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启蒙读本第105原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03:25:00
文言文启蒙读本第105原文文言文启蒙读本第105原文文言文启蒙读本第105原文我拿不太准到底是哪个,觉得应该是前面的一个.供你参考.文言文启蒙读本105平阳公主与“娘子军”【原文】唐高祖之第三女,微时

文言文启蒙读本第105原文
文言文启蒙读本第105原文

文言文启蒙读本第105原文
我拿不太准到底是哪个,觉得应该是前面的一个.供你参考.
文言文启蒙读本105平阳公主与“娘子军”
【原文】
唐高祖之第三女,微时嫁柴绍.高祖起兵反隋,绍与妻谋曰:“尊公欲扫平天下,绍欲迎接义旗,二人同去则不可,吾独行又俱后害,未知机如何?”妻曰:“公宜速去.予一妇人,临时自为计.”绍即间行至太原投高祖.妻乃归酃县,散家资,起兵以应高祖,得兵七万人,颇多为女子,与太宗俱围京城,号曰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
【参考译文】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地位低微时嫁给了柴绍.唐高祖率兵起义,柴绍和妻子商量说:“你父亲想平定混乱的天下,我想投奔起义军,一起离开不可行,我独自走后又害怕你有危险,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妻子说:“你应该速速离开.我一个妇女,到那时自己会有办法的.”柴绍立刻抄小路赶往太原投奔唐高祖(李渊).他的妻子则回到酃县,拿出家里的积蓄,组建一支军队来响应唐高祖(李渊),招募到的士兵有七万人,很多都是女子,和唐太宗(李世民)一齐包围了京城,号称“娘子军”.京城被攻下以后,她被封为平阳公主.
另文如下:
娘子军
【原文】
平阳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义兵将起,公主与绍并在长安,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绍即间行赴太原.公主乃归户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时有胡人何潘仁聚众于司竹园,自称总管,未有所属.公主遣家僮马三宝说以利害,潘仁攻户县,陷之.三宝又说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率众数千来会.时京师留守频遣军讨公主,三宝、潘仁屡挫其锋.
公主掠地至周至、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者甚众,得兵七万人.公主令间使以闻,高祖大悦.及义军渡河,遣绍将数百骑趋华阴,傍南山以迎公主.时公主引精兵万余与太宗军会于渭北,与绍各置幕府,俱围京城,营中号曰“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
六年,甍.及将葬,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太常奏议:以礼,妇人无鼓吹.高祖曰:“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遂特加之,以旌殊绩.
【译文】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是太穆皇后所生的.唐高祖的将要起兵反隋时,平阳公主与(丈夫)柴绍都住在长安,(唐高祖)派使者秘密召见柴绍.柴绍对公主说:“你父亲平定混乱的天下,我想投奔起义军,一起离开不可行,我独自走后又害怕你会遭遇危险,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平阳公主说:“你应该速速离开.我一个妇女,到那时很容易躲藏的,我会会想办法的.”(于是)柴绍立刻赶往太原.平阳公主则回到酃县,于是拿出家里的积蓄,招募(不能忍受隋朝暴政而)在山中逃命的人(组成义军),起初募得几百人,起兵来响应唐高祖(李渊)的义军.当时有一个胡人何潘仁在司竹园聚众起义,自称总管,未有归属(唐高祖的反隋义军).平阳公主派她的家仆马三宝拿各种利害关系来劝说他,结果何潘仁攻打酃县,最后攻下了酃县.马三宝又劝说占山为匪盗的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人,最后他们各自率领部众几千人来集合.当时京城留守频频派军讨伐平阳公主,马三宝、何潘仁多次挫败他的先头部队.
平阳公主攻打之地一直到周至、武功、始平几个县,都攻下来了,(所到之处)常常申明法令,禁止士兵侵扰掠夺(当地百姓),所以远近之处来投奔他们的人很多,最后招致兵士七万人.平阳公主命令使者报告给唐高祖,唐高祖非常高兴.等到义军渡过黄河,派遣柴绍率领几百位骑兵赶赴华阴县,在南山脚下等待迎接平阳公主.当时平阳公主率领精兵一万余人与唐太宗(李世民)的部队在渭北汇合,与柴绍分别设置幕府,一起包围京城,军中号称“娘子军”.京城被攻下之后,她被封为平阳公主,因为独独有极大的军功,给她的赏赐常常不同于其他的公主.
六年,去世.在将要下葬的时候,诏令在丧仪上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士.太常寺上书劝谏说:按照礼制规定,妇人丧仪没有鼓吹.唐高祖(李渊)说:“鼓吹是军乐.以前平阳公主在司竹园发起义军来响应(我)反隋的大军,她亲自手执金鼓,有平定战乱的功勋.周代文王之母,列于平定十乱的功臣,平阳公主有参于辅佐天命的功勋,并不是一般妇人所能匹敌的.(她的丧仪)怎么能够没有鼓吹呢!”于是特别加了“鼓吹”的仪仗,来表彰她的特殊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