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 介绍不要多,20-30字就够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8:46:26
琦君 介绍不要多,20-30字就够了
琦君 介绍
不要多,20-30字就够了
琦君 介绍不要多,20-30字就够了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永嘉县的一个旧时家庭里.1949年她去了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1954年期,她就出版了散文集《烟愁》《细纱灯》等.她的作品寄托着思乡之情.大概是这样吧,我也不知道,字数因该够了!
本名潘希真,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县人。1917年7月24日生于温州的瞿溪乡。高一那年,在《浙江青年》杂志发表其处女作〈我的好朋友-小黄狗〉,自此立志当文学家。高中毕业时以优秀成绩直升浙江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受业于浙江东大词人夏承焘门下。
1941年大学毕业后任教于上海汇中女中,1943年执教于永嘉中学(今温州二中),1945年任教于之江大学兼浙江高等法院图书管理员。1949年赴台后曾...
全部展开
本名潘希真,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县人。1917年7月24日生于温州的瞿溪乡。高一那年,在《浙江青年》杂志发表其处女作〈我的好朋友-小黄狗〉,自此立志当文学家。高中毕业时以优秀成绩直升浙江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受业于浙江东大词人夏承焘门下。
1941年大学毕业后任教于上海汇中女中,1943年执教于永嘉中学(今温州二中),1945年任教于之江大学兼浙江高等法院图书管理员。1949年赴台后曾任“高检处”纪录股长、“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1969年退休后任教于“中央”大学、中兴大学中文系,讲授新旧文学。1983年随丈夫李唐基侨居美国纽约,2004年台湾定居淡水。
琦君曾获多次文学奖。1964年获文艺协会散文创作奖,1970年《红纱灯》获中山文艺散文奖,1985年《琦君寄小读者》获台湾第十一文艺奖另还获得“新闻局”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奖项。
至台后第一篇发表文章为《金盒子》,刊于《新生报副刊》;1953年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琴心》。至今已出版多部作品,笔耕四十年不辍,出版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词研究等作品。作品曾多次被选入台湾中学课本,亦被译为英、日、韩文。后期作品《橘子红了》一文改编为电视剧,在台湾及大陆播放后,引起热烈回响及广泛讨论,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
琦君以散文响誉文坛,内容有写台湾生活、海外见闻、故土风情,其中写的最出色的为回忆早年生活的怀旧文章,不论写人、事、物,都以细腻雅致的文笔,动人情节把读者牵引至她所无法忘怀的故乡,使读者与她重回时光隧道再次感受昔日的悲喜心境。
其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令人有亲切真情之感。文字书写上没有过份渲染的华丽词藻,也无艰涩难懂的文句组合,总以平易近人,浅显易懂,质朴之文笔细述过往记忆,营造出个人独特风格。诚如琦君《琴心》一书后记中所言:“我只是朴实地用肤浅的文字,传递出我的点滴心声,这一字一句里有我欢笑,我的眼泪,有我对过去不尽的怀念,对未来无穷的希望。”琦君温柔敦厚、晶莹清澈、典雅隽永的特色,实为现今功利社会不可或缺的一股清流。主要作品《琴心》、《烟愁》、《琦君小品》、《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留予他年说梦痕》、《菁姐》、《橘子红了》、《词人之舟》等。
(资料来源:琦君研究所)
收起
本名潘希真,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县人。作家,代表作《琴心》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珍,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县人。现当代台湾女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珍,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县人。现当代台湾女作家。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
全部展开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珍,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县人。现当代台湾女作家。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
收起
琦君于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里,既是官家小姐,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爱之深教亦严,父亲潘国纲虽出身农野,久历戎行,身为师长,却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盼她成为才女,就请一位姓叶的家庭教师教她。于是:五岁,认方块字;六岁,学描红;七岁,读诗经、唐诗、习字;八岁,读女诫,孟子;九岁,读论语、唐宋古文、左传,学做古文;十岁,她就过目能涌,挥笔成文了。十二岁,随父母迁居杭州,入弘道女...
全部展开
琦君于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里,既是官家小姐,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爱之深教亦严,父亲潘国纲虽出身农野,久历戎行,身为师长,却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盼她成为才女,就请一位姓叶的家庭教师教她。于是:五岁,认方块字;六岁,学描红;七岁,读诗经、唐诗、习字;八岁,读女诫,孟子;九岁,读论语、唐宋古文、左传,学做古文;十岁,她就过目能涌,挥笔成文了。十二岁,随父母迁居杭州,入弘道女中。由于古典文学根基好,加之父亲的书房里有许多古今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她常偷读。暑假中,饱看新文学作品,外国小说则偏爱《简爱》、《约翰克利斯多夫》、《小妇人》,等等。她从古典文学、新文学及外国文学佳作中吸其精华,因此作文比赛,常得第一,被同学们封为“国文大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