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块和一铁块同时浸没水中,松手后木块上浮,铁块下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受到的浮力大B 铁块受到的浮力比木块受到的浮力大C 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铁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11:55:55
一木块和一铁块同时浸没水中,松手后木块上浮,铁块下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受到的浮力大B铁块受到的浮力比木块受到的浮力大C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铁块一木块和一铁块同时浸没水中

一木块和一铁块同时浸没水中,松手后木块上浮,铁块下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受到的浮力大B 铁块受到的浮力比木块受到的浮力大C 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铁块
一木块和一铁块同时浸没水中,松手后木块上浮,铁块下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受到的浮力大
B 铁块受到的浮力比木块受到的浮力大
C 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铁块的重力
D 密度大的物体下沉,密度小的物体上浮

一木块和一铁块同时浸没水中,松手后木块上浮,铁块下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受到的浮力大B 铁块受到的浮力比木块受到的浮力大C 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铁块
选c,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如果木块和铁块的体积一样,在松开手时,浮力相等.又因为铁块的密度比较大,其重力刚好大于水给与它的浮力,所以下沉.而木块比较小,重力小于水给与它的浮力,所以上浮.你可以假定木块与铁块的体积,再查下它们的密度,算下它们之间的重力及相应的浮力就知道了.

C 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铁块的重力
选C 物体受到浮力大小只和排出水的体积有关 密度比水大的物体下沉 比水小的物体上浮

c

一木块和一铁块同时浸没水中,松手后木块上浮,铁块下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受到的浮力大B 铁块受到的浮力比木块受到的浮力大C 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铁块 将一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木块浮起来,铁块沉下去,下列解释正确的是1 木块所受的浮力大于木块所受的重力,铁块所受的浮力小于铁块所受的重力2 密度大的物体下沉,密度小的上浮写 李明和王聪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分别把木块和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木块上浮,铁块下沉.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受到的浮力大b铁块受到的浮力比木快受到的浮力大c 密度为0.6×10^3kg/cm^3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如要在木块下面挂一铁块,使木块恰好全部浸没在水中,铁块和木块的质量之比是多少 有一木块浮在水中,当用铁块A放在木块上和用铁块B吊在木块下时,都木块正好浸没,求铁块AB的体积比木块密度为P木,铁块密度为P铁 1.一重为7.9N的铁块,浸没在水中,沉底,求铁块所受浮力和支持力 2.体积为100cm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有五分之二露出,求木块重力和密度 质量为3千克,密度为0.6*10^3千克/米3的木块,放入水中后,漂浮于水面,求当木块上面放一铁块时,木块正好全部浸没水中,求铁块的质量 将一方形木块放入盛水容器中时,木块的体积的2/3浸入水中,此时木块排开的水重是3N,则木块的密度是多少?再在木块上放一铁块,刚好使木块全部浸没水中,别放在木块上的铁块重多少? 两手分别拿着一个木块和一个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木块上浮,石块下沉受浮力大的是 将一木块压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受到的浮力------(填,大于,等于,小于)木块所受的重力. 将一木块压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受到的浮力______木块所受的重力,当木块上浮到水面静止时,木块受到的浮力______木块的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有关液体压强的初二物理题一木块和一铁块通过细绳相连浸没于水中,现剪断细绳,待木块,铁块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如何变化? 一个边长为0.1m,重为6牛的正方体木块.将木块浸没在水中后松手,这木块是上浮还是下沉 将一木块系在水池底部,使木块浸没在水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2N,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后,木块有300cm³的体积浸在水中,求:木块密度? 质量M的铁块和质量m的木块用细线相连,如图浸没在水中.铁块在下木块在上,一起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沉,经时间t1后细线断裂,铁块与木块分离.又经过时间t2木块停止下沉.不计水的阻力.求木 一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木块的密度.若木块边长5cm将木块上放一铁块使木块浸没,求铁一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木块的密度.若木块边长5cm,将木块上放一 实心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此时进入水中的体积为600cm3g=10N/kg,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2)木块上放着一个重4N的铁块,静止后木块上表面刚好一水面相平.求木块密度(3)木块上放置铁块 将一块石头和一块木块浸没在水中后松手,会发生什么现象?从力度的角度解释现象,在进一步从密度解释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