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范畴与语法意义有什么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20:27:22
语法范畴与语法意义有什么关系语法范畴与语法意义有什么关系语法范畴与语法意义有什么关系汉语语法研究从《马氏文通》到现在取得了不少成就,近年来又在方法论方面有所进展.但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毕竟还很短,而

语法范畴与语法意义有什么关系
语法范畴与语法意义有什么关系

语法范畴与语法意义有什么关系
汉语语法研究从《马氏文通》到现在取得了不少成就,近年来又在方法论方面有所进展.但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毕竟还很短,而汉语又是一种显性语法形式极少,隐性语法形式较多的语言,不像显性语法形式较多的西方语言那么容易处理,容易验证,所以汉语语法有不少问题一时还搞不清楚,难以取得一致意见.
要把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律描写和解释清楚,制定符合汉语特点的一整套分析方法,建立起一个符合多数人的语感并为多数人公认的汉语语法体系,看来还得有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这就需要有更多的人来从事汉语语法研究,要鼓励多方面的探索,要活跃学术空气,要重视不同的观点和哪怕是不那么全面和成熟的一得之见.对“一得之见”要“取其一端,不及其余”,这样才能做到百花齐放,群策群力,开拓一个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局面.
汉语语法研究正在酝酿新的突破,这些年来有不少新观点值得引起重视.房玉清同志的《实用汉语语法》就包含一些很值得重视的新观点.
《实用汉语语法》1984年在北京语言学院内部印行过,己经引起了社会的反响.特别是作者对汉语的动态范畴、数量范畴、时空范畴、语气范畴的研究以及对某些助词的处理很有特色.有不少创见.
前人已经注意到,汉语的动词和形容词有“态”的问题,也进行过研究,同时也发现趋向动词有时候并不表示动作的趋向,而表示动作过程的开始(“起来”)或继续(“下去”).房玉清同志对汉语动词和形容词的动态范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的研究表明,像“起来”、“下去”这样趋向动词在现代汉语中用来表示动态的用例实际上远比用来表示趋向的用例多,而且“来”和“去”以及由”来、去”组成的“起来、出来、出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上来、上去、开来”都可以表示一定的动态:在第十六章《动态助词和动词分类》中列出了丰富的用例,这些用例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其中的趋向动词不是真正的趋向动同,已经不再表示空间趋向,表示的是某种动态.第十六章《动态助词的组合和变换》对动态助词的用法作了很细致的描写,不少地方很有启发性.第十八章《时空范畴》讲了汉语中时空概念的表达方式,包括方位词的功能.第十九章和第二十章《语气范畴》详细讲了汉语中表达语气的各种语言手段,除了语气助词以外还讲到了叹词、语气副词和语序.
语法范畴是一类语法意义的概括,而语法意义则是一定的语法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因此,要确立一种语法范畴最关键的一步是要找到相应的语法形式或一系列语法形式.但是,什么是语法形式却并不是没有争议的.正宗的传统语法只承认形态是语法形式,不承认形态以外的任何语法形式.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从事英语语法研究的语法学家好不容易才为语序、虚词、重音、语调这些非正统的语法形式争取到了作为语法形式的合法地位.可是直到40年代,有的语法学家还不承认所谓分析形式是语法形式,因而只承认英语有两种时态、即有形态变化的现在式和过去式,因而认为由助动词加动词的不定式或过去分词构成的各种时态形式不是语法形式,只是词汇形式.现在持这种僵化观点的人当然越来越少了.但是要语法学界跳出传统的框子,承认这些合法的语法形式以外的某种形式也是语法形式,恐怕道路也一样是曲折崎岖的.我国语法学界常说的“搭配”关系与乔姆斯基说的“选择性限制”是不是一种语法形式就有争议,有人说是,因为“搭配”关系或选择性限制反映了一定的内在规律,和区分词类的道理一样,只不过有效范围小一些而已;可是不少人不同意,认为那只是语义问题,不是语法问题.这一类问题单纯从理论上展开争论很难有结果,最终还得在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去解决.趋向动词有弱化倾向,这些弱化了的趋向动词能不能算是助词,对此肯定有不同意见,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可以先研究起来,研究透彻了,意见就会慢慢一致起来.算什么,不算什么,仅仅是个名称问题,并不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