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过年习俗是什么?要是正宗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3:43:44
广州的过年习俗是什么?要是正宗的
广州的过年习俗是什么?
要是正宗的
广州的过年习俗是什么?要是正宗的
冬至 春节期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所以产生许多行事的禁忌例如:大年初一忌吃稀饭,要吃干饭..等,你知道有哪些呢? ■腊月 冬至过后,进入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腊八粥用糯米、红豆、桂圆、枣子、栗子、花生、榛子、白果、松子混煮成甜稀饭,据说腊八粥源于印度,佛祖释迦牟尼独坐菩提树下苦行六年后,终于在腊月八日之夜悟道成佛,后人为了不忘他成道前的苦难,于腊月八日吃. 【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 作尾牙算是感谢土地公一来对信众的农作收成与事业生意顺利的庇佑,所以会比平常的作牙更加隆重,且各公司行号的老板会在公司、家中或餐厅犒赏员工,做为慰劳员工一年来的辛勤. 【送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 ▲灶神 粥以做纪念.过了腊八也开始做年终大扫除的工作.腊月十六是尾牙,这天要拜土地公,商家在当天宴请员工,过去如果老板要解雇员工,只要把白斩鸡的鸡头对准那位员工,就心照不宣了.这天应节食物是「刈包」.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传说灶神是天上派来住在每户人家的,年底会返天报告该家一年善恶,由天帝分别给予吉凶,人们为了让灶神说好话,就用丰盛的祭品贿赂他,黏住他的嘴,不让他打小报告. ■除夕 这天家家户户远游在外的、分家出去的全回老家过团圆夜,围炉吃年夜饭,年夜饭里最不可少的是一条大鱼,但不可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年夜饭吃完,家中最大的长辈坐在正厅,小辈依次拜年,拜年时发给压岁钱,通常发完压岁钱,一般人家就准许开场赌小钱了,不管赌不赌钱,一般都要守岁,守到夜里十二点,鞭炮一放,新的一年正式开始.还要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庙宇祭拜准备「抢头香」. ■初一 根据干支来定开正时刻,一到时刻就鸣放爆竹,在神前供上甜料—红枣、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并烧金纸一同祭拜,天亮时,把春联贴在门上,点蜡烛和烧香,以清茶、甜茶、花生糖、蜜 ▲祭祖 柑、饭、发粿、甜粿、鸡鸭鱼肉为供品,祭拜神佛祖先牌位,放鞭炮后,全家一同礼拜,此即开正或称开春.又初一除祭拜家中神佛以外,还可到所信仰的寺庙上供祭拜.另外,初一乃一年之始,为了能有个好彩头,一家人不能讲不吉利的话、斥责、宣哗、殴打等,也不能使用刀叉,更不准破坏东西,全家男女老幼均着新衣,或去给亲友拜年,或到郊外踏青,或参加各种游戏与赌博. □初一禁食菜汤和甜粿 初一早上要吃素菜,及不吃荤也不煮,把前天的饭菜蒸来吃,不喝菜汤,只能饮冰砂糖茶,台湾人认为如果喝菜汤,出外旅行会遇大雨,有的人初一到初三都过这样的生活.元旦也不吃甜粿,初二才能吃,油稞要在锅中煎,台湾有句俗谚云:「煎赤赤赤」,赤有贫的意思. □家中垃圾的处理 初一到初五这几天家中的垃圾不得拿出门外丢,要集合在一起,这是认为把家中的东西拿出去,就是把家中的福带出去.所以即使是垃圾也要留在家里. ■初二 出嫁的女儿本来哪一天都可以回娘家的,但俗信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贫穷,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另有一说,初二回娘家是一种硬性规定的社会规范,因为以往女人地位不高,担心女子嫁出去后,遇到恶婆婆,可能一辈子都不准她回家,故有此习俗.初二,出嫁的女子偕同丈夫以及子女们携带一些礼品回娘家拜年,回到娘家后先向祖父母及父母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而这些长辈也要分赠红包给女儿带回来的孙子.如果家中有弟妹,当然有要分赠红包.所以每年正月初二,娘家充满一片喜气与热闹. ■初三 ▲老鼠嫁女(陕北高原剪纸艺术) 正月初三俗信为赤狗日,「赤」字的台语发音和赤贫的赤字相同,为凶日,故不宜外出或宴客.