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绣球上的图案的含义花鸟鱼虫等,比如我听说12瓣代表12个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23:10:38
有谁知道绣球上的图案的含义花鸟鱼虫等,比如我听说12瓣代表12个月
有谁知道绣球上的图案的含义
花鸟鱼虫等,比如我听说12瓣代表12个月
有谁知道绣球上的图案的含义花鸟鱼虫等,比如我听说12瓣代表12个月
靖西绣球,独秀民族工艺舞台
新桂网-当代生活报见习记者 韦墨兰
在广西众多的刺绣工艺品中,绣球无疑是最精美的.壮族制作绣球的历史悠久,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上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驼.男女目成,则女受驼而男婚已定.”现在,绣球成了广西壮乡的吉祥物,成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也是我区民族民间文化工艺品中的代表.
在百色靖西县绣球由于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堪称广西绣球之上品.曾做过超大型绣球供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收藏,也特为迎接港澳回归制作直径达1.97米和2米的超大型绣球,如今更是名声在外.
作为我区民族民间文化的资源之一,靖西县旧州的绣球村无疑是保存完好的,以发展旅游产业为主要方式,让绣球这一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工艺品得以传承和发扬.
地处我区南疆边陲的靖西县,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光旅游,靖西迷倒游客的不仅是举世罕见的特高瀑布群的通灵大峡谷,还有那极富民族特色的提线木偶戏、南路壮剧、牛魂戏等“民间大戏”,更有那被壮家人看作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的绣球.走在“旧州绣球一条街”上,这一条依河而建的街道特有的民族风情与商业气息交汇的氛围:石板地面,大青砖墙,厚木门,一座座古民居的门口都坐着缝制绣球的女子,街头上尽是鲜艳的布条、绸带和丝线.靖西旧州古老的街道与花团锦簇的绣球交相辉映.
巧手制作绣球绣球
在靖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壮家少女有了心上人时,便会一针一线地绣上一个精致的绣球作为定情物.如今,在旧州街,人们生产绣球已形成了设计、制作、销售等几道工序.绣球之乡还出现了以“绣球之母”、“绣球王”等有代表性的巧手们.他们结合生产实际,绣出风格优雅、充满民族气息的花纹图案,制作出一个个纯手工的精美绣球.
被评为“中华全国巧女”的绣球之母黄肖琴每年生产绣球不少于2000个.当年,在香港回归前夕,她组织15位工人,奋战20天,精心设计制作了一个由30瓣组成的直径197厘米的特大绣球,上面悬挂6个小绣球,并绣上“香港回归”、“吉祥如意”等文字,表达壮乡儿女对香港回归的美好祝福.
黄肖琴主要从事绣球新款式的设计.她设计的绣球,不光有从直径5厘米到40厘米的大小不同,图案更是琳琅满目,几乎每一批绣球的图案都不重复.通常绣球的花瓣连接处,缀有许多飘带,在黄肖琴看来无法展示精巧的手工.于是她省去部分飘带,使精巧的做工尽情表露.细看绣球,31朵花瓣上绣有栩栩如生的凤凰、仙鹤及活灵活现的梅花、玫瑰、福寿花等吉祥画,在一条宽边红绸带的映衬下,古朴中透着华贵与深意.
而“绣球王”则是一个40多岁的壮族汉子朱祖线,他每年生产绣球在1000个以上,而且都是生产大型号的.他也是靖西县绣球技术协会的会长,为绣球的生产的销售做起了领头羊.朱祖线从小就学习绘画,在旧州街为绣球作画的人当中被公认为“状元”.如今这位“绣球王”有一家自己的绣球店铺,每当旅游旺季时,就会有络绎不绝的客人围着柜台选购绣球.那一个个大小不一、做工精细、色彩艳丽的绣球,让远到而来的客人爱不释手.
现在,靖西县的旧州街上528户人家,几乎家家生产绣球,旧州人靠绣球闯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尽管只是在农闲时生产绣球,但仅此一项,每人每年也有3000—4000元的收入.
如今,旧州的绣球已经走向市场,在近几年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及每年一次的国际民歌节上,靖西绣球都成为抢手货.还有不少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挪威等国的客人都购买过绣球之乡的绣球,不少人还慕名上门参观和购买.
精美绣球工艺
最精美的绣球当首推靖西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出的“堆绣绣球”.一般的绣球大都是采用单线刺绣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绣出各色图案,花瓣面料上的图案为平面式,线条、色彩如画一般美,同时刺绣方法与过程较为简便;而采用复线刺绣方法的“堆绣绣球”则图形更为精美,图案极为复杂,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如鲜活之物欲喷薄而出,数绣球中的极品.
靖西最早有文献记载的绣球内包有豆粟、棉花籽或谷物等农作物种子,这除了使绣球有一定的重量便于抛掷外,更深层的意义是——绣球为“吉祥之物”.因为壮族是传统的稻作民族,他们对每年农作物丰收与否十分关心.因而在各种祭祀、祈年的仪式中,农作物种子及播种、耕种等生产劳动形式往往都是表现的主题.如壮族农村建新房时,在墙基四角撒一些谷粒;架大梁时,要在梁上挂两束谷穗;给老人祝寿往往也要送些精米作礼.这些现象都象征着生长、生育、兴旺、平安之意.
