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经历了甲骨文还有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16:20:42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还有什么?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还有什么?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还有什么?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等七种字体
金文
古代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铭文.金文始见于商代二里岗的青铜器,不过商代二里岗发现的青铜器有金文的只有少数几件.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金文增多;至西周时,青铜器上金文已经较为普遍.商代金文多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这些字像一幅幅图画,生动逼真,浑厚自然,有的呈团块状.
甲骨文
古代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会意字,形声字只占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大篆
据传为周朝史籀所创,故又称籀文、籀篆、籀书等.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汉字字体.
小篆
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的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与大篆相比,小篆的图画性已经大大减弱,每个字的结构已经比较固定.相传小篆是战国时期秦国宰相李斯负责整理出来.如果小篆的确是在短时期内整理出来的,则在秦国国内必然有一个主动推广小篆和主动摒斥包括大篆在内的古字的改革过程.
六国文字
秦国以外的国家所用的文字统称为“六国文字”.六国文字属于古字范畴,图画性强,形状不定,难以识别.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攻破齐国首都临淄,齐亡.至此,秦统一六国.秦王嬴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实行一系列的巨大改革,以加强和方便他所代表的地主阶级对全国的统治力量.文字改革就是其中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规定以小篆为统一书体在全国推行,并“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的各种文字.为推行小篆,秦始皇命令李斯、赵高等人编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等书文,作为标准的文字范本.由于皇帝的高度重视以及皇权巨大的影响,小篆迅速在全国推行开来,而纷繁复杂的“六国文字”也随即退出历史的舞台.
小篆到隶楷
在小篆通行不久,民间又创造一种比小篆更为简便、更为定型的新书体.这就是“隶书”.隶书开始时是写得比较草率的和不够规范的小篆.到秦始皇统一文字时,隶书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规范的字体.隶书改篆书一味圆转的线条为方折的笔画,顺应了社会对书写方便和规范的需要.汉字演变
相传,有一位名叫程邈的犯人,在狱中把民间流行的隶书整理出三千个字,传给秦始皇.秦始皇大为赏识,并破格提拔程邈为御史,并准许其字用于皂隶小民之间.此后,隶书不仅仅在秦朝民间广泛流行,政府文件一般也都用隶书书写,但重要的诏书仍用小篆书写,所以隶书在秦代又称“佐书”.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隶书以前的汉字是用绘画式的线条书写的,而隶书以后的汉字是用横竖撇点折等笔画构成的.自隶书出现后,汉字的结构基本上固定了下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随着秦王朝的覆灭,小篆也就迅速退出历史舞台,隶书成为社会首要书写方式和书法的典范.其后不久,出现了更为规范的楷书字体.汉朝以后楷书占据正统地位.
繁体字到简化字
下面详细说一下在这个阶段的汉字结构上的改革过程.汉字中许多字自古以来在民间就有多种写法,有的写法笔画多,有的写法笔画少.笔画多的叫做繁体字,笔画少的叫做简体字.隶书和楷书走上历史舞台之时,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小篆形式的各种繁体字和简体字,但是针对隶书和楷书形式的一些汉字,人们又渐渐创造出的新的书写形式,有的写法笔画多,有的写法笔画少.一般笔画少的占多数.这些笔画少的书写形式叫做简体字,笔画多的叫做繁体字.简体字一般不被官方认可,只流行于民间,因此又叫俗体字.顺便说一下,上个世纪,我们实行简化字运动后,有些简体字或俗体字取代占正统地位的繁体字,成为占正统地位的文字,这些简体字叫做简化字.可见“简化字”和“简体字”是两个相关但不相同的概念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