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几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都以河流为标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4:20:27
为什么几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都以河流为标志为什么几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都以河流为标志为什么几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都以河流为标志水是生命之源,水也是世界文明之源,流域问题究其本质就是水的问题.世界大河流域发展

为什么几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都以河流为标志
为什么几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都以河流为标志

为什么几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都以河流为标志
水是生命之源,水也是世界文明之源,流域问题究其本质就是水的问题.世界大河流域发展经验表明:流域要发展,水的治理和利用是关键.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现实形势不容乐观.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频繁、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直接影响着二十一世纪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前景.为保持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确保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秉承适度开发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各类自然资源,推进长江流域健康有序、整体协调发展.
1 流域问题的本质——水
水是流域文明之源.回顾历史,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皆发源于大河流域.在古老的东方,同样古老的黄河和长江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在南亚的印度,圣洁的恒河滋养了神圣的古印度文明;在中东,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共同浇铸了繁荣的古巴比伦文明;在遥远的非洲,绵长的尼罗河成为辉煌的古埃及文明的滥觞之地.这一条条奔腾不息的古老河流,给予了人类最初的养份.人们从这里开始劳动和创造,又以之为纽带,延伸到世界各地,经历漫长的年月,最终创造出绚烂的现代文明.勿庸置疑,正是因为有了水,生命才能存在,人类才能发展,世界才能生生不息.
流域文明发端于水,流域的发展更离不开水.我们知道,水具有多重功能.作为一种自然物质,水自身的自然特性使其成为人类乃至所有生物生长、生活的必要元素,有了它,人类万物才能生长发育,世界才处处充满生机.作为一种天然资源,水资源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宝贵资源.人类很早就利用河流从事水运事业,发展农业灌溉.我国隋代甚至人工开凿大运河,人们对水的依赖由此可见一斑.进入现代工业文明社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是达到极致.除传统农业灌溉、交通运输外,工业生产也大量用水,或以之为动力,或用来调节湿度,或直接当作原料,不一而足.与此同时,水能的开发利用也取得巨大成就.长江流域近十多年来已经建成投产或在建的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就有30多座,总装机容量达3000多万kW,为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流域发展的优势在于水.流域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水是流域的纽带,依靠水的流通,全流域被联通起来,从而形成流域的开放性整体发展格局.水是全流域的资源,作为流域的一分子,流域各地共同享用这一天然资源,同时兼顾流域的整体利益,以之为前提发展本地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自在流域中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拟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战略规划,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布局.这样从资源共享到优势互补,流域各地互为依托,互为补充,整体前进,共同发展.
流域发展的隐患也系于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会给全流域带来福祉,同样,水资源的破坏与污染也会给全流域带来灾难.在现代社会,水资源已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一旦受到污染或因其他原因引发水灾,必将干扰到正常的工农业生产秩序,影响到流域人民的正常生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水是一种独特的、流动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它需要流域各方的共同维护和精心保养,一旦遭到破坏,不仅恢复治理周期长,工程繁复浩大,而且会危及流域的整体利益,后患无穷.
由此可见,流域问题的实质仍然是水的问题,围绕着流域发展的中心环节仍然是水的治理和利用.一句话,水治理和利用得好,则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有保障,流域发展大有可为;水治理和利用得不好,则处处受到水的制约,流域发展捉襟见肘.