据民间另一传说,初三晚上为老鼠的结婚日,在这一天的半夜要避免点灯,每个人都要早点入睡,洒一些食物在家中角落,表示一年的收成与老鼠共享.早期农夫并相信这一天与老鼠结缘可因此减少鼠害造成的损失. ■初四 【接神日(农历正月初四)】 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至正月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诸神都在送神时升天向玉帝拜年并报告人间行为的善恶,于正月初四再度下凡.俗谚云:「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据说腊月二十四日到正月初四这段期间,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逻,监视一切事物然后上奏天神. ■初五 【迎财神(开张)】 因为这天也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初五接神更能获得吉祥如意,也期望来年生意更为兴旺,财源广进. 正月初五一般都是商人开始营业,迎接财神,称为开市或开张.先选吉祥的时辰,把大门打开并燃放鞭炮.另以牲礼供拜「关老爷」,关老爷被商人称为财神爷.初五隔开即是一个过年的段落,从开正以来的新春假期一般至年初五告一段落,一切恢复正常. ■初六 正月初六挹肥,清理家中的水肥到田间灌溉作物,是开始工作的日子.现在虽然不必再挹肥了,不过工商业还是在今天开工,这是一种传统的演化.另外正月初六是清水岩祖师的生日,在这一天,各祖师庙都要张灯结彩准备牲礼或演戏来祭祀. ■初七 正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八日为谷日.传说造物者在今日创造人类,人日以七种菜为羹,日本为了驱逐邪气和疾病,学习中国在正月七日食七种菜,正月七日的七草由此而来,只是台湾现在已没有这种风气了. ■初九 【天公生(农历正月初九)】 民间俗谚说:「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贵. 正月九日乃玉皇大帝的生日,台语称为天公生.玉皇大帝在佛教称为「帝释」,道教称「元始天尊」,儒家称为「昊天上帝」,民间信仰叫「天公」,认为是万物的创使者,最伟大的神.半夜十二点到凌晨四点举行祭典.祭拜时焚烧天金,天金俗称太极金,为极高贵的金纸,是祭拜天公与三界公时所用的. ■十五 【元宵节(上元)】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古代是延续农历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节日,因此又有「小过年」之称. 【拜天官大地(农历正月十五)】 由于天官大帝地位与天公一样尊崇,所以祭拜方式与所准备的供品皆与祭拜天公生时相似. 正月十五为上元,又称元宵,也是天官大帝的诞生日,天官大帝为三官大帝之一,三官大帝指上元赐福天官紫薇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全家人在元宵夜团圆吃汤圆,表示新年假期已过.汤圆也称元宵,一般店里因为数量庞大,通常是用摇的,叫摇元宵.十五的晚上有猜灯谜的活动,这是古台湾高尚游戏的一种,盛行于学者和学生间,现在则流行于各地.除了猜灯谜,还有迎花灯的活动 ▲花灯 早年农业社会闹元宵的活动有偷葱,古时人惯说:「偷挽葱,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因此未婚少女已于元宵夜能偷得他人所种得葱或菜为吉兆.其它传统活动还有穿灯脚、听香等. 北京过年有段谚语:“(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廿三(日)糖瓜儿粘;廿四(日)扫房日;廿五(日)糊窗户;廿六(日)炖大肉;廿七(日)杀公鸡;廿八(日)把面发;廿九(日)蒸馒头;三十(日)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春节期间,北京人爱逛庙会,大钟寺庙可以敲永乐大钟,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厂甸庙会可饱览古玩、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等稀奇玩意儿和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等花会表演. 上海 腊月廿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廿五为诸神下界之日. 