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桃花源记》测试题(有答案) 及《陋室铭》和《爱莲说》测试题(有答案)急!随便,是测试题就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2:23:16
求《桃花源记》测试题(有答案) 及《陋室铭》和《爱莲说》测试题(有答案)急!随便,是测试题就行
求《桃花源记》测试题(有答案) 及《陋室铭》和《爱莲说》测试题(有答案)急!
随便,是测试题就行
求《桃花源记》测试题(有答案) 及《陋室铭》和《爱莲说》测试题(有答案)急!随便,是测试题就行
《陋室铭》测试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每空2分)
名( ) 灵( ) 斯( ) 馨( )
鸿( ) 调( ) 案牍( )劳形( )
二写出下列加线字的古意和今义(每空2分)
(1)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今义:
(2)惟吾德馨 古义: 今义:
(3)谈笑有鸿儒 古义: 今义:
(4)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今义:
三翻译下列句子(每句4分)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填空(①题每空1分,②③题每空2分)
(1) 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我们学过唐代 (人名)的 (书名),这文章押韵的韵脚有 、 、 、 、 、 、
、 .
(2)《陋室铭》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 节操
和 的情操.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五用原文回答(每句2分)
1作者说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写出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3写出作者交友人物高雅的是
4看出作者生活情趣高雅的是
5本文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六阅读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3本文既是写陋室,为何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分)
4“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5前文说“斯是陋室”后文却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儒:旧指读书人. 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二写出下列加线字的古意和今义
(1)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2)惟吾德馨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3)谈笑有鸿儒 古义: 今义: 不知道哪个字
(4)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今义: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龙就成了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一所简陋的屋子,只因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这里(与我)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粗鄙的人.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管弦演奏的乐声使我的两耳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身心劳累.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过:“(品德高尚的君子住在那里)又有什么简陋呢?”
四填空
(1) 铭 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我们学过唐代 (人名)的 (书名),这文章押韵的韵脚有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云 .
(2)《陋室铭》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 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
五用原文回答(每句2分)
1作者说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出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写出作者交友人物高雅的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看出作者生活情趣高雅的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本文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六阅读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强调本文写法:托物言志)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为官仕途从本质上说是乱人心志、损人体肤的,这里包含着作者对仕途的否定和鄙弃.
3本文既是写陋室,为何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分)
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杨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
4“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统领全篇.
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
5前文说“斯是陋室”后文却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两者并不矛盾.因为“斯是陋室”描述的是客观陈设,“惟吾德馨”描述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而后文的“何陋之有”描述的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从作品的前后照应来分析,“惟吾德馨”是“因”,“何陋之有”是“果”,正好构成合理的因果关系,反而使文章更为严密.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5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种交往方式,自古以来就是隐士之风,既然是古代现象,我们就不能超越时代背景乱批判.这种交往方式是古代知识分子的正常往来途径,虽然含有盲目排斥“低文化群体”之嫌,但本质上隐含着对知识的尊重.
~~~~~~~~~~~~~~~~~~~~~~~~~~~~~~~~~~~~~~~~~~~~~~~~~~~~~~~~~~~~~~~~~~~~~~
《桃花源记》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否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4.(1)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为线索,甲文段按————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
(2).甲乙两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梁文段缩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甲文段按—空间—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人物对话—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
(2).甲乙两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梁文段缩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第一问: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问:不真实.这样的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
爱莲说问题
1.文章采用( )的写法,突出了莲( )的君子形象,表达的了作者( )之情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几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章采用(托物言志 )的写法,突出了莲( 洁身自好、正直 )的君子形象,表达的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之情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几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表达作者对世人追名逐利世风的批判和否定 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思想
你初2? 哈哈 我们才学完 要的话 加我的QQ522307026
百度上找
这种试卷有很多,有具体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