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22.三峡 23.与朱元思书 24.小石谭记 25.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6.满井游记 27.湖心亭看雪 2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都是初二下学期的 这些文言文不用原文和翻译 就只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17:43:28
英语翻译22.三峡23.与朱元思书24.小石谭记25.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6.满井游记27.湖心亭看雪2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初二下学期的这些文言文不用原文和翻译就只要英语翻译22

英语翻译22.三峡 23.与朱元思书 24.小石谭记 25.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6.满井游记 27.湖心亭看雪 2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都是初二下学期的 这些文言文不用原文和翻译 就只要
英语翻译
22.三峡 23.与朱元思书 24.小石谭记 25.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6.满井游记 27.湖心亭看雪 2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都是初二下学期的 这些文言文不用原文和翻译 就只要字词 重要的

英语翻译22.三峡 23.与朱元思书 24.小石谭记 25.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6.满井游记 27.湖心亭看雪 2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都是初二下学期的 这些文言文不用原文和翻译 就只要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虽乘奔御风(驾) (2) 林寒涧肃( 寂静) (3)属引凄异 (连续 延长)
  (4)不以疾也(认为 快) (5) 至于夏水襄陵(漫上) (6)飞漱(冲刷)
  (7)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 (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9)猿鸣三声泪沾裳(几) (10)有时朝发白帝(这个时候)
  (11)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 (12)清荣峻茂(水清, 树荣,山高,草盛)
  (13)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2.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如果 今义:自从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通假字:略无阙处(同“缺”中断)
  4.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从,在) 自非亭午夜分(副词,如果)
  沿溯阻绝(断)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5.词类活用
  (1)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6.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皇帝有命令必须火速传达,于是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能到达江陵,两地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会有这样快.
  (4)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填空:
  (1)①《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奉节和 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 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
  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文中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
  (3)由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文中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4)①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
  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说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在文中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从侧面描写山高,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9.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10.结合第一段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连和高
  11.“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2.请用“四字短语”概括三峡四季景色的特色:
  夏:水流湍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
  13.试分析一下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4.理清第三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5.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17.问答题:
  (1)本文中心: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2)作者为什么先写夏季景色?目的在于首先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
  (3)为什么合写春冬?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4)为什么后写秋天?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愁思的风致.
  (5)写三峡全景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写两岸连山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7)写山高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8)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漫上丘陵、阻隔交通、水流湍急.
  (10)“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法特点:从想象角度侧面虚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
  (11)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哪八种景物?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怪柏、悬泉、瀑布. 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2)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13)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啸
  (14)本文写凄异哀转得猿声的目的?使哀秋和悲秋融为一体.
  (15)渔者的歌的修辞方法和作用?引用.强调、渲染乐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
  (16)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情怀,表现旅人的哀愁.
  18.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 (字数在50个以内)
  答:例: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坝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解析】此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有对象要求,解答时,应结合现实,不能简单地说建设者们辛苦之类的话,要联系到三峡工程的意义上.
  19.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
  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
  时代变化.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加点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和,一起) 2、盖竹柏影也( 原来 )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到) 4、相与步于中庭(一起)(散步)(在)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罢了)
  6、月色入户(门)成语例:足不出户 户枢不蠹 门当户对
  7、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然”作“……的样子”解例:俨然、豁然、木然
  8、怀民亦未寝(睡觉) 成语例:废寝忘食 寝食难安 寿终正寝
  9、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用法相同例:《桃花源记》中的“妻子、绝境、交通”
  二、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5、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门里(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6、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三、理解课文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夏夜月光图)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抓住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3)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二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4)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5)本文“记”的要素是: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苏轼、张怀民,事件:夜游承天寺,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6)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主旨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四、简要回答问题.
  1、全文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2、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3、本文描写生动,比喻贴切,写庭中所见月景时全是用比喻.请一一找出,并认真体会.
  答:庭下如积水空明,比喻传神,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色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
  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同时这又是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创造出一个月色下
  空灵澄澈的美景.
  4、简要谈谈你对文中“闲人”的理解.
  答:指被贬之人,身处逆境而追求心灵宁静的人.暗示世人多为功名富贵所累.表达了作者失意后陶醉于自然的淡泊心境,又显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牢骚和伤感.
  五、拓展延伸:从苏轼被贬的遭遇中你了解到什么?你受到什么启示?
  答:(要点)了解到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有许多像苏轼一样的知识分子的才干被埋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里必须建立公平合理的人才竞争机制,努力实现“人尽其才”,让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推动社会稳定和谐地向前发展.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全)绝(消失) (2)是(这,在此意为“那”)日更定矣
  (3)惟(只有)长堤一痕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罢了)
  (5)是金陵人,客(客居)此 (6)及(等到)下船
  (7)湖中焉(哪、还)得更有此人 (8)上下一(全)白
  (9)长堤一(一点)痕 (10)更(古代夜间的记时单位 )定
  (11)拥( 穿着 )毳衣 (12)舟子( 船夫 )
  (13)与余舟一芥( 芥子 ) (14)强(痛快)饮
  (15)更定(结束、完了) (16)余拏(撑、划 )一小舟
  (17)拥(穿着)毳(鸟兽的细毛)衣炉火 (18)独(独自 )往湖心亭看雪
  (19)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 )沆砀 ( 白汽弥漫的样子)(20)余强饮三大白(指酒杯)而别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
  (3)是日更定,余挐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这天晚上八点过后,我撑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到湖心亭看雪.
