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导学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19:39:28
如何设计导学案如何设计导学案如何设计导学案我也是刚在百度知道里发现的,资源下载不受限制.方法:输入 “河南高考网naacal ”,百度一下,排第一的那个网站(点击高考网最上面的“注册高考论坛”),进入

如何设计导学案
如何设计导学案

如何设计导学案
我也是刚在百度知道里发现的,资源下载不受限制.方法:输入 “河南高考网 naacal ”,百度一下,排第一的那个网站(点击高考网最上面的“注册高考论坛”),进入其论坛,在论坛“中考专区”版块的“教学资源”子版块里,全是导学案,里面有初中各年级导学案全集目录,肯定有你需要的.
百度不让写网址,没办法,你就自己找吧.
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学教合一”,突出学生主体性
1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语文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语文知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与技能、思维模式、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2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在设计和实施导学案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做到课时教学服从单元教学的要求,单元教学服从整体教学的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弄清知识的新旧联系,做到由旧知带动新知,由熟入生,如此,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彼此相互联系的中, 既加强了对旧知的巩固,又引导了学生对新知的渴求.
3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违背了主体教学原则.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
4 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原则
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难以真正落实.
现代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导学案的设计应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利用导学案使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师生之间展开交流,教师之间探讨经念,形成一个多边的信息交流网络,体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
一份完备的导学案少不了目标设计、问题设计、情境设计、教法学法设计等,这些也就构成了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1 目标设计
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要完成其特定的学习任务,每堂课的组织教学就应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了目标,一堂课将是一盘散沙,不知所云;一篇课文将会分解得支离破碎,不知所终.所以,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设计时要从语文学科本身特点出发,根据语文总体教学要求、单元教学安排,到与这篇课文、这3课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来为这篇课文、这节课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力求在课内完成,目标设计在符合总体要求的同时,做到切合实际,切合学情.要少而精,不要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2 问题设计
《美国2016计划》中提出: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应当在各年级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教学过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教师应当制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学生学习提纲,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准确,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要设置坡度,难易得当,统筹兼顾,循循善诱,拾级而上.
3情境设计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进行的.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课堂教学设计要特别重视情感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情境设计是导学案的必备工作.教师通过详细钻研教材,依据学习内容,把握课堂学习环节,适时、恰当地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介绍背景知识,引入现实生活,使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当的体态动作,或借助各种媒体手段,通过创造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从而有效地将语文与生活实际、与学生的体验融合起来,成为“活语文”.
4 教法与学法设计
导学案不仅要设计教师如何讲,还要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讲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教法与学法设计便成为设计导学案的重要工作.设计时应从教学内容和学情出发,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下工夫,精心设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留给学生“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读、主动说、主动议、主动练,指导学法,使学生会读、会说、会议、会练,授之以法,通过灵活点拨、启发指导,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

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的性质
导学案应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3、问题性原则: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可以是填空,可以是思考题或其他形式.
4、层次性原则: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5、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具体要求:
第一、“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第五、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更不能直接照搬教辅资料.
第六、“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三“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集体备课(这我们做不到,都是单枪匹马.)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2、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3、提前发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4、课后反馈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5、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五、导学案的编写格式
一容量要求:八开纸正反两面、页边距、中缝2厘米左右,三案合一.
二页眉设置:
××学校 高(初)×什么科目什么版 导学案№×× 编写:××× 审核:×××
三页脚设置: 章节名称(×章×节) 页码 激励话语(名言、警句).
四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新授课学案模式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概念、要点、规律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
(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2、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预习导引(预习案):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3—5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主干知识,基本掌握简单知识,搞清疑难所在,以便有目的听课解疑.
4、问题导学: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内容设探究,知识生成要引导,留给学生去亲历.
5、典题训练:针对所讲的知识框题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进行点对点应用训练.
6、精讲点拨: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点拨提升有层次.
(每个知识框题都按照4、5、6环节进行.即:学—讲—练有机结合.)
7、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如画知识树、概念图等.(教师的总结类似于板书主干知识的内容,但力求以不同的形式表述).
8、当堂检测: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
题量控制在选择题5—8个,简答题1—2个,时间5—10分钟.
9、作业布置(巩固案):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
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即易、中、难三级,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易:中:难=6:3:1)即关注大多数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
复习课学案模式
1、考纲要求:列出所复习知识的《考纲》或《考试说明》要求,明确在教材中的地位和要求级别.
2、重点难点:结合以前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好复习的重难点.
3、自主梳理(预习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自主构建相关知识的网络,把握主干知识及规律,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找出以前学习存在的薄弱点、易错易漏易混点,并有重点的回扣复习.知识网络内涵力求详实,并尽可能的扩充其外延,加强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4、问题导学:问题设计以小综合题为主,要体现知识层次和内在逻辑关系,适当提升思维含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一步解决以前的知识遗漏和能力不足,解决重难点,锻炼发散思维,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运用比较、综合等方法进一步明确知识的区别联系形成整体印象,提高知识、技能层次.)
5、典题训练:针对所讲的知识框题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进行点对点应用训练.
6、精讲点拨: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每个知识框题都按照4、5、6环节进行.即:学—讲—练有机结合.注重一题变式多练.)
7、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复习知识、方法、规律、联系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由教师总结,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修缮预习时所构建的知识网络.(教师的总结类似于板书主干知识的内容,但力求以不同的形式表述).
8、当堂检测: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
题量控制在选择题2—4个,简答题2个,时间5—10分钟.
9、作业布置(巩固案):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
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即易、中、难三级,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易:中:难=6:3:1)即关注大多数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
巩固案可以直接采用相关复习资料的题目.要求教师要先做,对题目进行删减或修改或优化组合.
讲评课学案模式
1、预习案:提前下发批阅的测试卷及答案,让学生自主纠错、补漏.
2、试卷分析:教师公布选择题正答率情况(或指出出错率较高的题目)以及非选择题的出错情况.分析试卷考查范围、试题难易程度、成绩分布情况及比较,并列出错因.
3、自主分析:学生根据教师的试卷分析先自主总结,对自己试卷上出现的问题进行错因归类,对自己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4、分类精析:从试题中选取具有典型性的错题先让学生分析展示,其他学生补充或订正,教师适时引导、评价.针对错题,老师从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进行讲解和点拨.点拨要有启发和提升,不能就题论题,而是方法的总结,原理应用的技巧,解决问题的程序,知识理解的误区和盲点.点拨务要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切忌简单敷衍,或空洞无物,词不达意.对题目的讲解最好做到题目模式化、类型化,讲清方法规律.
5、典题巩固:针对错题的错因选取合适题目进行巩固训练.
6、总结反思:学生根据自身收获总结考查题目的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等.
7、二次过关:选择适量题目进行目标重测,检查课堂效果.
六、网络资源的使用原则
1.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有他人已经做好的课件,有他人已经写好的教案,也有他人已经编写的导学案,也有配套的一课一练、精讲精炼.
2.对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善于学习,要会学习.下载之后,不做思考,不作加工,不去揣摩,全盘拿来就用,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3.借鉴是最好的学习,思考才能适用.他人的见解、想法,必须经过消化和改造.改头换面不是借鉴,复制粘贴,要三思而后行
“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一)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定时将 “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二)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⑴预习情况、检查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⑵问题导学,自主学习;⑶分组合作,交流展示;⑷及时评价,点拨提升;⑸典型题目,巩固训练;⑹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4、教师必须提高两种能力,即: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三)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严禁抄袭他人.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简单写出教后记.
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