2 世界大河流域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纵观世界历史,几乎所有的大河流域都曾在本国发展史上抒写过辉煌的一笔.特别是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工业生产对水的需求急剧上升,于是在大河流域及大型湖泊周围,兴建起一座又一座工业城市,著名的如美国五大湖区、密西西比河流域,欧洲的莱茵河流域等.它们的兴起一方面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对水资源的无限度使用与破坏.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但是,如今的黄河带给我们的却是不尽的忧虑和沉痛的反思.年复一年的生态破坏,已经造成黄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据统计,黄河平均每年流失泥沙16亿t,黄河下游河床几乎每年抬高10cm,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河”、“悬河”,严重威胁下游地区安全.与此同时,黄河还遇上了严重的污染危机.黄河的四级水污染段占12000km干支流的60%以上,流向黄河的污水排放量每年达30亿m3,黄河流域水污染程度一度跃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二位.黄河的断流现象也日趋严重.自1972年以来,黄河多次出现断流现象,1996年利津断流长达136天,1997年9月以前便已断流169天,以致善感的人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为何奔流不到海!”污染、断流、水土流失,给黄河流域各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种种社会问题,也引起了国家和流域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专门颁布了《黄河法》,督促流域各地依法办事,植树护林,加强水土保持,改善黄河流域水环境.今年1~10月,虽然黄河水量仍较往年减少20%,但第一次没有发生断流现象,可见水治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如此,在未来几十年内,水资源的治理仍将是影响黄河流域发展的首要大事.
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与我国的黄河流域有着相似的困境.尼罗河是非洲第一大河,流经埃塞俄比亚、乌干达、苏丹、埃及等十个国家,是非洲最重要的国际河流.尼罗河流域国家自1959年修改、确定用水配额以来,争论不断.究其实质,除各国彼此利益冲突外,尼罗河水环境日益恶化是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十年来,尼罗河流域人口激增,工业化步伐加快,同时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旱灾频繁发生,再加上不合理的引水灌溉、水污染以及蒸发,使尼罗河水量有减无增,而流域各国对水的需求却是有增无减,两相对照,水短缺便是迟早的事了.为寻求对策,当前埃及政府正牵头起草一项《尼罗河流域协议》,试图将尼罗河流域国家开发、利用、保护尼罗河水资源的行动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中.本着精诚合作、互利互惠的原则,重新合理规划尼罗河水的配额,以化解各国矛盾,缓和尼罗河流域的水危机.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在发展中也曾有过类似经历,但不同的是,该流域在政府领导下,通过革新与发展很快摆脱了困境,并成为世界上流域管理与开发的成功范例.田纳西河是美国第一大河密西西比河的最大支流,全长1050km,流经田纳西等七个州,流域面积10.6万km2.这里原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森林砍伐殆尽,水土流失严重,耕地大面积荒芜,洪水泛滥成灾,但这种状况在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简称TVA)成立后有了明显改观.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是1933年罗斯福新政时批准成立的,由国家直接管辖,在流域管理以及规划、开发、利用流域内各种资源上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TVA一方面致力于土地资源的整治利用,教育和引导农民通过植树造林、改变耕作方法、改良土壤来防治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致力于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一系列水利枢纽工程,有效防治洪水,为流域工农业生产创造条件.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使得田纳西河流域在短短50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土资源的成功治理救活了工农业,环境的改善带来了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全流域经济和社会也随之步入了健康、有序、协调发展的快车道.田纳西河流域发展的成功经验也从此走向世界,为全世界所关注和称道.
据各大河流域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可以看出流域发展的几点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所借鉴.其一,成立具有权威性、独立性的流域管理机构是必要的,既方便对流域的统一规划与科学管理,又能有效协调国家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在流域发展中的分歧与矛盾,使流域各地互相配合,最终形成整体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二,水是流域的灵魂,流域综合治理仍需从治水入手.与水相关的水利、交通、电力事业的发展是流域开发的关键,只有通过河流的综合治理开发,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才能最终带动流域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第三,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必须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污染水源为代价,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生态资源是流域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基础一旦破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3 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存量与现状
长江径流量丰富,拥有大小支流七百余条,年均入海量近10000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8%.加之流域地势落差大,长江干支流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高达2.75亿kW,占全国总水能资源的40%以上,是我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显而易见,水是促进长江流域发展的一笔巨大宝藏,是长江流域的巨大资源优势.
