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求以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为题的2500字中国近代史论文一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3:38:03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求以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为题的2500字中国近代史论文一篇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
求以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为题的2500字中国近代史论文一篇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求以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为题的2500字中国近代史论文一篇
大失败才会大反省
中国台湾地区由败退逃难之地 一跃跻身亚洲四小龙
1949年,大陆中国国民党的党政军人员、眷属及平民200多万人撤退,涌入原有几百万人口的台湾岛,全岛通货膨胀、生产萎缩、物资缺乏、外汇短缺,民不聊生.1948年下半年,台湾零售物价指数飞涨22倍,1949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物价上涨52.6%.1949年台湾的银行利率已经高到125%,仍旧无法吸收存款.只好猛印钞票,结果物价每天上涨.台湾72%以上的产业由统制经济控制,统制经济也就是计划经济.台湾是市场失衡、产销失灵的社会,整个经济的循环都无法运作.此外,为了应付解放军的攻击,蒋介石将一半以上的预算都用于军事防御.他由大陆带来的760万两黄金支撑不了几年.国际社会都不认为台湾能够生存下去. 蒋介石痛定思痛,厉行改革,在1949-1953年这一关键年代,做了以下三件事.
第一 彻底改造中国国民党
1950年8月5日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取代原来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常务委员会,抛弃派系.
第二 地方自治 稳定台湾社会
1950年1月,蒋介石的大事表上只写了四个字:“地方自治”.他希望在台湾直接选举省议员、县市长等,中国国民党党内立刻反对,原因是,一,台湾正担心解放军进攻,对地方自治和直接选举无暇旁顾.二,如果直接选举,占人口85%的台湾本地人获胜,中国国民党哪还有立足之地?但蒋介石排除万难实行了地方自治.1950年7月2日,台湾省第一届县市议会议员选举展开,分区、分六期办理,花莲县最早举行,试点成功再扩大.接着选举县市长,分为八期办理,每一期两三个县市.最后是台湾省议会的选举.台湾整个地方自治在两年内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各基层的乡长、区长、镇长、村长、里长等也由直接选举产生.
蒋介石日记中可看到:1950年12月台湾省第一届民选县市长,台中市市长,主要是无党籍候选人杨基先和中国国民党候选人的竞争.杨眼看就要胜出,蒋介石12月27日打电话给台湾省主席吴国桢,让吴告诉杨自动退选.对方同意,而且“态度良好”.蒋介石反而不好意思了,觉得自己“处置不当”,三天后,1950年12月30日,认为即使国民党竞选失败,“亦无愧色.”.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吴国桢后,觉得“寸衷大乐”.
最后的选举结果,第一届台中市市长并非国民党.选台北市市长,有个更厉害的非国民党党籍竞选人,叫吴三连,他的家族就是今天的统一集团.吴三连最后也高票当选.
第三 重建台湾经济
陈诚在1949年1月3日上任台湾省主席,3个月后的4月14日就宣布实行三七五减租.因为当时中国国民党在大陆的局势日益恶化,台湾人心浮动,欲确保台湾须先求安定,而安定之道,莫过于先解决民生问题.台湾的政府规定三七五减租,农民向地主付出的租金不能超过37.5%.当时台湾农民68.8%都是佃农,耕地集中在30%的地主手里.陈诚是“台湾省主席兼警备司令”,“二二八”流血事件过去没有多久,因此减租无人敢挡.很多农民的生活立刻获得改善.1949-1950年时,台湾非常流行“三七五新娘”、“三七五耕牛”、“三七五洗衣机”,就是由于减租后农民存到一点钱,可以结婚购物了.
台湾土地改革第一个阶段是三七五减租,台湾第二个阶段是1951年的公地放领.台湾的政府将22%的公有耕地卖给佃农,分十年无息偿还,也不需要现款偿还,可以用耕作物来抵债,因此农民没有什么负担,有相当多的农民通过这种方式拿到了自己的土地,但有规定,无息拿到土地,不能转让,以免渔利.万一农民付不出钱,台湾的政府可以帮助解决.从1951年到1976年,台湾的政府先后九次、把13.9万公顷的公地出售给28.6万家农户.这关系到一二百万人,因为每个农民家庭是四五口,甚至是五六口.
1953年,台湾土地改革的最后一步,就是耕者有其田,让每一个农民都可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台湾的政府手上已经没有土地了,私有土地在30%的地主手上.陈诚这时担任中华民国政府行政院院长,财政还是非常穷.中国国民党内部争论主要有两派:一派认为将台湾土地无偿征收,不需要花钱.另一派就认为,不能无偿征收土地,那会引起很大的民怨,还是要想办法找钱,向地主购买土地,或是其他比较和缓的方式.主张征收的就有蒋经国,他是蒋介石一心栽培的接班人;而且中国国民党自1949年撤到台湾后一直实行军事戒严,无偿征收地主土地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但陈诚不那么做,反而采纳了具体负责实际操作土地改革者的意见---台湾的政府没有现钱,有很多公营企业,用它们的股票和地主换地,同时台湾的政府发行土地债券,十年偿还.中国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原则是孙中山讲的“节制私人资本、发达国家资本”,将公营企业的股票和地主换地,那是地主拥有企业,就变成了私人资本了,这不是违反孙中山的原则吗?负责做这件事的人每天都要说服国民党的立法代表,不要担心,绝对不会让私人企业得利,我们会征税,整个社会还是公平合理的.
最后,陈诚采纳了购买方式,1953年4月实施《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地主可以拥有相当数量的土地,超过的一律由台湾的政府收购,用七成土地债券和三成股票跟地主换地.台湾的政府拿出台湾水泥公司、台湾纸业公司、台湾农林公司和台湾工矿公司的股票跟地主换地,再把土地出售给目前在这些田地上耕作的农民,十年无息贷款.、原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就是地主,当时拿到台湾水泥公司的股票.中国国民党内部有很多人反对,说水泥是国防工业,怎么可以给民间做?可是,台湾的政府必须拿好的工业跟地主换地,坏的人家不要.地主当初哪里知道股票,觉得中国国民党用几张纸来骗他们的土地.最终,大部分的地主还是选择跟台湾的政府合作,今天也都成为台湾的巨富,台湾水泥公司的股票涨了几百倍,辜振甫家族就是这样发家的.
没有老板,何来创业.台湾地主转型成为工商企业主,这对于后来台湾经济的蓬勃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台湾不流血的土改,奠定当地社会的长治久安.
台湾改革:大失败才会大反省
人都是有既得利益不愿意放手的,因为有了1949年的大失败,才能带来中国国民党真正的反省.更重要的是,中国国民党在艰困的环境下勇敢改革,有规划、有步骤逐渐进行.在摸索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本来也不懂什么是地方自治,但是一步步做,最后不用害怕85%的台湾人掌握了政权,相反,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愿意加入中国国民党,成为它的候选人参加选举,从而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可以长期掌权.
此外,还有外来专家的很好规划,政府也根据专家的规划很认真地做.蒋介石和陈诚,特别是陈诚,在几个重大决策中都没有犯历史性错误.选择支持民营企业,选择市场经济.关键时刻的决策正确,对于日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后来的“台独”,一些大地主不赞成国民党的土地改革,跑到日本组织“台湾独立”.还有就是农民每一个人都拿到一块地,小块地以后成为机械化的障碍,所以后来台湾又做了好几次的土地改革.
总结起来,台湾所经历的成功或失败也好,都将是中华民族今后发展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