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第一篇学而第一和第二篇政治第二的所有意思好的再加奖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09:47:40
论语的第一篇学而第一和第二篇政治第二的所有意思好的再加奖金论语的第一篇学而第一和第二篇政治第二的所有意思好的再加奖金论语的第一篇学而第一和第二篇政治第二的所有意思好的再加奖金学而第一  『1』子曰:“

论语的第一篇学而第一和第二篇政治第二的所有意思好的再加奖金
论语的第一篇学而第一和第二篇政治第二的所有意思
好的再加奖金

论语的第一篇学而第一和第二篇政治第二的所有意思好的再加奖金
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为政第二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首,可以用其中的一句诗来概括;即是:心里没有邪念.”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治来教化人民,用刑罚来管理人民,这样子做,人民只想到如何免于刑罚,不会想到是不是可耻.用德行来教化人民,用礼来管理人民,人民不但守法知耻而且能改过向善.”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三十岁时能运用所学的道理,以立身行事;四十岁时能通达一切事理,没有疑惑,不为邪说所动摇;五十岁时能知道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凡所听到的都能明白贯通,心里不再有起伏不平;七十岁时能随顺心里所想的去做,一切自然,随缘自在,却不会逾越规矩法度.”
  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向老师请教孝道,孔子说:“不要违逆.”一日樊迟为老师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孝道,我回答:‘不要违逆.’”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作儿女的应当依礼来奉侍,父母过世了,要依照礼节来埋葬,依礼来祭祀.”
  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问孝道.孔子说:“让父母亲只担心你的疾病.”
  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人讲的孝顺,只是能养父母就算尽孝道了.但是狗和马,一样有人养,如果对父母没有恭敬的心,养父母跟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分别?”
  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难在永远保持和颜悦色.有事时,由年轻的负责服务操劳,有了酒食,先为长者陈设,请长者先吃,这样就算是孝了吗?”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能从温习旧知当中,领悟出新的道理来,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9.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一件器具,只限于一种用途.”
  10.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老师:如何才算是君子.孔子说:“先把事情做好,然后照他所做的来说.”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待人忠信,但不徇私,小人徇私相结合,但不讲忠信.”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勤求学问而不用心思考,还是不能明白究竟,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变成疑不能解,危不能安,是靠不住的.”
  1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啊!我教你‘知’的道理吧!你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14.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译文:孔子说:“多听别人说,把你觉得有疑问的搁置在一旁,其余的部分也要谨慎地说,这样过错自然就减少了;多看别人做,把你认为有疑问、不安的地方,搁置在一旁,其余的部分也要谨慎地去实行,能这样做,就少有后悔的事情了.”
  15.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不是他的祖先却去祭拜,这是谄媚.遇见道义上应当做的事,却不肯做,是懦弱没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