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 如何发展现代畜牧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3:29:33
内蒙古 如何发展现代畜牧业
内蒙古 如何发展现代畜牧业
内蒙古 如何发展现代畜牧业
现代农牧业,是农牧业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即
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
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这就是现阶段的现代农牧业.近年
来,我区按照中央“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
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要求,在一系列惠农惠牧政策的支持下,加大现代农牧业建设力度,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为自治区经济发展和国家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
了巨大贡献.2010年,全区粮食总产达到431.64亿斤,牧业年度全区牲畜总头数达到1.08亿头(只).我区农牧业已具备年产400亿斤粮食、230万吨肉类、900万吨牛奶、45万吨禽蛋、10万吨绒毛、10万吨水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7%,多元化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农牧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8%.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3%.农牧民收入从“十一五”初的3000元,达到2010年的5530元.
但是,目前我区的农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和制约因素也越来越多:农畜产品供求平衡趋紧、农牧业生产高成本、一产业劳动力不稳定、
工农城乡联系更紧密的国情,农牧业基础比较薄弱、生态环境依然脆弱、 农牧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农牧民收入水平低 “两弱” “
两低”的区情,对我区农牧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十二五规划中“三化同步”的要求,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
一、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畜牧业是我区的主要产业,牧民收入的70—80%来自于畜牧业.但是目前我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棚圈、饲草料基地和水利等基础设施不适应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防灾减灾的需要.二是畜牧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畜禽养殖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吸纳先进技术、抵御风险能力很差.三是缺乏强大的科技支撑及健全的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良种繁育场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优良畜种供种能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主要牲畜品种个体产出水平低.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被动局面,四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卫生隐患严重.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手段薄弱,市场主体的准入机制尚未建立,缺乏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和工作任务就是:
首先,“在牧区、半农半牧区坚持以草定畜,因地制宜发展草原畜牧业,在农区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百万头奶
牛、百万头肉牛和千万只肉羊高产工程建设,加强饲草料基地、储草棚、青贮窖等设施建设.”即在牧区、半农半牧区以草定畜,农区扩大即养殖规模.“以草定
畜”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区开始实施的一项草原管理措施.是以核定草原的产草量为基础,以草确定养畜数量,达到科学合理的载畜量,实现草与畜之间的动态平衡.实施草畜平衡制度,可以有效缓解草原退化程度,达到畜牧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在农区要发挥土地资源、饲草资源、环境和区域优势,大力引进带动能力强的畜禽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加快舍饲圈养和标准化规模养殖步伐.“双百千万工程”高产创建工程是自治区2009年提出并开展试点的一项推进牲畜良种化进程的工作.该工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百万奶牛、百万肉牛提供良种冻精进行人工授精,为千万只肉羊基础母羊提供良种公羊和良种冻精开展人工授精.通过此项工程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区优势畜种的个体产出水平,改善品质,提高效益.该项工程已正式列入《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其次,要“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畜禽良种繁育和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大重大动物疫病和布病等人
畜共患病防控工作资金投入.扩大牧区畜牧良种补贴范围,在对肉牛和绵羊进行补贴基础上,将山羊纳入补贴范围.”一要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畜禽良种繁育和
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这个体系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支撑.从自治区成立之初,就一直在自上而下努力构建这三个体系.但随着近年来改革力度加大,这些
体系的公益性投入大幅度减少,工作人员、设备、手段远远不能适应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全区16351名防疫员年平均工作量4万头只(羽)次以上,年平均工作时间210天以上,但年平均收入只有4000元,工作量太大、经费严重不足,防疫员队伍及不稳定,防疫密度和质量难以保证,公共卫生安全隐患非常大.要加大对畜牧业良繁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突出其公益性.建立健全嘎查村级动物防疫室,配套疫苗冷链、交通等基本工作条件,增加防疫员补贴.二要加大防控投入.由于国家现行的病畜扑杀补贴标准太低(1800元/头),补贴范围小(仅限奶牛),地方财政承担扑杀补贴压力太大.此外,对布病流调、溯源、诊断、消毒、病畜无害化处理等相关经费缺乏补贴,地方财力不能全部解决,严重影响工作开展.加大重大动物疫病和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资金投入,是一项非常及时的政策,必将推动我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三要扩大良种补贴.为了扩大畜牧业良种率,提高牲畜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步伐,国家和自治区先后实施了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国家畜牧良种补贴是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对国家指定项目旗县(市、区)使用良种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母猪、奶牛、肉牛养殖场(小区、户)以及存栏绵羊能繁母羊30只以上养殖户实施补贴.我区从2006年每年安排2720万元对项目区内肉牛、肉羊予以补贴.2010年自治区开始对牧区种公羊、肉牛冻精和肉牛母牛进行补贴.但牧区特别是边远牧区的主要畜种山羊不在补贴范围内.国家这次特意把山羊列入了牧区畜牧良种的补贴范围,体现了国家对我区牧区农牧民的极大关怀.
