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上好一节小学音乐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11:23:23
怎么上好一节小学音乐课
怎么上好一节小学音乐课
怎么上好一节小学音乐课
一、通过自然界丰富的音响世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感受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通过节奏、节拍、曲调、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音乐要素来塑造音乐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各样的情感反应.因此,对音响的感受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通过不同形式与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千世界的音响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如风雨声、雷电声、鸟鸣、狗吠、马嘶、狮吼、涛声、流水声、机器马达的轰鸣声、战场上的枪炮声、抑扬顿挫的叫卖声作曲家们为表现这些丰富音响和自身感受而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及情感,如《动物狂欢节》《雷电波尔卡》《骑兵进行曲》《十面埋伏》《野蜂飞舞》《百鸟朝凤》等中外名曲.教学中,有的音乐教师指导学生聆听这些作品,让学生感知音乐与大千世界的密切关系,感知大千世界丰富的音响和音乐所富有的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心窗,利用各种生活物品,自己动手制作模拟大千世界音响的乐器进行表演.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有的学生将塑料纸揉成团,放在掌心里揉搓,使其发出刷刷刷的声音,用来模拟潇潇细雨的声音;有的学生手握塑料饮料瓶发出咔吧、咔吧声,模拟雷声;有的拿来一节竹子做成竹哨,吹出美妙的鸟叫声;有的用空易拉罐装进沙粒,用胶布封口,代替沙罐摇出沙沙的节奏;还有学生用倒扣的小塑料桶或空蛋糕盒子来代替架子鼓敲击出不同的节奏;也有学生用碗或茶杯深浅不一地装上水,用筷子敲击出简单的乐句这些信手拈来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物品,被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了新的概念,虽然简单、没有固定音高,但却在孩子们的音乐启蒙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启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人们对音乐内涵的感知比较抽象.但是,音乐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所表现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绪,总是能被人们所感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方面,有的教师充分利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启发学生利用想象力将所听到的音乐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也描述出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种海菜》是电影纪录片《潜海姑娘》的主题音乐.影片描写秀丽的南海风光、奇特的海底世界以及一群潜海姑娘紧张而愉快的生活情景,展现了潜海姑娘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
为检验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教师在不告诉学生音乐背景、曲名的情况下,让学生先用心聆听这段音乐,听一听音乐中描绘出什么景象,展现出什么样的意境.听完音乐后,教师提问: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曾经浮现出什么样的景像和意境?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大海、轮船、海鸥、大草原,有的说仿佛来到春天的田野里放风筝,还有的学生说看到了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
接下来让学生翻开课本找到这一课,课本上有一幅儿童潜水的插图.教师介绍了音乐作品及作者之后,告诉学生这是电影的主题音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每人为这段音乐做一个标题. 学生兴致很高,除了意思重复或相近的,学生共为这段音乐制作了68个标题,其中与海有关的占95%.如:《遨游大海》《你好!大海》《海底世界多美丽》《五光十色海底世界》《海面上的海鸥》《海底世界真奇妙》;有一些标题极富想象力和诗意,如:《彩虹》《美丽的梦》《太阳下的跳跃》《我坐上了轮船》,等等.
教师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语言表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赞赏兴奋不已.这表明,只要细心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是会得到发掘和提高的.同时,教师则需要尊重学生的纯真天性和独立感受,对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给以鼓励.
三、结合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舞蹈、诗歌、绘画是文学艺术范畴中的几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各有其表现特征,但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审美意义、表现手法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其目的是一致的.音乐、诗歌有声无形,而绘画、舞蹈则有形无声,它们相互结合后的表现形式更加完美.
该作品原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以德国诗人海涅的诗为歌词而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作品富有诗意,充满了自由幻想的浪漫色彩,后被改编成管弦乐作品.
课堂上先是播放这段音乐,在乐曲声中,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诵了海涅的诗,并踏着音乐的节奏轻盈地跳起了华尔兹,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舞蹈与诗歌融合一体的完美与和谐,在有声有形中加深了对音乐表现内容的理解.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挑选部分学生在教师带领下随着音乐即兴轻歌曼舞,有位女生还忘情地舞动起自己的纱巾,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
在这次音乐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结合自己对音乐作品《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感受写一首小诗.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了作业.随后,教师挑选出部分学生,在音乐课上伴随着音乐,朗诵他们自己创作的诗歌.他们用稚嫩的声音,朗诵他们稚嫩的作品,自豪和成就感写在脸上.一些没有交出作业的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即兴创作,浓烈的艺术气氛弥漫在课堂上. 这情形印证了教育家卡亚尔所说的话:艺术感受体验总是要通过一种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态度,无论是对艺术家本人还是对观赏者,我们不可能身处于艺术形式的王国中而不参与到这些形式的创造活动中去.这次观摩教学,令我们音乐系的学生感受到很大启发.一线任课教师形式新颖的音乐课,从某种意义上讲,较好地诠释了《音乐新课标》的基本内涵,做到了基础音乐教育应将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在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上,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总结和借鉴.
一是教育者应重视每一受教育的个体.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启蒙教育要有耐心,要从学生对音乐的最初的感知水平开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否定任何一个学生.
二是教师应善于启发,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感知音乐的耳朵.让学生学会欣赏,是培养学生听觉、感受音乐的前提.过去曾片面认为,中小学音乐课就是教一首新歌、识几个音符,音乐欣赏不是这个年龄段所能感受的.事实证明:只要不断启发,学生还是能够懂得欣赏音乐的.学会欣赏,将带给学生音乐感知的快乐,在这一点上,教师的循循善诱尤为重要.
三是教师要善于利用综合艺术,通过各种艺术门类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用肢体语言帮助诠释音乐,其教学手段变音乐的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直观、鲜活,极易带动和感染学生参与亲身体验并获得感受.
四是鼓励学生参与音乐的创作过程.艺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巨匠.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过程的重要方面,音乐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音乐创造给以鼓励和奖赏.
五是音乐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及综合素质,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理念.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要有独创性和知识包容性.
综上所述,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人的情感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应该说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