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廿六至廿九,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包汤圆、制年糕,准备新的衣帽鞋,并且买春联、年画和“门神”.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年夜饭后,围炉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回答时间:2009-3-5 12:23 向TA求助 回答者: 慕莎LB | 二级 擅长领域: 星座/运势 恋爱 校园生活 交友技巧 学习帮助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0-4-11 广州过年习俗的作文 2009-1-24 广州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172 2007-3-2 广州过年的习俗 2006-2-20 广州的过年习俗 2008-2-10 广州人过年的习俗 93 更多关于广州的过年习俗是什么?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广州 过年 过年 习俗 农历 等待您来回答0回答5称骨算命是以(二十四节气)立春算,还是以农历算,我的刚好立春,但.2回答我记得农历过年前后有一天要生火,叫“烤百木”,说是可以去病,祛病.0回答大师,我是1981年农历4月12日早上7点到9点这段时间出生的,想在过年初.1回答今年是不是农历29过年?是不没有农历12月30.3回答今天2011年农历12月24日 ,距离过年还有几天?.2回答5过年放假是几天?cell.3回答过年前几天江阴哪个银行可以开户办理网银的.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其他回答 共2条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回答者: 我巅峰 | 一级 | 2009-3-1 10:33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民俗活动,五千多年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与这最大的年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广州市民过年,也有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相随.然而一代代人过去了,广州人的春节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连财神也有了卡通版.一些代代相传的民俗更被年轻人淡忘.下面,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广州的传统春节.包括新春喜庆日程、广州春节的最大特色迎春花市和新春食品等. 新春喜庆日程-了广州人过年忙碌又热闹. 广州自腊月廿三“谢灶”那天开始,便进入了年关,每天活动都有严密的安排.即廿三谢灶、廿四开炸、廿五蒸糕、廿六扫尾、廿七洗嘢(嘢,广州方言,即东西),廿八包粽、廿九贴春联、卅团年.这是节前的安排. 谢灶 :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说到贡品,想起小时候奶奶说过的一句话:“冬柑,年橙,谢灶桔”.意思大概是冬至拜神的时候要用柑桔,过年用橙,而谢灶就要桔).并写好一张“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从谢灶那天起,就开始进入年关了,人们忙碌起来.廿四开炸,我想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样的习俗了.《粤东笔记》所云:“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效之,以祀先及馈亲友,又以糯饭盘结诸花入油煎之,名曰十花;以粉杂白糖沙入猪油煎之,名沙壅.”开炸的东西大概会有炮谷、煎堆等. 廿五蒸糕:广州市除蒸年糕外,还喜欢做萝卜糕、伦敦糕、马蹄糕、九层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廿六扫屋,以便干干净净迎新春.还有“迎春扫尘歌”:腊年二十三,晒被洗衣衫;腊月二十四,清洁房边地;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腊月二十七,里外洗归一;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物都搬走. 