第三,“对牛羊肉、羊绒、羊毛等大宗畜产品实施价格保护政策.”牛羊肉、羊绒、羊毛等畜产品是我区农牧民、特别是牧民的主要经济来
源,直接关系着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近年来这些畜产品的价格一直处于波动状态,直接影响了我区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着畜产品的稳定供应,应该引起我
们的足够重视.目前价格保护政策主要有最低保护价收购、价格补贴、国家收储等.
第四,“完善牧业机械补贴政策.”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从2010年,我区实施对牧区牧民购机累加补贴.即自治区33个牧业旗和21个半农半牧旗县的牧业苏木镇以及3个还草工程旗县的项目区苏木镇的牧民,购买牧业机具,在国家财政补贴30%的基础上,自治区财政再补贴20%.同时自治区还对牧区牧民购买18-20马力直齿传动轮式拖拉机、18-24马力皮带传动拖拉机、装载机、太阳能饲养暖棚、储草棚、风光互补设备等急需机具、设备给予销售价30%的
补贴.下一步牧机补贴政策要围绕牧区机械化发展重点,按照草业生产、养殖环节、生产生活装备三大领域,指导牧区机械化科学发展.结合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机制落实,禁牧区重点补贴舍饲圈养模式和集中饲养模式,单一禁牧模式和转产模式不予补贴;草畜平衡区重点补贴集中饲养模式,转产模式不予补贴.突出扶持大
型家庭牧场,发展机械化现代装备;引导小型牧场与牧户联合,发展联户、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促进畜牧业规模经营与机械化规模作业相结合,推动畜牧业现代
化.
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现代化就是通过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其基础是科技进步和体系完备,其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目前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实现农业现代化压力很大.一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保持现有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压力不断加大;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低.二是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物质装备水平低,社会化服务不配套,基层农牧业推广机构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少.三是农牧业劳动者以“5060”人员为主,素质不适应现代农牧业建设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和方向.
首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种植业结构.”粮食生产能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和目的,土地数量和产出能力是基础.为此,保护耕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农业
建设的重点.目前我区实行的耕地保护制度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
地总规模.同时,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改造中地产田和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也是保障和平衡生产用地和建设用地的重要方法.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建设,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农牧业高效节水示范,加大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支持力度.”
其次,加强科技保障措施.“完善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专业统防统治,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倡保护性耕作,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推广体系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要创新推广体制机制,整合技术资源,改善乡镇区域站的条件和装备,提高其服务水平.现代种业就是用现代技术进行育种和生产,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发展现代种业,就是要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 “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健全种子管理体系,显著提高优良品种自主研发能力和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我区从2005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截至2009年已覆盖全区所有旗(县、市、区)和农牧场.病虫害专业统防统治是指具备相应植物保护专业技术和设备的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的行为 .通过这两种技术手段,可以显著提高施肥效果、病虫害防控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风险,是促进粮食稳定增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这种耕作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的可耕作性,增加土壤有机质,锁住土壤水分,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土壤侵蚀,提高水的质量.“旱作节水农业”是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和工程等技术措施,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合理安排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应用节水保墒技术,采取防旱抗旱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设施农业和都市观光农业.支持赤峰、通辽、乌兰察布等地区建设绿色、有机蔬菜基地.”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
构成:一是农产品产业体系.二是多功能产业体系.包括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物能源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特色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乡村旅游业
和农村二、三产业等.三是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包括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信息咨询等为农服务的相关产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可以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产品产业体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专业化、标准化、
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其中,设施农业是采用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设施、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改善或创造局部环境,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储藏保鲜等提
供相对可控制的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环境条件,以期充分利用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是传
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化工厂化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区设施农业发展迅速,2010年设施蔬菜面积129.8万亩,设施马铃薯179万亩.都市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它是利用农牧业景观资源和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和旅游的一种新型农牧业生产与经营形态.观光农牧业在我区刚刚起步,到目前有规模不等的企业1495家.赤峰、通辽、乌兰察布等地区具备建设绿色、有机蔬菜基地的条件,气候条件适宜,光
照充足,日照时间长,空气相对湿度低,病虫危害少,生产区水源、土壤、空气符合国家绿色标准,具有独特的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的条件.适宜发展设施蔬菜的
坡地和荒地也较多,后续发展的空间较大.这几个地区与北京、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距离较近,劳动力资源丰富,运输成本较低,具有明显的区位优
势.蔬菜集中上市时间与沿海及南方广大地区果类菜生产季节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另外,这几个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农牧民增收渠道窄,也需要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等高效农业增加农牧民收入.需要支持的重点是温室、大棚建设,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和设施蔬菜种植农业保险等环节.