  (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只有长堤在雪中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两三粒人影罢了.
  (5)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到了亭上,有两个人铺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我痛快地喝下三大杯后告别.
  三、理解课文.
  1、文章首先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记叙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然后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2、文中写景的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法就是白猫.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通过对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之小的渲染,寄托了作者人生感慨和故国之思.
  3、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答: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4、本文的文眼是“痴”.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5、“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四、延伸拓展.
  1、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不少于4联)
  参考答案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答:(1)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2)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3、拓展延伸:读了《湖心亭看雪》后,我们认识了张岱,你还能说出几个与张岱类似的古代文人雅士吗?你赞美他们具有的什么共同品质和人生态度呢?
  答:柳宗元、陶渊明、周敦颐等.赞美他们身上具有的寄情山水、超然物外、胸襟旷达、志趣高雅的品质,以及他们积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指出下列词的不同词义
  (1)穷 蝉则千转不穷 停息
  欲穷其林 走完
  (2)绝 猿则百叫无绝 断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失
  2、按要求解释下列字词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窥谷忘反 反通返 返回 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鸣叫
  (2)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负势竞上 上 名作动 向上
  互相轩邈 轩 形作动 争着向高处伸展 邈 形作动 争着向远处伸展
  风烟俱净 净 形作动 消散净尽
  任意东西 东西 名作动 随心所欲(并非实指方向)
  猛浪若奔 奔 动作名 奔马
  皆生寒树 寒 形作名 寒冷之意
  望峰息心 息 使动用法 使……平息
  横柯上蔽 上 名作状 在上边
  (3)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
  鸢飞戾天者 戾 古义:至 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 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整理过的蚕丝,比喻政治规划
  3、翻译句子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剑,猛浪若奔.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象奔腾的骏马.
  (2)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象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那热衷功名的心;为世俗奔波劳碌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停了,烟都消散尽净了,天和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4、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是否仅仅为了表明群峰是一个美好的音乐世界呢?谈谈你
  的理解.
  作者铺写山中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的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一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也从侧面表达了大自然的美丽.
  5、从全文看,作者的对比手法用得十分出色.你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吗?
  作者的对比手法尤其用得出色.他不仅将此水与彼水、此山与彼山作对比,还能将水与山作对比,技巧的高超真令人惊叹.
  6、请找出文章中具体描绘春江“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7、本文对富春江山水景物特点进行概括描写的语句是什么?全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8、 第二段对山势进行描写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拟人,写出了富春江的山奇丽多姿,高峻的特点,把静止的山写得具有动态美.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么样的处世思想?
  追求世俗功名利禄的人到此以后,心会变得平静下来,
  反映作者热爱自然,不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而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2、心乐之:形作动,以……为乐
  3、水尤清冽:尤:格外 清冽:清澈而寒冷 4、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5、影布石上:映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象北斗星那样
  8、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象狗的牙齿那样;差互:参差不齐
  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凄:使……凄凉;寒:使……寒;悄怆:忧伤的样子;幽:幽静;邃:深远;以:因为;清:凄清
  10、乃记之而去:离开
  11、一字多义: 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以 卷石底以出(连词,而)
  以其境过清(因为)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不齐: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三、填空
  1、摘录原文词句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描写小石潭中水的声音的句子是:如鸣佩环
  (2)最能证明“水尤清冽”的一句话是:皆若空游无所依
  (3)写鱼静态的句子: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及作者心境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本文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4、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①发现小潭(闻声→见形)②潭中景物(水→石→树→鱼)③小潭源流(溪身→岸势)④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5、写潭中鱼,动静结合;从日光和游鱼的角度写小石潭的水,运用了侧面描写(描写角度),写水之清.
  6、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形似写景,实则写心,这是寓情于景写法.
  7、古文中,描写水之清的句子:“水皆漂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四、理解课文
  1、比较郦道元的《三峡》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两篇山水文章各自特点.
  答:我的看法:郦道元的山水文章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重在借景抒情.
  2、文章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五、延伸
  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优美幽静,令人向往,如果把小石潭开发为旅游景点,聘你为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小石潭?(导游词)
  各位游客,刚才介绍了小石潭得名的原因,现在请看潭中的鱼儿,这是小石潭最具特色的一景:阳光下潭水清澈见底,活泼可爱的鱼像小鸟在空中游动一样,有的抬头似乎要与我们交谈,有的摇头摆尾,令人忍俊不禁,相信大家看了这潭中鱼,会有好运气,年年有“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