但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显现,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破坏和浪费.具体表现在:
3.1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体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从江河湖泊被污染到地下水污染、酸雨等,长江流域水污染几乎是全方位的.工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使长江陷入了可怕的水污染困境,并直接造成长江水质的不断恶化.据统计,长江每天接纳污水量达3569万t,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40%左右.长江干流上污染严重的攀枝花、重庆、武汉、南京、上海5个城市江段,污染带长达800km.流域内苏州河、黄浦江、秦淮河等众多河流以及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等大型湖泊污染也很严重,其中多数河湖水质已超过三类标准,并在向四类、五类转化.部分河湖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水生物大量死亡,危害严重.与此同时,有“空中死神”之称的酸雨活动也日趋频繁.长江流域现已产生的两个污染严重的酸雨区,酸雨出现率已高达90%以上,且酸雨区范围还在不断扩大.总而言之,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已经给长江流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更成为长江流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
3.2 生态失衡,灾害频繁
近些年来,由于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已经造成长江流域严重的生态失衡.突出表现在:(1)流域内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由于森林遭砍伐,植被锐减,长江上游四川、贵州、云南三省的森林覆盖率已从50年代的20%、20%、40%下降到当前的13%、12.6%、24%.(2)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破坏和树木砍伐带来的直接恶果,便是表层土壤的大量流失,据国家环保局提供的数据,长江流域1957年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km2,占流域面积的20.2%,到90年代则已达到56.97万km2,占流域面积的31.5%,30余年间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了56.6%,土壤年流失量从10多亿t增加到22.4亿t,流失总量已经超过黄河流域.其中四川省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流失面积从建国初期的9.46万km2增加到24.7万km2,土壤侵蚀量达10.3亿t.与之相适应,长江干支流的泥沙量也逐年增加,如果按照这一趋势继续恶化下去,在不久的将来,长江成为“第二条黄河”、“第二条悬河”也就不足为奇了.(3)水旱灾害频繁.近些年来,长江水旱灾害频繁爆发,危害逐渐加剧.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短短10年,长江共发生5次较大规模的洪灾,已达到平均2年一次的程度.如果说灾害是长江对人类过度开发的抗议宣言,那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大洪水则可以算是严重警告了,它更加明确地昭示了长江流域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的极端严重性以及流域水治理的刻不容缓性.
3.3 水量缩减,浪费严重
长江流域水旱灾害交替发生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长江流域水容量已大不如前,原因之一在于长江中下游天然湖泊面积大幅萎缩.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为追求单一的粮食产量的提高,流域各地不断地围湖造田,兴修堤垸,造成湖泊面积大幅萎缩和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昔日“八百里洞庭”如今面积已下降到2145km2;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全省湖泊水面比建国之初减少3/5以上;五大湖之一的鄱阳湖,1949年天然水面面积为5160km2,在多年的围垦和泥沙淤积之后,1997年只剩下3044km2,比建国初减少了2/5.总之,建国以来,长江中下游共有1.3万km2的湖泊被蚕食鲸吞,共消失湖泊800个左右,其中江汉平原就达300多个.这一系列的数字,实在令人触目惊心!如果说天然水面的减少是水资源的显性浪费,那么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乃至居民生活用水中的水浪费可算是隐性的了,但其浪费之严重同样不容忽视.请看这样一组数据,占流域总用水量80%左右的农业用水,灌溉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不及发达国家70%~90%的有效利用率的一半;占城市用水总量72%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平均仅为50%,大大小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重复利用率;在居民生活用水中,如果有一个水龙头或阀门漏水,一昼夜就会滴漏80~110L水.由此可见,水资源的浪费实在令人不容小觑.所以说,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止水资源浪费,也是长江流域未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
4 长江流域要坚持适度开发
水是贯通流域的生命链,水资源是流域发展的基本资源,是宝贵而不可替代的.参照国内外大河流域发展的经验与教训,长江流域要维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就当前现实条件来说,必须在加强全方位治理的同时,坚持适度开发的原则.
