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临江仙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如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17:40:17
晏几道临江仙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如题晏几道临江仙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如题晏几道临江仙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如题临江仙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

晏几道临江仙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如题
晏几道临江仙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如题

晏几道临江仙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如题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苹所作.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过片是全词枢纽.“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是“春恨”的原由.小苹,歌女名,是《小山词.自跋》中提到的“莲、鸿、苹、云”中的一位.小晏好以属意者的名字入词,小就是他笔下的一个天真烂漫、娇美可人的少女.本词中特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深.梦后酒醒,首先浮现脑海中的依然是小苹初见时的形象,当时她“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此处的“两重心字”,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小苹也由于初见羞涩,爱慕之意欲诉无从,唯有借助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弹者脉脉含情,听者知音沉醉,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同意.“琵琶”句,既写出小苹乐技之高,也写出两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许已经无语心许了. 结拍两句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欢,转而写别后的思忆.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苹,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又,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彩云,借以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其儒仍从《高唐赋》“旦为朝云”来,亦暗示小苹歌妓的身分. 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江城子·密州①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②,右擎苍.锦帽貂裘③,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⑥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熙宁八年冬,此时的苏轼正处于仕途的低谷.由于不满王安石变法,他自请外调,在密州任地方官.苏轼词的豪放风格正是在密州上任的时期正式形成的.苏轼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词中表现的其非凡的英勇气质,也表达了为国家效命的深切意愿. 全词可分为上下两阕.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豪放的思想. 上阕主要写描写出猎的盛况.起句陡兀,"老夫聊发少年狂",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以"老夫" 自嘲,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千骑奔腾,腾空越野,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下阕由实入虚,就个人情绪,抒发感怀.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的万丈雄心从未消失的英雄本色.但是,隐藏在这种雄心壮志背后的,是苏轼对自己怀才不遇,年华老去的慨叹.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能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喻指辽和西夏.此处用典,在做到言简意赅的同时,更能把读者的视野无限地扩展,让人产生无数的联想,生动形象,使文章更有张力.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整个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南宋胡寅曾经说过:"词曲至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舆台矣." 《江城子·密州出猎》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