上时间是以“地瓜煎饼”为主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白面馒头.所以啊,现在的年轻人都说烤地瓜好吃、煮玉米棒子好吃,可是无论多么香,多么甜,我都不感兴趣.为什么呀?小的时候实在是吃伤了、吃厌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逐渐解决了填饱肚子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还越来越讲究吃得有营养、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富不富,看房子”.农民在解决温饱之后,就开始逐步改善居住条件.农民的居住要求,从“冬天不透风,夏天不漏雨”向讲究居住的舒适性方面转变.归纳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住房条件发生了两个显著变化.一个是房子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六、七十年代的农村,90%以上的农民住的是土坯房.改革开放后的八、九十年代,农民的房子逐步换成了砖瓦房.近几年,结合村庄改造统一规划,新建的住房一般是砖混结构、外墙贴上瓷砖,内部还进行了简单装修.二是居住的地点逐步向小城镇集中,一些通过经商、办企业富裕起来的农民,搬迁到县城居住.最近十年,离土不离乡,到县城居住、做生意的农村人口增加了近10万人.
  “要致富,先修路”.我老家所在的乡镇共有20多个村,直到八十年代末期,还没有一条柏油公路,近一半的村庄不通汽车,乡与村之间多是三、四米宽的小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后来,陆续修通了乡村简易公路.2000年以后,县里重新规划了乡村公路网,对乡村公路进行了硬化,逐步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公交车.在交通工具方面,过去,农村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自行车、地板车,现在全县农户的摩托车拥有率已达60%,8%的农户购买了小汽车.以我老家所在的村为例,200多户人家,一半左右的家庭购买了摩托车,40多户购买了“时风”、“巨力”等牌子的农用运输车.
  二是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变化.精神文化生活是否丰富,是体现农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前,农村精神生活极度匮乏,截止1978年底,全县没有一台电视机,每个村平均一个多月左右才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小人书、连环画等,不仅孩子们看得爱不释手,大人们读起来也是津津有味.
  现在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可谓丰富多彩.目前,苍山县农村彩电拥有率已经达到95%,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乡镇驻地和一些较大的中心村有网吧,6%左右的农户家里有电脑.看电视、上互联网成为农民最重要的休闲方式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除了关心致富信息、技术信息外,他们越来越关心党的农村政策和国内外大事.总得看,80后的青年农民普遍爱看书、爱学习.我在一位农民家里看到一本2006年的《农业知识》合订本,书都快翻烂了,还在那儿摆着.一位村支书这样对我说:这些年来国家在农业上花的钱确实不少,希望在农业科普读物出版方面,也给予适当的补贴,把书价降下来.
  三是农村通讯设施方面的快速发展.如果说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只是“量”的积累,那么,农村通讯设施的发展则是“质”的飞跃,是革命性的.
  八十年代之前,不论城市农村,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靠书信,有急事的话,就打电报.我想,在坐的四十岁以上的人,可能都有过“字斟句酌”起草电报稿的经历.为此,电报稿还一度成为上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期间特有的一种应用文体.
  现在,随着信息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的电报和信件已被电话所取代,截止2007年底,苍山县农村的固定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了87%,手机的普及率达到近60%,不夸张地说,在农村,在18至50岁的这个群体中,手机就象七八十代的手电筒和半导体收音机一样,已经成为人人必备的家用小电器.
  总之,从我对苍山县农村调查走访的情况看,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普遍感到满意;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上升走势普遍充满信心.
  通过这次调查,在深受教育的同时,我也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走改革开放的路子不动摇,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那么,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的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就一定会实现,农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富裕,农村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