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诗的意思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些诗的意思与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呢?1.《七步诗》2.《鸟鸣涧》3.《芙蓉楼送辛渐》4.《江畔独步寻花》5.《石灰吟》6.《竹石》7.《闻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5 09:28:36
这些诗的意思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些诗的意思与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呢?1.《七步诗》2.《鸟鸣涧》3.《芙蓉楼送辛渐》4.《江畔独步寻花》5.《石灰吟》6.《竹石》7.《闻官
这些诗的意思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这些诗的意思与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呢?
1.《七步诗》
2.《鸟鸣涧》
3.《芙蓉楼送辛渐》
4.《江畔独步寻花》
5.《石灰吟》
6.《竹石》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已亥杂诗》(清)龚自珍
9.《浣溪沙》
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这些诗的意思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些诗的意思与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呢?1.《七步诗》2.《鸟鸣涧》3.《芙蓉楼送辛渐》4.《江畔独步寻花》5.《石灰吟》6.《竹石》7.《闻官
曹植《七步诗》赏析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赏析一】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又,“幼儿版”的《七步诗》被改编成这样: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
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
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
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王镇远)
【赏析二】
相传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之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七步路的短时间内作一首诗,做不成就要杀头.结果曹植应声而出,作了这首《七步诗》.全诗是用同根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母生的兄弟,用萁豆相煎来比喻曹丕对曹植的迫害,客观上反映了曹魏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尖锐.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诗中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曹丕对兄弟们的残酷迫害.取譬生动贴切,感情沉郁愤激.诗人从制作豆豉食品过程中产生诗的联想:豆萁与豆子本是同根所生,而今却成了敌对的双方,一方无情摧残,一方受尽煎熬.诗人由此联想到自身处境,不是也正受同胞的残酷迫害吗?一个“燃”字,一个“泣” 字,形象地刻画出萁豆相间的情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把一方凶残,另一方惨痛,鲜明地表达出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写豆发出悲愤的控诉,语意双关,揭示题旨,表面上是豆责豆萁,实际上是曹植对曹丕的责问.这两句语意警切,感情愤激,言在此而意在彼,妙在含蓄不露.
抗战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皖南事变”,血腥屠杀新四军抗日将士,周恩来为《新华日报》题诗加以揭露和控诉:“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显而易见,周恩来借鉴曹植的《七步诗》,使这首千年古诗闪耀出新的思想光辉.
----------------------------------------------
鸟鸣涧
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们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我们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
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容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