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离人近还是离人远有科学知识也不要太简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14:08:21
太阳是离人近还是离人远有科学知识也不要太简单太阳是离人近还是离人远有科学知识也不要太简单太阳是离人近还是离人远有科学知识也不要太简单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一儿曰:“我以(3)日始

太阳是离人近还是离人远有科学知识也不要太简单
太阳是离人近还是离人远
有科学知识
也不要太简单

太阳是离人近还是离人远有科学知识也不要太简单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注释: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这则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两个小孩问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一个认为太阳早晨时比在中午时看起来大,所以太阳在早晨时离我们近.另一个认为中午太阳比在早晨时温暖,所以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且说得都很有道理,连孔子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
这是个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问题,不过,在今天,科学家们已完全能解答这个问题了,一句话;日出日落时间和太阳的高度在一年内不断变化,而且随纬度不同而不同.1955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论文《太阳与观测者距离在一日内的变化》.
以北京为例,12月15日到1月22日,中午的太阳比早晚的都近;1月22日到6月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远,比晚上的近,6月5日到8月1日,中午的太阳又比早晚的都近;8月1日到12月1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近,比晚上的远.其中1月22日和6月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早、午相等;8月1日和12月1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午、晚相等.这是1954年的时候计算出来的,可以适用100年,100年以后,会相差一天.
由此可见,这么复杂的问题,对于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人们来说实在是太深奥了.不过古人这种善思、好问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没有思考就没有探索,我们相信不论探索有多艰难,计算有多繁杂,只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一定会揭开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计算太阳与地球之间距离的变化,就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义不同.另外,“孰”“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诸如此类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
下面的译文仅供参考: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有时近有时远,地球在转嘛。

有时近有时远,因为地球在转嘛。

地球在自转那

当地球从远日点向近日点运行时,当然每天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离我们近些:一方面,由于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中午的太阳正对着我们;另一方面,由于地球的运动不断接近太阳,经过半天的运动,中午的大阳也比早晨更接近地球。可是,当太阳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时,地球平均每天远离太阳3万公里,从早晨到中午的半天远离太阳约8000公里,比地球的半径大,这样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离我们更远些。因此,准确的答案是:每年的1...

全部展开

当地球从远日点向近日点运行时,当然每天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离我们近些:一方面,由于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中午的太阳正对着我们;另一方面,由于地球的运动不断接近太阳,经过半天的运动,中午的大阳也比早晨更接近地球。可是,当太阳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时,地球平均每天远离太阳3万公里,从早晨到中午的半天远离太阳约8000公里,比地球的半径大,这样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离我们更远些。因此,准确的答案是:每年的1月上旬至7月上旬,早晨比中午太阳离我们近;在7月中旬至12月下旬,早晨比中午太阳离我们远。
其实,这样的差别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相比,是非常小的,人们肉眼是看不出的,因此一般地认为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一样远。
那么,为什么早晨太阳看起来比中午大、中午比早晨更暖和呢?
早晨太阳看起来比中午大,那是人眼睛的错觉造成。太阳初升时,背村的只有一角稍明亮的天空,而在中午时,背衬的是辽阔的明朗的天穹。由于与周围的大小、明亮对比程度不同,就形成了错觉。
至于早晨和中午温度的差别,那是由于早晨的太阳要斜着穿过大气层,结果热能被发散、反射较多的缘故。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