至于廿八包粽,我从来没有听过,问了家里的老人,他们都说广州现在没有这样的习俗,以前就不得而知了,后来看了一些资料,这样的习俗在粤西地区还有保留.我们家廿八会去买鱿鱼、发菜、冬菇、虾米、粉丝等年货.廿九贴春联包括贴门对、横额、单语等.单语多写着:“天官赐福”,“新春大吉”,“万事如意”“出入平安”,“恭喜发财”.这些单语都是要按照神位来张贴的.三十团年,劏鸡杀鸭,拜祭天地、祖宗、接财神等,这一天,家庭主妇们都会很忙.晚上全家吃团年饭,然后就正式进入新的一年. 这里要另外说一个传统的习俗,广州人叫“开门炮”.年三十晚守夜至深夜,迎侯良辰吉时,到了交子之际,便打开大门说“开门大吉”,或者贴上红底烫金的“开门大吉”单语,烧开门炮.此时各家各户,点燃鞭炮.有些人为了“抢炮头”,提起几分钟把炮烧响.其他人闻声接引,一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持续几个时辰.两三点后才逐渐安静下来.四点多钟,鞭炮又一次响起来,到天亮方止.开门出去,家家门口,大街小巷,都铺满了一层星碎的炮竹红纸,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但是现在的广州,由于禁止了鞭炮的燃放,除夕夜已经没有这样的新年习惯了.虽然还是会有些“不怕死”的人会“开门炮”但是热闹的程度真是不及过去.少了这一活动,总是觉得,现在的过年与小时候相比,气氛没有这么的浓厚. 不仅是“开门炮”,现在的广州人保留这些节前风俗的也不多了,拿我家举例,我自己觉得,相对其他家庭,我们家算是春节的习俗还是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廿三谢灶、、廿七洗嘢、廿九贴春联、卅团年,这些活动还是有进行的,母亲在年关有空的时候还是会蒸一些糕品.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广州家庭都怕麻烦,或者是没有时间,糕品都是用买的,三十的团年饭不再在家里面吃,大多是到一些酒家团年. 正月初一开始过年;每天亦有固定的礼俗:“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寻春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春节的活动,一直闹到元宵,方才告一段落. 行大运” 大年初一.据说是以前的广东人,初一早上就会到野外去郊游.有的绕着村边,有的围着田园,有的循着屋宅走圈圈,叫做“出行”,俗称“行大运”,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好事常来,万事胜意.正月初二谓之“开年”,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携儿带女去串亲访友.继续拿我家的情况举例子,早上妈妈会杀鸡拜祖宗,拜完之后就开始做开年饭(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头牙”,吃“开年饭”).吃完开年饭,就带齐东西回到外婆家,开始拜年.走的时候,外婆或者外公就会把用红纸捆扎的生菜,芹菜,葱给妈妈,当回礼.表示:全家生机勃勃,大人勤勤恳恳,小孩聪明伶俐.人日游花地——正月初七为人日,广州人日游花地的风俗. 新春期间,广州人有很多禁忌和习惯:按照“老广们”的旧习俗,农历大年初一不能洗头,怕洗走财气;年初二是开年,自除夕年夜饭后,到今天才能动荤;年初三是赤口,不要拜年,易招惹是非;跟着车公诞、人日等等有说不完的讲究.还有,过年时不能买鞋,因粤语发音“鞋”同“唉”;买书更不行了,书发音同“输”,怕这一年都“输、输”声,更是大忌.在大时大节,喜筵寿宴上,习惯于谈吉利语,不说丧气话.若有人不小心摔破了碗碟,即念一声“岁岁(谐碎)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在春节期间,亲故见面,总是说些甘露醇语,相互祝福.如恭喜发财、龙马精神、万事胜意等.过年期间,长辈会给小孩一些钱,称为“利是”,寓吉祥之意.过年的菜肴除鸡外,商店还必备烧肉(取红烧赤壮之意)、鱼(年年有余)、发菜蚝豉(发财好市)、粉丝(联绵不断)腐竹、甜竹(富足、甜足).甚至旧时女人洗头也要挑个吉日,初一、十五不能洗头,据说会亵渎神明.不过随着科学普及、时代进步,一些迷信的风俗也逐渐消失,为新的社会风尚所取代. 行过花街才过年是萦绕在广州人心间千年难易的情结: “广州人不喜爱断枝摘下的花,习惯于连根盆栽,一盆盆地运.许多花枝高大而茂密,把卡车驾驶室的顶都遮盖了,远远看去,只见一群群繁花在天际飞奔,神奇极了.