抛绣球都是在每年春节及“三月三”歌节时举行,正是春播时节,绣球内放有谷物种子,就是希望年内五谷丰登之意;同时,绣球作为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内中喻示着生育兴旺之意.今天,壮家的绣球巧手们,不断为绣球这一古老艺术品注入新的活力,令其在新时代再次散放出璀璨的光芒.
靖西绣球讲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除中间四瓣选材不拘外,其余则要求“上四瓣必挑飞禽,下四瓣须为走兽”.由于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鲜艳,被称为“广西绣球之上品”.
绣球古韵依然
关于绣球,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美丽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当恶少得知阿秀深深地爱上邻村的阿弟时,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
在阿秀哭瞎了双眼以后,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载满阿秀对阿弟深深的爱恋,浸透了阿秀鲜血的绣球做好了.在阿秀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买通了狱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摸到日思夜想、却已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阿弟时,阿秀绝望了,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飘然落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
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绣球就成了壮乡人民的吉祥物,壮乡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后来也就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间活动.
现在,抛绣球仍然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乐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后来飞砣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人们在茶余饭后常互相抛接以娱乐,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
现在已经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宋朱辅《溪峦丛笑》载:“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双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
后记
如今,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一直在承受着现代文明的挑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民族民间文化的状况开始衰落,传统工艺品遇到了新的挑战,大多为人们所熟知的工艺美术行业,如脱胎漆器、软木画、竹编等都处于后继乏人的困难境地.我们高兴的看到,在靖西,勤劳的农民艺术家们通过绣球上的一针一线,让更多的人既能了解到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故事,又能感受民族独特的内涵.这些绣球本身,也许比艺术史家苦心孤诣地营造出的华丽文学更接近历史,更具有民族特色,也更能表现壮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目前,靖西县当地政府正在为绣球做更多的工作:加紧为“靖西绣球”注册商标;作为重点的旅游项目开发;让更多的“绣球巧手”加入到传统民族工艺品的制作中来……绣球这个在传统中生存的民族工艺品,如今正在以全新的方式延续它的艺术价值.
姐妹绣球店
靖西县曾做过超大型绣球(1.2m)供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收藏,近年,特为迎接港澳回归制作的1.97m和2m超大型绣球,则更上了一个新台阶.靖西绣球系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优秀旅游产品.
为方便国内外客商联络,采购,特在百色市设“广西靖西绣球总代理处”,负责办理批发业务,还可按按对方意愿专绣特定文字(诸如单位名称品牌,祝词等).兼营壮锦挂包、绣花鞋、披巾、香包、八卦、长命锁、壁挂、等工艺品.
靖西壮锦 壮锦是传统珍贵的民族民间工艺品,采用棉纱、各种颜色的丝线等原料,按精心设计的各种壮锦图案,用古老的手动木织机手工交织而成,图案色彩斑渊,美观大方,古朴典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是旅游纪念品,馈赠亲朋好友及外国朋友的最佳礼品.早在七十年代就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波等国.靖西壮锦系列产品1994年获第五届国际亚太博览会银奖.
绣球传说 在广西众多的刺绣工艺品中,壮族的绣球是最精美的.壮族制作绣球的历史悠久,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上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驼.男女目成,则女受驼而男婚已定.”大致是说,每逢春节或三月三歌节时,壮族青年男女都到野外举行抛绣球活动,以抛绣球为媒介,不少青年男女结为夫妻.
现在,绣球成了广西壮乡的吉祥物,成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也慢慢地成为居多家庭中最漂亮的装饰品.
老太太做绣球
关于绣球,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美丽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当恶少得知阿秀深深地爱上邻村的阿弟时,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在阿秀哭瞎了双眼以后,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载满阿秀对阿弟深深的爱恋,浸透了阿秀鲜血的绣球做好了.在阿秀变卖了自己的手饰,买通了狱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摸到日思夜想、却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时,阿秀绝望了,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飘然落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已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绣球就成了壮乡人民的吉祥物,壮乡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后来也就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间活动.
据了解,至今在东南亚的越南、缅甸、泰国和南美洲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当地的人民也有制作绣球、将绣球作为吉祥物馈赠亲朋好友的风俗.墨西哥人制作的绣球比较小,颜色鲜艳,通常只有6瓣.每逢佳节或贵宾来临,好客的墨西哥人就会给客人或长辈馈赠绣球,代表吉祥如意.泰国当地的居民将绣球视为佛的替身,认为经常佩带有驱邪健体的功效.文献记载,掸人(在今缅甸掸邦和泰国、老挝等地)、日南郡(为东汉交洲所属最南一郡,在今越南广治省)和今天的壮族同中国古代越人具有共同的旅源关系,可能这也是他们都喜爱绣球的缘故吧.
绣球系别 最精美的绣球当首推靖西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出的“堆绣绣球”.一般的绣球大都是采用单线刺绣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绣出各色图案,花瓣面料上的图案为平面式,线条、色彩如画一般美,同时刺绣方法与过程较为简便;而采用复线刺绣方法的“堆绣绣球”则图形更为精美,图案极为复杂,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如鲜活之物欲喷薄而出,数绣球中的极品.
