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纲和多足纲的身体分部差别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01:49:50
昆虫纲和多足纲的身体分部差别是什么?
昆虫纲和多足纲的身体分部差别是什么?
昆虫纲和多足纲的身体分部差别是什么?
昆虫纲体分头、胸、腹3部.1.头部 有触角(极少数无触角)、触须、复眼各1对,单眼2~3个或无,口器1个.依据昆虫取食方式的不同,口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可咀嚼固体食物,如蟑螂、蝗虫的口器.(2)刺吸式口器:总称为喙,由上唇、下唇、舌、一对上颚和一对下颚组成.能刺破皮肤,可以吸血或注入病原体,如雌蚊口器.主要吸食动物血液和植物汁液,要求既要有吸吮液体的结构,还要有刺破动、植物组织的结构,与咀嚼式口器的不同之处如下:上颚和下颚(或下颚的一部分)特化成细长的口针; 下唇延长成喙; 食窦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3)舐吸式口器:上、下颚均已退化,下唇发达,将舌及上唇包在其中,下端有盘状的唇瓣,适于舐吸食物,如家蝇的口器.(4)虹吸式口器:鳞翅目成虫所具有,具一条外观如发条状的,能卷曲和伸展的喙,适于吸吮深藏花管底部的花蜜.(5)刮吸式口器:为双翅目蝇类幼虫(蛆)所特有.特点是:口器十分退化,只见到一对口钩,用它来刮破食物,然后吸收汁液及固体碎屑.其头全部缩入胸部,体躯前端全部为颈膜.(6)捕吸式口器:为脉翅目昆虫的幼虫所独具,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对的上、下颚分别组成一对刺吸构造,因而又有双刺吸口器之称.(7)锉吸式口器: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独有,各部分的不对称性是其显著的特点.(8)刺舐式口器:1、上唇较长,端部尖.2、上颚变宽,呈刀片状,端部尖锐,能左右活动,能与上唇一起切破牲畜或人比较坚硬的皮肤.3、下颚的外颚叶形成坚硬而细长的口针,其上下抽动能使已刺开的伤口张开.4、下唇肥大柔软,端部具一对肉质的唇瓣,唇瓣上具一系列通往前口的横沟.5、舌变成一根较细弱的口针.2.胸部 由前胸、中胸、后胸三节组成.每节腹面两侧各生腿一对,由基、转、股、胫、跗五节组成.跗节又分1~5节,末端有爪,有的爪上有爪间垫,有爪间刺.中胸和后胸上各生有一对翅.视虫种不同其翅脉、脉序也不同,为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有的昆虫后胸翅退化为平衡棒,有平衡作用.3.腹部 由11节组成,由于前1~2节趋于退化,末端几节变为外生殖器,故可见的节数较少.多足纲体长形,分头和躯干二部,一般背腹扁平.头部有1对触角,多对单眼.口器由1对大颚及1~2对小颚组成.躯干部由许多体节组成,每节有1~2对前足.用气管呼吸,排泄为马氏管.多足类为陆生动物,栖息隐蔽
多足纲(Myriapoda)多足纲 Millipedes 是节肢动物的综合类、寡足类、倍足类(以上为前门类)和唇足类(后门类)的总称。以陆生(有气管)、多足这种俗称而命名。不是系统性的分类。与此相反,昆虫由于仅有3对步足,所以称为六足纲(He-xapoda)。唇足类(蜈蚣类)和寡足类(类)合称为Homopoda。
节肢动物门。体长形,分头和躯干二部,一般背腹扁平。头部有1对触角,多对单眼。...
全部展开
多足纲(Myriapoda)多足纲 Millipedes 是节肢动物的综合类、寡足类、倍足类(以上为前门类)和唇足类(后门类)的总称。以陆生(有气管)、多足这种俗称而命名。不是系统性的分类。与此相反,昆虫由于仅有3对步足,所以称为六足纲(He-xapoda)。唇足类(蜈蚣类)和寡足类(类)合称为Homopoda。
节肢动物门。体长形,分头和躯干二部,一般背腹扁平。头部有1对触角,多对单眼。口器由1对大颚及1~2对小颚组成。躯干部由许多体节组成,每节有1~2对前足。用气管呼吸,排泄为马氏管。多足类为陆生动物,栖息隐蔽,已知10000多种,包括蜈蚣、马陆等。
六足虫纲即“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的一纲。体分头、胸、腹三部,头部触角一对、单眼、复眼、口。胸三节,每节腹生节足一对,故又名六足虫。有翅或无翅,腹10节,高等者3至6节,末端有尾及生殖附肢。体表一层几丁质外骨骼,气管呼吸、雌雄异体。出现于泥盆纪延续至现代。种类极多,约占整个动物种数的80%。又再分无翅亚纲、有翅亚纲。
收起
昆虫纲与多足纲出自共同的祖先,但前者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只有 3 对发达的步足以及常具 2 对翅等,这些特征显得不同于后者,且较为高等。
类别 多足纲 昆虫纲
身体分部 头和躯干部 头胸腹三部
触角 1 对 1 对
足 每节 1-2 对 胸部 3 对
呼吸器官 ...