4.1 促进国家参与,创新管理模式
这是长江流域发展的当务之急.长江及其众多的支流,把流域各省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全流域人民同饮一江之水,共享一水之利,同患难共甘苦.流域发展既得益于水,又受水的制约,不可避免地形成流域开放性整体发展的格局.参照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发展的经验,流域实现整体发展的成功要义即为科学管理,统筹规划.长江流域在统一规划上起步较早,早在50年代,国家就设立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旨在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整个流域的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工作.然而,由于长期经济体制上的条块分割以及某些现实原因,“长办”的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仅限于对水资源的局部开发,缺乏对全流域协调管理的权威性.因此,吸取国际经验,进一步完善这一组织或成立新的流域管理机构,并由国家制定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如长江法)保障其职能实施是流域发展迫在眉睫的大事.规范的流域管理机构成立后,便能在法律指导下,对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的治理做出科学的规划与部署,并监督各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同时通过定期发布长江流域水资源公报,确保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4.2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用水效益
适度开发,归根到底是对水资源的适度开发.长期以来,受狭隘的地方主义观念的影响,许多地方领导的决策行为乃至政府行为存在严重的缺陷,即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由此带来短期行为突出,而缺乏对流域整体利益的宏观把握.对这一宿疾的最佳疗法便是坚持适度开发原则.适度开发,就是指各地方政府要与流域管理机构相配合,在流域管理机构的指导下,结合各地实际,确定各自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计划.对于沿江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特别是耗水工业的布局,要遵循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切忌各自为政,盲目上项目、抢项目.与适度开发相对应的,是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水的使用效益,即通过科技手段,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措施,提高民众的节水意识,这是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益,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唯一现实途径.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农村广大粮棉产区积极推广并普及节水灌溉新技术,引进滴灌、喷灌等新型灌溉技术,节约农业用水量.(2)努力提高工业生产水平,改变过去靠高投入、高消耗求得增长的传统工业模式,提高城市工业用水的循环用水率、重复用水率,减少耗水量.(3)积极开发生产各种节水器具,减少由于供水器具的不合理使用而造成的水资源的浪费.据专家估计,如果使用节水器具,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至少可以减少1/3以上.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些,才算对症下药,才有可能根治水资源浪费的痼疾.
4.3 培养整体意识,实现互惠互利
流域各地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等各方面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居于前沿,有的暂时靠后.如何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最终达到共同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国务院提出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湖”的32字方针,无疑为流域各地分工合作,互利互惠提供了最佳范本.具体而言,在水治理和环境保护上,流域西部即长江上游要通过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将重点放在固本培源上;流域中东部即长江中下游地区,要将重点放在治理水污染上,一方面搞好工业三废、城市污水的处理工作,清洁江河湖库,另一方面结合疏浚河道和水库,提高长江和湖泊、水库的防洪泄洪能力,防止水土流失.这样上中下游通力合作,标本兼治,长江流域水环境才有可能真正好转.总而言之,保护和合理使用水资源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只有全流域行动起来,形成自觉的护水、爱水意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才有可能彻底实现良性循环.

为什么几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都以河流为标志 当今炮火纷飞的伊拉克位于两河流域 ,这里是哪一处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为什么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大多在河流流域附近?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我国主要河流发源地、流经地和注入的海洋?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松花江、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这几个河流都要说到 为什么我国的河流发源地多数在青藏高原? 下列说法是青藏高原地区河流突出的水系特征的是A、是亚洲部分河流的发源地B、以内流河为主为什么? 为什么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为什么河流发源地总在山上?RT,那么大一条河,怎么山上的水总流不完的?天天都在流,这融化融不完的? 为什么古代文明发祥地都在大河流域 古代文明为什么大都在两河流域 古代文明为什么大都在两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古代罗马和古代雅典奴隶制的共同点是什么? 两河流域成为古代文明发达的原因是 请你说说四大古代文明的名称、发源地及代表性的文化成就. 青藏高原河流发源地都是什么河流的发源地,分别注入什么洋 为什么文明的发源地都在大河流域? 为什么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都在青藏地区 怒江 河流发源地 世界自然基金会为什么要以大熊猫为标志?这个标志是WWF中国地区的标志还是国际性的? 在中国发源的河流的有哪些?发源地在哪?这些河流在中国和外国都叫什么名字?回答的实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