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举出两例孝敬父母大的故事并说体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16:15:22
请你举出两例孝敬父母大的故事并说体会请你举出两例孝敬父母大的故事并说体会请你举出两例孝敬父母大的故事并说体会你看过《新二十四孝》这本书吗?它是一本以“弘扬孝道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非常具有教育意

请你举出两例孝敬父母大的故事并说体会
请你举出两例孝敬父母大的故事并说体会

请你举出两例孝敬父母大的故事并说体会
你看过《新二十四孝》这本书吗?它是一本以“弘扬孝道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书.书中讲述了二十四个生动的小故事,不仅有古代人孝敬长辈的故事,还有当代人如何尊敬长辈的典范.
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其中有一篇讲述古人舜的故事,令我感触特别深.舜的父亲是个双目失明的瞎子,继母又蛮不讲理,他还有个异母兄弟叫象,从小被娇惯坏了,好逸恶劳、游手好闲,娘儿俩成天合计怎么虐待舜.有一个冬天,刮了几天的北风,风把家里粮仓顶上的稻草都掀翻了,舜就让象在下面帮他递送稻草,自己在屋顶上修仓顶.不料这时粮仓着火了,他赶紧跳下屋顶,可火势很凶,已快烧到住房了,他顾不得自己,就冲进了火海,先救出了父亲,接着又救出了继母,这时他身上的衣服已经全烧烂了……读到这儿,我的眼眶湿润了,舜的行为让我深受感动,继母平时一直虐待他,但在最危险的时刻他还是忘我地去救她,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精神境界啊!
想想舜当时的生活环境,不管继母怎样对待他,舜仍然时时想着要孝顺父母,再对比一下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我突然感到很惭愧,父母平时辛苦地工作,尽可能地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让我们吃好的、穿好的,可我们总是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孝”的观念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已经非常淡薄了.我想:我们应该向这本书中的二十四位主人翁学习,尤其要向丁巧菊大义劝父、河南大孝子背母打工、湖北老学生求学救母、北国好男儿割肝救父……等当代人物好好学习,有句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神州大地,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像他们那样,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最后,我愿中华美德——“孝”道世代传承!
看完了二十四孝,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亲尝汤药」.汉文帝是汉 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他从小就非常聪明、懂事、孝顺.有一次,母亲生了一场大病,因为年纪大了,身体比较衰弱,整整病了 三年多才痊愈.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不分日夜,尽心服侍母亲,每逢煎 好了药,没有经过自己尝过,决不拿给母亲吃,所以母亲的病才逐渐好起来 .汉文帝的「亲尝汤药」,虽然身为皇帝,依然是每天服侍母亲,不敢怠 慢,他的孝心真使我们敬佩.孝道是我国固有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数千年 来的立国精神.所谓「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国最伟大的力量.先能尽孝 道,然后移孝作忠,效忠国家.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多麼伟大,对子女的爱心也永远不变,虽然父母对孩 子投注的心力这麼大,然而子女回报的例子并不多,像汉文帝在母亲病榻前 ,照顾了三年,实在难能可贵,「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对汉文帝来说 是不适当的.想想父母对我们的照顾和关心,而我们是否也要以同样的心情 ,去关怀体贴他们呢?值得大家深思.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

全部展开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