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类是否应该探险的辩论会.我是正方3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7:39:34
关于人类是否应该探险的辩论会.我是正方3辩
关于人类是否应该探险的辩论会.我是正方3辩
关于人类是否应该探险的辩论会.我是正方3辩
有关探险对人有益还是无益的辩论词
正方观点
探险活动仍要继续
我认为,冲动的褒贬都是可鄙的,喝彩者和喝倒彩者其实都是把自己摆在了看客的位置上.我赞赏那种理性的态度,通过这个事件对我国的探险活动进行一番认真的反省,使它今后能够以一种规范的方式发展.
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探险活动无论在参加的人数上还是在开展的项目上都仍处于较低水平,我绝不希望因为这次事故而把它的水平降得更低.在任何名副其实的探险活动中,都不可能完全排除不可预测的危险因素,绝不存在万无一失的安全,否则还叫什么探险呢.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不鼓励探险的,皮肤毛发因为受之父母,不允许损伤,更不用说冒生命的危险了.这个传统至今仍很有力量.我曾感到奇怪,各国派往南极的考察队多有人员牺牲,为何中国没有.后来,我参加国家考察队在那里生活了两个月,发现我们队里最强调的是安全第一,冒险绝对是大忌,也就解开了这个谜.
我不反对讲究安全,但认为过分讲究安全不是一个好传统.当我这么说时,前提当然是肯定了探险的意义.我把探险的意义概括为:它是用身体实现的精神事业.我的意思是说,探险主要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收获,包括对未知的探索,与大自然的交流,生命力的激发,意志的磨炼,对日常平庸生活的超越,精神视野的拓宽,等等.
没有冒险精神就没有人类文明
当有人问英国一个登山运动员为什么要登山时,他的回答是“因为山在那里”.对于登山家来说,山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召唤,我把登山运动作为自己的崇高事业,全力以赴.
人类不断探险的精神是永恒的.正是由于人类的探险精神,才有今天的文明.许多人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对后来者,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培育探险精神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都有积极意义.一个具备探险精神的人,会不断寻求新的征服目标,不断追求人生的境界和高度;相反,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探险精神,就不会有什么前途.登山是一种探险,但不是盲目的冒险.
在攀登高峰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生与死的考验,名利与奉献的选择,因而对生活中的名利看得很淡泊.生死都能置之度外,名利还算什么?这么艰难的条件我都挺过来了,人生中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人类探索精神的象征
学子登山遇难是否等同于大学生不把生命当回事,我看未必.从新闻报道的事实来看,此次由三名大学生组成的登山队,其所攀登的六枝县毛口乡板瓶村老王山,并不太高,只是很陡峭,但我特别注意到,三名学生的登山队伍,是专门配备了两名导游的,当地导游张浩、卢光静自始至终陪同着他们登山.由此可见,大学生们自我保护意识并不差,不存在盲目登山,将自己生命与死神开玩笑的说法.
以高山探险运动为代表的登山运动从来是人类探索精神和奋斗精神的象征,多少人,虽千险而不拒,虽万死而不辞,选择了登山探险.因为,登山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自己心灵的考验,“会当凌绝顶”后,“一览众山小”只是一个方面,是对外界而言的;另一方面,内心生出的敬畏天地的意识,才是最关键的要素.
再说,探险活动又岂是阻止得了的.因为今天,不少大学生已正在路上,还有不少学生准备出发,但我们相信,他们心中都已烙上这句话:生命无价、安全第一.
登山不是玩命之举
北大、清华三名大学生组成的登山队,在贵州省六枝县进行探路登山时发生意外,排在第三位的黄德丧生.
事隔仅仅两年之后,又一次发生因为攀登而导致大学生死亡的事故,发人深省.于是这一生命的惨剧,再一次引起了公众对于“攀登的意义”的追问和思考.
但是用“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之言来教诲大学生,对其探险行为横加指责,显然失之偏颇,同样如果以不把自己学生生命当回事,听之任之,来指责高校,同样是不恰当的.
值得一提的是,事情发生之后,两所学校对此高度重视,比如清华校方在还不能证实遇难者身份的前提下,已经派人前往贵州.
探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但尽管如此,以高山探险运动为代表的登山运动依然是人类探索精神和奋斗精神的象征.
只要准备充分、方法得当、服从指挥,登山的过程,探险的经历,绝对是人生不可多得的教材.相反,因为一起学生登山遇难事件,而对探险活动横加责难,扼杀学生的探险精神,岂不是因噎废食吗?
个人行为可以,人类参与探险就是危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