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哲理问题,请问用何修辞写法?速告,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2/03 11:50:49
为什么说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哲理问题,请问用何修辞写法?速告,谢谢!
为什么说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哲理问题,请问用何修辞写法?速告,谢谢!
为什么说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哲理问题,请问用何修辞写法?速告,谢谢!
这是1936年鲁迅逝世后,郭沫若撰写的挽联:
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
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郭沫若撰此联是为了寄托对鲁迅的哀思.
鲁迅曾说过: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上联嵌孔子之名,正切此意
.下联嵌鲁迅之名,与上联词语重复、交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鲁迅对中国文化的空前启后的伟大影响,不是孔子,却胜过孔子.
这只是将名完整地嵌入联中的一个位置,属对联艺术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多用于名胜、题赠、贺婚、谐趣之类,独具魅力.
剪短的说就是孔子统一了思想,鲁迅启迪了思想
就是孔子之前有很多思想家,他们对于当时的社会都是起到了作用的,而孔子之后,再无一人像孔子那样伟大,能够影响中国数千年。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没有如孔子那样的思想家拉,而是没有了对历史影响这么深刻的人了。
鲁迅先生之前没有一个能如他般把中国社会看得这么透彻,而他的文学作品唤醒了中国人,于是千万的人认识到了中国社会,并发动改革!他们和鲁迅先生一样都是伟大的!...
全部展开
就是孔子之前有很多思想家,他们对于当时的社会都是起到了作用的,而孔子之后,再无一人像孔子那样伟大,能够影响中国数千年。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没有如孔子那样的思想家拉,而是没有了对历史影响这么深刻的人了。
鲁迅先生之前没有一个能如他般把中国社会看得这么透彻,而他的文学作品唤醒了中国人,于是千万的人认识到了中国社会,并发动改革!他们和鲁迅先生一样都是伟大的!
收起
从背景上来理解,鲁迅先生逝于1936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前期(抗日战争从1937年开始).在这个背景下,民不聊生,国家苦难,需要鲁迅先生这样的人站起来,指引人们步向光明.
而孔子,他的思想中心是"仁",对自己对他人的心中有仁;以及"恕"对自己对他人给以宽恕.最重要的是,孔子的思想是为帝王的统治服务.1936年的中国,孔子的思想已经根本不适用了,"国将不国",还谈什么统治.所以,孔子...
全部展开
从背景上来理解,鲁迅先生逝于1936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前期(抗日战争从1937年开始).在这个背景下,民不聊生,国家苦难,需要鲁迅先生这样的人站起来,指引人们步向光明.
而孔子,他的思想中心是"仁",对自己对他人的心中有仁;以及"恕"对自己对他人给以宽恕.最重要的是,孔子的思想是为帝王的统治服务.1936年的中国,孔子的思想已经根本不适用了,"国将不国",还谈什么统治.所以,孔子之后,一无孔子.
而鲁迅的思想,如黑暗中的灯塔,给无数痛苦的人民带了些微的光芒.甚至有很多人在追随着鲁迅先生的思想,所以虽然先生今日离我们远去,但还有更多继承了先生精神的人,勇敢地站起来.
这副对联,即表达出对鲁迅先生深切的怀念,又表达出对未来充满希望.
一是对比.将圣人孔子与鲁迅先生对比,是说鲁迅先生的思想成就一点也不亚于孔子.
二是称托.借孔子的超高名气来称托出鲁迅先生的伟大.
三是借指,借用鲁迅先生的名字来暗指新的希望的存在和茁壮.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