第四,通过鼓励措施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把马铃薯列入国家良种繁育补贴范围,逐步扩大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规模,对种植马铃薯脱毒种薯给予良种补贴.”二是“对粮油生产大县(旗)加大奖励性扶持力度.”良种补贴就是国家、自治区对广大农民使用优良品种、配套先进栽培技术措施,实现技术累加效应,实行财政补贴的一项惠农政策.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从2002年开始实施,已经由推广项目变成了国家的惠农政策.2009年实现了大豆、玉米、小麦、水稻、棉花全覆盖.同时,对马铃薯原种扩繁进行补贴,原种生产补贴的规模为20万亩,补贴资金2500万元.但马铃薯良种繁育、脱毒种薯种植不在补贴范围,原种生产补贴的规模也很小.这次国家扩大了我区马铃薯良种的补贴范围和规模,必将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促进马铃薯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把我区打造成全国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专用加工薯生产基地起到积极的作用.对粮油生产大县(旗)是国家已经实施的一项奖励性扶持政策,我们要积极进行争取.
三、深化农牧林业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
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解放了农村牧区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为我区其他领域的改革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但随着农牧业现代化的日
益推进,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体制出现了许多不适应,也难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制约着现代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收入提高.而实现规模经营,是农牧业实现现代化的
基本条件.
首先,仍然要“稳定农村土地和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巩固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地位,核心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承包
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要做好土地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
其次,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引导农村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稳妥推进农牧业规模化经营.”“鼓励农牧区集体和个人以土地、草场使用权入股等方式参与当地资源开发建设,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在
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允许土地经营承包权合理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具有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的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经
营主体集聚,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牧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在流转中要充分尊重农牧民的主体
地位.土地草牧场流转必须坚持市场机制为主、政府政策引导为辅的原则.要充分认识到,农牧区集体和农牧民对自己的土地、草牧场有经营权和收益权,采取多种
形式增加土地、草牧场等财产的收益,是农牧民的经营自主权.建立资源开发企业与农牧民利益共享机制,是整顿矿山开发秩序、维护群众利益的迫切需要,更是实
施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战略的内在要求.农牧民以土地、草场使用权入股,增加财产性收入,是建立企业与农牧民利益共享机制的有效举措.增加财产性收
入,也是调整收入来源构成的有力措施,有利于调整农牧民收入来源构成.目前规范引导土地流转,需要全面落实土地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以基层经管部门为依
托,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
第三,农垦系统改革是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垦系统具有管理上的区域性特征.国家和自治区经济较大发展后,推出了一系列惠及“三农”的政策,农牧场在许多方面享受不到.如目前国家在实施“以工补农”政策,农垦还在“以农补企”、“以农补社会”.虽然农垦的经营体制有较大的先进性,但在沉重的社会负担面前,也显的无能为力. 因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农垦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管理制度,将国有农牧场纳入强农惠农政策范围,逐步实现垦区与地方的资源共享,支持垦区企业集团和国有农牧场发展.”下
一步工作一是理顺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通道,充分享受惠及“三农”的政策.特别是未由乡镇管理的农牧场,要实行计划单列,解决因体制问题造成的政策障碍.二
是社会负担由政府承担,给农牧场彻底减负.在农牧场区域设立农垦管理区,与国家各职能部门对接,完善国家在农垦的管理体制.
四、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是自治区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有
利于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构建多元化农牧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的突破口和有效
途径.要“依托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乳品和羊绒生产加工业,加快培育肉类、粮油、果蔬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绿色知名品牌.”“鼓励龙头企业
在农牧区建设原料生产加工基地.”要“加强原产地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做大”就是扩大经营,“做强”就是提高竞争力、掌握话语权.对产业发展已经成型乳业、羊绒加工,要依托这两个产业的加工优势和品
牌效应,继续大力开拓市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培育”就是通过引导、扶持,对肉业、粮油和果蔬具有生产优势
的产业,扩张加工规模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快形成竞争能力.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现代农牧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强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对企业按照农
业牧标准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给予扶持.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涵盖农产品及其加工的各类食品.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品牌是我区的优势,也是我们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原产地产品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特定地方的地理名称,用于标示产于该地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特定的质量或特征完全或主要是由地理环境所致,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原产地产品和地理标志既是农产品产地标志也是农产品品质和质量标志.它即包涵了地域,也标识了产品独特的品质.通过对原产地和地理标志产品的登记保护,从源头解决品质趋同、生产遍地开花、品牌杂乱的困局,以适应农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和消费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