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正式使用汉字所做的努力有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8 09:08:52
中国为正式使用汉字所做的努力有什么?
中国为正式使用汉字所做的努力有什么?
中国为正式使用汉字所做的努力有什么?
汉字本来就是中国的古文字演变而来 一、 汉字的由来 ——历史与起源,近乡情怯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是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它们就象千万颗灿烂的星斗,在悠悠历史岁月中闪烁着奇妙的光芒.有的旧字消失了,更多的新字出现了.5000年来,它们书写着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的历史和文明,至今不曾消亡——甚至更加兴旺. 从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国考古工作者多次发掘了半坡遗址(今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发现了早在6000年左右半坡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劾划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等艺术作品.半坡人的刻划符号多保留在彩陶上,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国文字. 近年来,中国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处遗址里发现了一批墓葬(距今已有4500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一些陶尊上各刻有一个图象文字,共发现了10多个单字.这些文字是按照实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所以称为“象形字”.字体的结构与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二、 另类的战争 ——汉语与英语,不战而败 中国的汉字不仅是我们的日常交际工具,而且还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自信.可惜那些“迅速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借口使得英语堂而皇之的骑在了汉语的头上,我如果想现在这个形式发展下去的话,不过十年在中国说英语的人绝对比说汉语的人要多,到那个时候,哎,泱泱大国——国将不国啊! 看看我们的报道:“现在实行双语教学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可笑啊,中国是不是已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了呢?可是我们的国人却还不以为是,汉英大战中汉语在我们的主场早已不战而败了: 关于中国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研究,都仰赖于西方的汉学,因而英语是应当掌握的首要工具.每一年的硕士研究生录取结束之后,常常听到老师们十分遗憾地感叹:某某同学专业优异,此次英语稍差而无法招纳门下.即便有个别幸运者在英语距线一两分的情况下,经导师多方奔走"拉"了进来,但补那一两分之缺需数万元,穷学生背着沉重的债务,又如何专心学业. 近年来,在一些城市办学条件比较好的学校,纷纷实践中、英双语教学,以此自抬身价.我们对英语的态度终究又迈出了"更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大步".以前只是在英语课上老师教、学生学,到现在各科老师一齐努力,让中国学生有呆在英、美课堂上的感觉,多么良苦的用心!而双语幼儿园就更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们喊了许多"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我认为只有"学英语从娃娃抓起"做得最令人满意. 与之恰成对比的是,我们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态度的冷漠,了解的浅陋.我参加过湖南省的高考作文评阅工作,在所阅过的近两千篇文章中,很少能看到字句完全通顺的,更无以奢谈文采,而太多"准大学生们"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对题旨把握的模糊、表达的幼稚、取材的单一和价值观念的混乱真是让人惊叹!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遏止的世界趋势.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我们知道其他民族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吗?多数时间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时候,开始打算应学生要求用英语,但法国领事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几十年前,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致答词时,这位英语远比汉语讲得流利的科学家,却坚决要讲汉语,就因为那是母语.据说在德国的讲台上授课,政府规定一律都得用德语.而在许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最近惊闻武汉某著名大学也要实行双语教学,据说包括其中文专业也不能幸免.如果这消息确实,那么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使用英语讲授汉语言文学,将成为世界教育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观…… 这是题目为“汉语,我想对你哭”的文章中节选的几段文字,真不知道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看到后会是什么反应. 汉语已经输了,在我们的主场输的彻头彻尾! 再看看我们一部分大学生的语文试卷:屈原写《茶花女》,司马迁写《砸缸》,《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写的是战国时代的故事,《红楼梦》的作者是鲁迅,道家的创始人是孔子……我倒是真的很希望这些只是一些相声段子,可惜不是,它们都是从当代大学生的语文试卷里找出来的答案.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曾对4000多名非英语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做过调查:大学期间,你花在英语上的学习时间有多少?回答“几乎全部”和“绝大部分”的,竟占到七成以上.相比之下,学生对母语文化却没有投入任何精力去关注、去学习.据不少专业老师反映,学生的作业或论文用语表达不清,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专业学习和发展. 我们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而文化却是有我们的文字来承载的,如此发展,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明如何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