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台湾省》说课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15:28:05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台湾省》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台湾省》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台湾省》说课稿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教材从台湾概况、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内容认识台湾,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学习台湾首先应该明确其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台湾的自然条件及其经济发展特点,这就是本节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香港澳门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省份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
2、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1)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分析;(2)台湾的经济特色.
本节课的难点是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教材,影响自然资源分布涉及到纬度位置、地形、气候等是多方面的地理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 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四、说教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图表展示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五、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三大问题情景、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六、说教学过程
首先播放反映台湾风光的动画,然后设悬念: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日月潭外还有哪些自然风光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导入新课.这种直观的导入法有两个优点:一是设置疑问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急于探求结果的好奇心;二是使用直观的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第一部分内容台湾的自然环境及台湾和大陆的关系.承接导课,我将追问:为什么说台湾省是祖国神圣的领土?同学们知道哪些史料和证据?让学生看课本找出答案,并完成课后练习题.然后我再从地缘关系、血缘关系、文化渊源归纳补充、进一步证实台湾省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样处理的依据是:1、为后面学习自然环境作铺垫.2、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来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大约一万年前,台湾海峡相应的部分下沉,台湾岛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大陆的广东、福建等省.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比如三国、明末、清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
在台湾自然环境这一部分内容,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围绕着台湾轮廓图来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台北、高雄、基隆2.用比例尺计算一下图上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 3.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4.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5.台湾地形状况怎样?
然后我作如下的补充:(台湾岛上约2/3是山地,是由几条平行山脉所组成的南北纵贯全岛的台湾山脉,山势巍峨,群峰挺秀,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大面积的森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东部山岭直抵太平洋岸,西部是较宽阔的平原,地势东高西低.)
以上就是台湾的概况.我们知道自明朝开始,外国列强多次侵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准了宝岛台湾的“宝”,宝”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学生阅读教材“美丽富饶的宝岛”,分析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森林资源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2.为什么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3.台湾主要有哪些农产品? 4.台湾盛产这些农产品的原因是什么? 5.台湾有哪些矿产资源,分布在哪里? 6.台湾的美还体现在它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台湾有哪些旅游资源?
这样处理的依据有二:一是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拓展学生的思维,突现学生的个性.二是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台湾的自然环境这一重点解决了,在处理下一个难点——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上,我分三步解决:第一.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图,让学生讨论分析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品、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结构中的变化.(由图例可知台湾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20世纪60年代后,农产品出口所占比例急剧下降,农产品加工品的出口比例从70年代后降到最低点,而工业产品的出口比例从60年代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到70年代后占主导地位.)
学生明确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我将进行第二步提出问题:1.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应具备哪些条件?2.哪些因素促使台湾出口加工业的发展?3.台湾工业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4.为什么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指导学生阅读材教材思考回答.这样知识点通过问题的形式解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第三步是根据图表绘制折线图的训练.我先把第一产业的曲线图绘出,再引导学生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曲线图.这样可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类练习题,一是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填图题,考查学生用图、填图的能力.这两类练习题,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教学效果的功能.这些练习题确定的原则是:遵守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量适中.
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理解是,他不应该仅仅为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学了什么?2.你的体验是什么?3.你掌握了什么?设计的意图是回顾知识,强化记忆.
本节课的板书我是如下设计的:
这种网络式的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更加完整.然后结合板书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
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材料分析两岸统一对祖国有什么好处,两岸分裂对祖国有什么坏处,并请以此话题写一篇作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教材从台湾概况、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内...
全部展开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教材从台湾概况、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内容认识台湾,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学习台湾首先应该明确其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台湾的自然条件及其经济发展特点,这就是本节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香港澳门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省份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
2、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1)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分析;(2)台湾的经济特色。
本节课的难点是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教材,影响自然资源分布涉及到纬度位置、地形、气候等是多方面的地理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 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四、说教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图表展示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五、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三大问题情景、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六、说教学过程
首先播放反映台湾风光的动画,然后设悬念: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日月潭外还有哪些自然风光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导入新课。这种直观的导入法有两个优点:一是设置疑问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急于探求结果的好奇心;二是使用直观的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第一部分内容台湾的自然环境及台湾和大陆的关系。承接导课,我将追问:为什么说台湾省是祖国神圣的领土?同学们知道哪些史料和证据?让学生看课本找出答案,并完成课后练习题。然后我再从地缘关系、血缘关系、文化渊源归纳补充、进一步证实台湾省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样处理的依据是:1、为后面学习自然环境作铺垫。2、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来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大约一万年前,台湾海峡相应的部分下沉,台湾岛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大陆的广东、福建等省。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比如三国、明末、清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
在台湾自然环境这一部分内容,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围绕着台湾轮廓图来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台北、高雄、基隆2.用比例尺计算一下图上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 3.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4.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5.台湾地形状况怎样?
然后我作如下的补充:(台湾岛上约2/3是山地,是由几条平行山脉所组成的南北纵贯全岛的台湾山脉,山势巍峨,群峰挺秀,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大面积的森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东部山岭直抵太平洋岸,西部是较宽阔的平原,地势东高西低。)
以上就是台湾的概况。我们知道自明朝开始,外国列强多次侵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准了宝岛台湾的“宝”,宝”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学生阅读教材“美丽富饶的宝岛”,分析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森林资源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2.为什么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3.台湾主要有哪些农产品? 4.台湾盛产这些农产品的原因是什么? 5.台湾有哪些矿产资源,分布在哪里? 6.台湾的美还体现在它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台湾有哪些旅游资源?
这样处理的依据有二:一是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拓展学生的思维,突现学生的个性。二是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台湾的自然环境这一重点解决了,在处理下一个难点——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上,我分三步解决:第一.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图,让学生讨论分析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品、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结构中的变化。(由图例可知台湾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20世纪60年代后,农产品出口所占比例急剧下降,农产品加工品的出口比例从70年代后降到最低点,而工业产品的出口比例从60年代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到70年代后占主导地位。)
学生明确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我将进行第二步提出问题:1.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应具备哪些条件?2.哪些因素促使台湾出口加工业的发展?3.台湾工业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4.为什么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指导学生阅读材教材思考回答。这样知识点通过问题的形式解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第三步是根据图表绘制折线图的训练。我先把第一产业的曲线图绘出,再引导学生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曲线图。这样可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类练习题,一是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填图题,考查学生用图、填图的能力。这两类练习题,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教学效果的功能。这些练习题确定的原则是:遵守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量适中。
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理解是,他不应该仅仅为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学了什么?2.你的体验是什么?3.你掌握了什么?设计的意图是回顾知识,强化记忆。
本节课的板书我是如下设计的:
这种网络式的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更加完整。然后结合板书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
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材料分析两岸统一对祖国有什么好处,两岸分裂对祖国有什么坏处,并请以此话题写一篇作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