全部展开
昆虫纲与多足纲出自共同的祖先,但前者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只有 3 对发达的步足以及常具 2 对翅等,这些特征显得不同于后者,且较为高等。
类别 多足纲 昆虫纲
身体分部 头和躯干部 头胸腹三部
触角 1 对 1 对
足 每节 1-2 对 胸部 3 对
呼吸器官 气管 气管
排泄器官 马氏管 马氏管
发育 无幼虫期 常有幼虫期
生活环境 陆地 主要为陆地
举例 蜈蚣 蝗虫
多足纲
1. 代表动物:蜈蚣
生活于枯枝落叶、石块下、阴暗潮湿的地方,以蚯蚓、昆虫等小动物为食,昼伏夜出,行动迅速,身份分头部和躯干部,外骨骼较软,头部有触角 1 对,口器由 1 对大颚和 2 对小颚组成,躯干部体节有长节和短节之分,且长短相间,第 1 对附肢称颚足,末端成一利爪,有毒腺开口,刺人时可注入毒液,引起剧痛,躯干部除体末 2 节无足外,每节有足 1~2 对。生殖孔在倒数第 2 节腹面,肛门开口在末节。内部构造和昆虫大同小异,如气管呼吸、马氏管排泄、开管式循环等。
2. 常见种类
马陆,行动缓慢,植食性,体长圆筒形,胸腹稍有区别,胸部 4 节,第 1 节无附肢,其他 3 节每节 1 对,腹部每节 2 对,某些体节背面两侧有皮肤腺的开口,分泌物发出恶臭。触之全身卷成球状,有自卫作用。
蚰蜒。
昆虫纲
1. 代表动物:蝗虫
2. 主要特征
为动物界第一大纲,有百万种,占动物的四分之三以上,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与人类关系密切。
基本特征:
①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②胸部具三对分节的足(六足纲)。
③多数种类胸部具翅 2 对(或 1 对)。
( 1 )头部及附属器官
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
头部六节愈合成完整的头壳。
触角:分柄、梗和鞭节。功能为触觉和嗅觉。触角类型有丝状、刚毛状、念珠状、棒状等,为昆虫分类依据之一。
复眼: 1 对,有成像功能。
单眼: 2~3 个或消失,有感光功能。
口器:由五部分组成。口器的基本类型为咀嚼式,此外有刺吸式、舐吸式、虹吸式、嚼吸式。
( 2 )胸部及附属器官
胸部是运动中心。
由三个体节组成。
足 3 对, 7 节组成。种类:步行足、跳跃足、游泳足、捕捉足、开掘足、携粉足、攀缘足等。
翅 2 对,少数种类翅退化,多数有翅,为分类依据。翅的出现扩大了动物的生活空间。翅的种类有膜翅、复翅、鞘翅、半鞘翅、鳞翅、平衡棒等。
( 3 )腹部及附属器官
腹部是生殖和代谢中心。
9~11 节,但由于愈合的缘故,通常见到的较少。
一般无附肢,但有附肢的痕迹:尾须、产卵瓣、工蜂的螫刺等。
( 4 )内部结构
体壁:为含有几丁质和蛋白质成分的外骨骼,有保护作用,特别是蜡质层可控制体内水分的蒸发,也可防止外界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的侵入,另有部分外骨骼内陷,供肌肉附着,配合肌肉收缩,产生复杂的动作,提高运动效能,这是昆虫适应陆地生活,分布广泛的原因之一。
消化:基本构造同蝗虫,不同种类有变化。食性多样,且由于个体小,少量食物便能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营养。
循环:均为开管式循环,血液无色,有时黄色或绿色,多不具血红蛋白,故只能携带极少的氧,主要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
呼吸:少数个体微小者靠体表气体交换,多数种类利用气管呼吸。
排泄:以中后肠交界处的马氏管进行排泄,马氏管是一种适应陆地生活的排泄器官。因血液中代谢废物以可溶性酸性盐进入马氏管,马氏管基部可将水分吸收,管内则产生尿酸沉淀物,进入后肠随粪便排出体外,尿酸呈结晶状,不溶于水,所以排出时不需要伴随多量的水。马氏管数目种间差别大,蝇类、蛾类为 6 根,棉蝗约为 240 多根,分成 12 束。
神经系统:较为发达,感官发达。
昆虫激素:昆虫的生长、蜕皮、变态和生殖等过程均受激素控制,神经系统和激素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以协调昆虫复杂的行为,一般将昆虫激素分为两类:
外激素:由昆虫体表腺体分泌产生,直接散布于空气、水和其它媒介物,能引起同类其它个体产生反应,如雌蚕蛾尾部能放出一种性外激素招引雄蛾前来交尾,此外工蜂、工蚁之间信息交换物也是外激素。
激素:由内分泌腺所分泌,内分泌腺无导管和外界相通,其分泌物随血液或体腔液输送到全身,调节蜕皮、变态等生理功能。昆虫体内最重要的激素有以下三种:①脑激素,由脑神经分泌细胞所分泌,为一种活化激素,具有活化前胸腺和咽侧体的功能,刺激前胸腺和咽侧体分泌。②蜕皮激素,由前胸腺分泌,促蜕皮。③保幼激素,由咽侧体分泌,有保持幼虫性状抑制成虫性状出现的功能。在三种激素共同作用下,昆虫能定期出现蜕皮,正常发育。在发育的开始阶段,保幼激素较多,与蜕皮激素共同作用,昆虫蜕皮后仍为幼虫,到了末龄幼虫时期,咽侧体保幼激素的量相对减少,不足以维持幼虫的性状,而蜕皮激素相对较多,蜕皮后进入蛹期,蛹期保幼激素更少,蜕皮激素使蛹蜕皮后羽化为成虫。发育为成虫后,前胸腺退化,成虫也就不再蜕皮,而咽侧体又重新分泌少量保幼激素,促进生殖细胞的发育和成熟。由此可见,三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若缺乏某种激素,或某种激素的量过少过多,均对昆虫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可在害虫幼虫期,大量使用某激素,使其提早或延迟蜕皮、羽化,扰乱其正常生活规律,使其畸形或不育,甚至死亡。而在益虫方面,如将保幼激素用于五龄蚕用桑,可获得明显的增丝效果,而熟蚕用蜕皮激素,可促使其整齐化蛹。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