这些繁花将奔入各家各户,人们在花丛中斟酒祝福.我觉得,比之于全国其他地方,广州人更有权利说一句:春节来了!” “我想,内地的人们过春节,大多用红纸与鞭炮来装点,那里的春意和吉祥气,是人工铺设起来的.唯有广州,硬是让运花车运来一个季节,把实实在在的春天生命引进家门,因此庆祝得最为诚实、最为透彻.” 以上两段话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五城记》里面的话.的确,广州的春节是用花砌成的.广州人过年不吃饺子,广州人过年要逛花街. 广州传统迎春花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月小则在二十七日)开始,历时三天,第三天延至新年初一凌晨才结束.一般在除夕前一个星期,这些花街就已禁止车马通行,有关部门开始为花农搭售花的棚架和摊档.花街伸展,摆成几条长廊.一些大枝的花木早几天就开始运来,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正式开市,那时十里花街上张灯结彩,喇叭里播放着轻快的广东音乐,人们看花、买花、“卖懒”,人流川流不息,日夜不分,花农住吃都在花市.除夕之夜.花市进人高潮.那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中心花市常常还有著名书法家应众挥毫,更加热闹.直到午夜两点钟,人们才慢慢散去,花农们也把卖剩的鲜花,降价拍卖,不留一点剩余.游花街的人们,往往就在这个时候,拣到了很好的便宜货.于是乎人人皆大欢喜,高高兴兴地去迎接新春的曙光. “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语喧声入彩门.疑是层峦采蜜使,幻成百万赏花人.”广州的花街,不是普通的人造景观,不是人为的“城市名片”,更不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广州花街是一个巨大的鲜花买卖市场,它是广州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节目,它更是广州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过年逛花街跟饮早茶这些习惯一样,是广州人独有的文化现象,是让广州人有别于其他中国人的重要特征. 广州人过年一定要买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为什么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广州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树买回家的.桃花之于广州人,犹如圣诞树之于西方人.广州人对花情有独钟,无论是高雅之士还是庸俗市井,过年都要买桃花等老几样,再配搭各种各样的鲜花. “羊城世界本花花,更买鲜花度年华.除夕案头齐供奉,香风吹暖到人家.”据说,广州的花市萌芽于唐朝,成形于明清,历久不衰.为何广州人对花情有独钟?不是因为广州人都是懂得赏花的雅士,而是因为花能代表无数的好意头,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比鲜花更能表达世上最美好的祝愿.中国人在过年的时候是需要表达愿望的,是需要去旧迎新,希望一年比一年好.而广东人尤其迷信,所以过年一定要把“意头”这个东西搞得淋漓尽致.鲜花象征着花开富贵、如意吉祥,完美地配合了广州人们的这种心态和需要.行花街除了可以买花以外,更已经成为广州人过年希望“行运”的标志.行一下花街,可以给你带来好运气.不好的变好,好的更好,所以花街适合任何人士去一趟,可以是一家大小,可以是一对情侣,也可以是一群希望来年能找到伴侣的光棍.花街是一个充满欢乐喜庆的大海洋,一年之中,逛花街就是广州人走在街上觉得最放松的时刻. 最传统的应节食品象征了广州人对过年的期盼: 民以食为天,尤其是最会吃也最能吃的广州人,过年的食品是最重要的,而且品种非常丰富.爆谷、煎堆、油角、蛋散、芋虾、年糕这些都是广州的最传统春节食品. 俗谚云:“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煎堆是家家必备的.煎堆馅为爆谷拌糖胶所制,爆谷是把糯谷炒至爆开,去掉谷壳便成.煎堆皮是用糯米粉制成,很薄,外面粘着芝麻.整个煎堆放在沸油中炸至金黄色即可.现在也没有那么讲究,有的人家做煎堆,里面不会放馅的也有.另外,还有油角,其中又有软角、脆角、酥角之分.