行家里手
靖西最早有文献记载的绣球内包有豆粟、棉花籽或谷物等农作物种子,这除了使绣球有一定的重量便于抛掷外,更深层的意义是——绣球为“吉祥之物”.因为壮族是传统的稻作民族,他们对每年农作物丰收与否十分关心.因而在各种祭祀、祈年的仪式中,农作物种子及播种、耕种等生产劳动形式往往都是表现的主题.如壮族农村建新房时,在墙基四角撒一些谷粒;架大梁时,要在梁上挂两束谷穗;给老人祝寿往往也要送些精米作礼.这些现象都象征着生长、生育、兴旺、平安之意.抛绣球都是在每年春节及“三月三”歌节时举行,正是春播时节,绣球内填放有谷物种子,就是希望年内“五谷丰登”之意;同时,绣球作为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内中喻示着“生育兴旺”之意.今天,壮家的优秀儿女们,不断为绣球这一古老艺术品注入新的活力,令其在新时代再次散放出璀璨的光芒.
靖西绣球讲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除中间四瓣选材不拘外,其余则要求“上四瓣必挑飞禽,下四瓣须为走兽”.在“绣球之乡”靖西旧州镇,由于该地的绣球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鲜艳,被称为“广西绣球之上品”.
抛绣球 抛绣球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乐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人们在茶余饭后常互相抛接以娱乐,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
抛绣球一般在歌圩节期举行.绣球为圆形,布面,绣有花鸟,内装木棉花或豆、米之类农作物,四角缀以彩色布带,供手握抛掷.玩时,男女分成两对,双方人数相等.男女双方相距一定距离,各列一方,每方有一“乜同”即领队,在中间树一高竿,作为抛球的高度标准.抛球时首先由女方领队手拿绣球,唱完一首山歌将球抛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胜利,否则女方胜.谁胜谁将对方剔出一人,然后由胜方发球.每发一次球,均必先唱山歌,如此轮流直至一方“全军覆没”.这时,胜方追逐负方、抢取对方头巾、手帕,互相追逐嘻戏,尽兴方散.宋朱辅《溪峦丛笑》载:“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双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此活动也是男女青年传情的方式.姑娘若看中一男青年,便将绣球有意抛去,男方接过绣球,若亦有情意,即系礼物于绣球上投报之.
抛绣球有两种形式:一是民间形式.男女青年分列各站一边,人数大抵相等,绣球数量不限.抛绣球的人,手持绣球上端的彩带,用力旋转数圈,即趁势向对方抛出.接球的人要看清球的来势,选好位置和角度接球,还要有个优美的接球姿势,若接不住来球,就会召来一阵哄笑,或者接受唱歌、做游戏以示被“惩罚”.因此,在抛绣球的过程中,各人全神贯注,紧张而又热烈.
二是作为正式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它要求有专门的比赛用球和比赛场地.抛绣球比赛要求有两名参赛队,每个参赛队分别由五名男女队员组成,比赛分上下半场,每半场20分钟.比赛时,将绣球抛过9米高的杆上直径为1米的彩环就可得分,得分最多的球队即胜出.
靖西绣球街
在广西靖西县有一条街,名叫绣球街.绣球是广西的特产,圆圆的、吊着长穗,是送礼的佳品.以绣球来命名一条街道,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争奇斗艳
靖西县有“小桂林”之称,那是因为它的山是喀斯特的山,山奇而状怪,水清而悠长.在一道道山水的包围中,街道被中国画似地点缀于其中.此街原称旧州街,古来有之.街上住着500多户人家,由于盛产绣球,一代传一代,越做越红火,后来就被叫作了绣球街.
绣球是很精美的工艺品,上面千针万线连着女儿家的智慧和贤惠.以往,广西的壮族男女在谈恋爱时,绣球是女方向男方抛出的定情信物.
绣球街呈四四方方,街道干干净净.老式的砖瓦房,斑驳的红木柱门,高低不一的青石板路,充分显示了这里的文化底蕴.看靖西人做绣球,发现她们是先贴布壳,把各种颜色的绸布贴在布底上,然后剪成瓣,再描上各式花样,绣好后把瓣进行粘贴,然后缀以珠子、流苏.通常,一个绣球有16个瓣,也有32个瓣或更多的.坐在家门口做绣球的通常是女人,她们认真做活计的态度是一点都不马虎的,一针针、一线线,尽显功夫.但有时也会在绣球街上看到那些五大三粗的男人耐性十足地做着绣球,千万别觉得好笑,论起手艺来说,他们一点也不比女人们差.在绣球街上做得最快、最好、最多的绣球王反而就是男人.
绣球街
若逢年过节或遇上喜事,绣球就是抢手货了.尤其可喜的是,作为旅游工艺品的绣球如今已走出了绣球街,走出了国门,年产量达到十万个以上.绣球街的家家户户,从七八岁的娃娃到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是制作绣球的高手;门上、窗上天天都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绣球,绣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这样的景象,世界上也只有在绣球街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