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音乐剧《悲惨世界》观后感(3000字以上啊!)选修课的作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16:06:44
求音乐剧《悲惨世界》观后感(3000字以上啊!)选修课的作业
求音乐剧《悲惨世界》观后感(3000字以上啊!)
选修课的作业
求音乐剧《悲惨世界》观后感(3000字以上啊!)选修课的作业
音乐剧《悲惨世界》欣赏
音乐剧在艺术的殿堂里总能经久不衰地绽放耀眼的光芒,其魅力毋庸置疑.与戏剧相比,她还能以优美的歌声和绚丽的舞姿来表达故事和打动观众.能够选上音乐剧欣赏这门课真是无比荣幸,无论对我的艺术修养还是思想水平都有大大的提高.课堂上我们欣赏了《雨中曲》,《屋顶上的小提琴手》,《钟楼怪人》等音乐剧,而其中我最为欣赏的就是改编自维克多雨果小说的音乐剧《悲惨世界》.《悲惨世界》的内容和音乐给了我极大的感动和震撼,因而选择了它作为论文的议论对象.
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是一部感人的世界名著,而由 Alain Boublil和Claude-Michel Schonberg谱曲,Herbert Kretzmer作词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则又一次极大地震撼了世人,并红遍了世界.维克多•雨果说,那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一个囚犯、一个孤女、一个警察、一群热血青年;一些亲情、一些爱情、一些友情;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下来.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在大时代的狂飙中挣扎生存的小人物们满身泥泞……后来,一个名叫Cameron Mackintosh的音乐剧制作人,将《悲惨世界》改编成了音乐剧,1985年,《悲惨世界》在伦敦红了,从此,它就彻底红了.在世界范围内,《悲惨世界》有54个制作,用21种语言演出,在38个国家、217个城市演出.
我们上课所看的音乐会式乐剧《悲惨世界》给以现场演唱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爱与恨,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它的所有表演都是在台上现场完成.现场歌唱家深情的演唱,卖力的表演,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动荡的法国大革命社会.而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和男主人公的博爱人格也深深的感动了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了音乐剧独有的魅力.剧中展现了诸多主题,我认为有三个始终是雨果以最清晰最著力的笔墨著色的,那就是,苦难、爱和革命.而音乐剧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也毫不逊色于原著,甚至,我认为,音乐剧通过最能让人心产生共鸣的方式——音乐和诗歌,把悲惨世界的深刻内涵表现的比原著还突出.
《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人物性格鲜明,剧中不同人物的演唱曲调总有不同的音乐主题性,来突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各自的命运.唱段刚开始,是芳汀的主题.芳婷的“我曾有梦”(i dreamed a dream),她的梦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我曾有梦,人们都很和善,生活充满希望……但梦中的我不是生活在这地狱里,现在的生活粉碎了我的梦);而当芳婷即将死去,向冉阿让托孤时两人的对唱也让人不禁心痛.她不愿死去,更不愿让珂塞特孤苦伶仃.当她唱到“告诉珂塞特我爱她,我会在醒来后看见她”时带着哭腔,仅这一句,就将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临终前的不舍和恳求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心碎都难!芳汀主题概括而言,就是被爱遗弃、渴望爱、为爱牺牲、将爱交讬.
芳汀主题不仅成为芳汀角色自身的诠释,随着歌剧进行,我们会发现,芳汀的主题几乎和冉阿让的生涯并随.当冉阿让从监狱逃出,内心充满抱怨苦毒时,背景音乐是芳汀主题;卞福汝主教将冉阿让从警察手中救出、用烛台把冉阿让从黑暗势力中挽回进入光明时,也出现芳汀主题.这时的冉阿让,其实并不认识芳汀,但透过芳汀主题的背景音乐,预示未来冉阿让将走出怨毒的黑暗,抱持爱与悲悯,并与芳汀的苦难紧密相连.随着剧情发展,芳汀主题还隐隐浮动在冉阿让与沙威的对恃中,直到冉阿让死前,芳汀主题仍出现.于是,芳汀的音乐主题在多次成为冉阿让的背景音乐、或片段主题音乐下,成为冉阿让“悲悯的人道之爱”的象征.
沙威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反派.我认为他的音乐形象塑造得非常有特点相比之下,沙威的音乐主题处理的非常“像沙威”,节奏持续进行带有紧张感,每次沙威音乐一出现,就让人觉得危机浮现有事要发生.而最终沙威自杀前,这种充满危机感的节奏,成为沙威自己一生命运的注脚——自我价值幻灭的危机.
让人深刻回味的,是序曲中的冉阿让主题,至少两次跟沙威主题等量齐观的互相对立,一次是在芳汀死后冉阿让与沙威的对恃中,还有一次是沙威自杀前.沙威主题节奏有持续进行的紧张感,与冉阿让主题沈重的悲剧感交织,意图很明显的要让冉阿让的人生悲剧,跟沙威的人生悲剧有绝对密切、却互相对立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旅店老板的音乐,让人印象很深刻.《悲惨世界》原本沉重深远的音乐曲调因为旅店老板的出场而展现欢快的气氛.老板所唱的曲调让人记忆犹新,那般欢快的气氛,配合戏谑的歌词突显出旅店老板吝啬贪财的性格.可以说,旅店老板集合了所有的人性缺点,他们的打扮又是如此的让人捧腹.
在《悲惨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冉阿让经过苦难磨练而对上帝的深沉敬仰,芳婷的纯洁与软弱,沙威的威严与冷酷.这些性格分别用不同的主题旋律表现出来以后,显得格外鲜明.
以前有朋友曾经讨论过音乐与语言的问题,实际上,我认为,音乐不是不可言说,像音乐剧《悲惨世界》这样,把音乐语言化,不仅使语言的魅力大增,也使音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毕竟,音乐并非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其表达的内容.单单旋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旋律打动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义所在.
我感觉,音乐剧《悲惨世界》对原著的理解是很透彻的,能够精练地把事情的本质刻画出来,即便有些地方对原著加以了大大地修改,但是并不影响原著的内涵.冉阿让唱段的“who am I”,让我感觉他简直就是一个哲学家,面对深邃的星空,追问人生最为质朴的真理.虽然剧本没有把冉阿让自首前的那一漫长的内心煎熬完全表现,但是通过这一唱段,通过让人心力交瘁的弦乐煎熬,至少可以把握原著的精髓所在.
在音乐的国度里,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民族的差异,更没有语言的障碍,这是一种心灵的融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体现吧.一部好的作品,必定有其出色的艺术功底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而《悲惨世界》则同时兼备了这两点.不可否认,《悲惨世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