小时候,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奶奶,妈妈带着我一起做“油角”,虽然我不是很爱吃,也做得不好,但是和家人一起做“油角”的快乐,也是过年的一种乐趣.再有“糖环”、“冬果”、“蛋散”、“芋虾”等油炸食物.“糖环”用糯米粉搓成团,压进木模中,逐个“批”出,炸成金黄色,酥脆可口,一般是甜的,也有咸的.“冬果”用糯米粉做成小条状或片状炸熟.“芋虾”是用槟榔芋刨成丝后和合米粉浆落油锅,吃起来酥化可口.“蛋散”用面粉加猪油、蛋拌好而炸成.甜的加糖拌粉,炸后粘上糖胶;咸的加南乳、盐拌粉,吃起来酥化可口. 春节还必备瓜子,有红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之分.中式糖果有糖莲藕、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冬瓜、糖桔饼、糖椰角、糖椰片等. 糕类则有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年糕也叫“大笼糕”,因盛糕的器皿可以用很大的开口的竹笼而得名,富豪人家用数十斤的米做成一个年糕,金黄色的糕面插上红枣、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鸿运长驻.萝卜广州方言称“菜头”,取“菜”与“财”的谐音,过年食萝卜糕,是寓意招财进宝.马蹄糕用荸荠作原料,粤方言称“荸荠作“马蹄”,过年食马蹄糕,可以清热、消滞,其调节胃口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而且还有“马不停蹄”、自强不息的寓意. 不得不提的是广州人的餐桌的菜式.广东地区新春美食品种繁多,寓意吉祥,普通的菜式亦赋予美好的名称,使人乐意享用.如发菜炆猪手称“发财就手”,发菜炆蚝豉即“好事发财”,咸酸菜炒猪舌(广州人称猪利)叫“一本万利”,炒鲜百合叫“百年好合”,菜胆扒冬菇叫“满地金钱”,鱼滑豆腐煲叫“老少平安”.还有各种鸡类制品,美其名曰“丹凤朝阳”、“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等,不一而足.鸡是新春菜肴中必不可少的,所谓“无鸡不成宴” 嘛,还有烧猪肉,除婚嫁中象征贞洁外,新春则寓意壮旺.年初一午饭时,还必备一味素菜,俗称“罗汉斋”,用绍菜、木耳、粉丝、虾米配制,亦有些人家蒸腊味的,但起筷时要先吃“斋”. 最后要说的是一些迎春活动,如舞狮、舞龙、踢踺子、放烟花等. 广东的狮子与外省不同,称为“醒狮”.在制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广东的特色.广东醒狮舞起源佛山,相传在明朝初年,佛山地方出现过一头独角怪兽,眼大口阔,不时发出“年、年”的响声.只要怪兽出现,老面姓便大受遭殃,不是牲畜受害,便是庄稼被糟塌.后来,大家想了一个办法,用竹篾织成若干个狮头模型,涂上斑驳颜色,埋伏于郊野村落,一旦怪兽出现,便金鼓齐鸣,舞将起来,惊走怪兽.于是人们认为狮子有镇妖驱邪、如意吉祥的兆头,以后,便于春节期间,各乡各村均以舞狮子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这便是关于舞狮子起源的说法.春节期间的舞狮活动,除在广场表演之外,还沿街起舞,逐家逐户去拜贺,以示醒狮临门,安好吉祥,主人家则悬赏于门,包红挂青,让瑞狮去摘取,名曰“采青”.借此活动希望狮子能把好运带到家里.其次是舞龙,广东的龙舞,名目繁多,千姿百态,不同的龙舞,寄托着人们不同的理想和愿望.春节是喜庆之日,耍舞的多是热烈奔放的彩龙、金龙和纱龙之类,白天舞布龙,晚上耍龙灯.至于踢踺子,是很久以前的传统文化,现在好像没有太多人会做了.广州每年的大年初一就会在珠江边放大型的烟花.那天晚上沿江路等地都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热闹非凡. 广州过年,热闹丰富,让人感受深切,广州的本土传统文化是多么的浓烈. 然而,历史长河的流逝是很快的,人们的观念容易被新的东西游移,特别广州市又是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世风嬗变也是不争的现实.如今生活好了,大家的观念也变了,春节的活动各有各精彩.然而,城市的历史文化形态以及传统习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财富. 大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态,小到一个城市的过年习俗,这.一切都需要靠民众的力量建构,维护.广州过年的习俗作为民俗文化的识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