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的城市、现代化的特大城市(人口多、规模大),在城市规划建?E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8 10:28:09
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的城市、现代化的特大城市(人口多、规模大),在城市规划建?E
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的城市、现代化的特大城市(人口多、规模大),在城市规划建?E
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的城市、现代化的特大城市(人口多、规模大),在城市规划建?E
对北京城市规划的几点建议
■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
一、在城市急剧发展过程中筹划新市区保留用地
城市发展不同时期,需要预计未来,预留发展用地.20世纪50年代北中轴预留用地后,今为亚运、奥运所用.现在应对搬迁后的首钢及门头沟地区作全面的筹划,留作新市区保留用地.经过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尽管北京当前的城市结构中已经难于找到充足的保留用地,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弃任何可能性.特别是结合首钢搬迁,促使首都经济转型,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二、研究中央行政区布局结构,重构较为完善的北京旧城
目前,北京旧城的功能调整与行政中心的疏解应配合进行,机不可失.为了避免当前零星建议与将来发展发生冲突.既要正视50多年来中央人民政府已形成的现实——行政用地既不能作重大搬迁,也不能原封不动地全部留在原地;而又要及时地、有效地、有步骤地“疏解”,分期分步地重构城市整体秩序.因此,建议先成立特别战略小组先行慎重研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三、以“葡萄串”模式组织新城
“葡萄串”是指城市组团中居住区、相关的城市职能单位,宜相对集约成片、有核心(公共中心)地发展.“交通轴”指环境友好的交通方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小汽车交通合理使用.不仅一般道路有轨道交通,应开发地下空间,开发地铁等.在多交通轴的节点,要加强交通枢纽的建设(包括轻轨站点周边土地投放的控制,服务中心,商店,餐馆,停车场等的安置),并且与不同的公共空间、居住区等发生联系.“生态绿地”指在交通轴之间穿插各种公园与防护隔离带,并与自然的山脉河湖相结合.措施有:构建生态整体网络,实施分区保护策略;构建地域景观体系,推动国家公园建设;统筹城乡生态建设,显现大地园林景观.对于边缘集团和新城,应以公共交通走廊(交通轴)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突出轨道交通在交通轴中的作用,在交通轴之间采取穿插各种公园与防护隔离带,并与自然的山脉河湖相结合,形成由“公共交通走廊+城市组团+生态绿地”组成的“葡萄串”式的空间模式.
四、整体化研究和解决中心大团的交通、规划布局等问题
北京中心大团约500~600平方公里,规模宏大.北京交通问题的解决已不能就事论事,宜加以整体地研究和解决.交通模式的确定要与用地模式、公交模式的确定进行综合研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等于公交处处优先.这些研究要与中心大团的重组、某些有害案例的整理、改造、疏解,不良建筑的剔除,公共中心的建设等结合研究,寻找整体的策略.
对于北京主城区,应控制小汽车交通的迅速扩张,加快公共交通建设,形成由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专用线和公交支线组成的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集约、高效的城市交通枢纽,确立公共客运交通的主导地位,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改善环境质量.交通枢纽建设与枢纽地区土地功能开发结合起来,形成主城区的多中心格局.
五、严格执行“限建区制度”,建设四大公园,保护生态环境,满足市民生活休闲需要
为了面对首都未来的发展,(不能仅以2020年为限),在此以后,还会有难以预见的发展.因此必须十二万分地重视土地的控制与管理,制定土地供应计划与生态的复萌.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要求有更多的休闲空间,要从更大的范围内保护和建设好有效的城市生态系统,增加游憩空间,提高游憩环境质量等等.因此,要重视公园绿地的拓展,除原有西部历史形成的西山、香山等公园外,在燕山南麓、南苑、东部的“两河流域”均应建四大公园,形成北京中心城居中、四大公园环绕的格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绿地建设是首都立足于世界首都之林、具有中国特色、惠而不费、功在千秋的举措.
新农村的建设,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农业工程建设,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农村生产生活品质、保持良好的乡风民俗.
六、对历史文化名城实行“积极保护”与“整体创造”
“整体保护”的原则必须坚持,特别是北京旧城内的整体布局所形成的完美秩序.虽已遭破坏但原则不能放弃,但过去的建筑保护每每就建筑、论建筑,对维护整体性的措施,如高度分区、轮廓线、建筑体量的控制等等,虽逐渐得到认识,措施多不具体,无法规约束.而且北京新的建设如汪洋大海,真正列入保护名单的建筑数量并不是很多,即使得到保护了,也只是沧海之一粟.并且,已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不完善,问题之一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未能以“城市设计”为前提,在新建筑创作上并没有与建筑相协调的规定和设计的约束.因此,要强调“整体保护”原则,更宜重申“积极保护”、“有机更新”,即对历史建筑及其地区的周边建筑与环境也应当积极建立“缓冲区”、“过渡区”等,保持规划设计的整体性.
进一步深化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策略,在积极保护的前提下还要强调“整体创造”的原则.在历史文物建筑的周边新建建筑要遵循相互的协调原则,力臻新旧建筑群的完整性,确保各个历史城市的文化精神.
七、城市与住房协同发展
住宅建设应当考虑与城市建设协同发展.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制定居住环境战略,是政府当仁不让的职能,并且方式与途径宜乎多种多样,不能将这庄严的职责完全交给开发商.
住宅与城市需要建筑与规划等多种专业人员全力以赴地研究目标与实践方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措施:(1)政府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主导性作用; (2)政府要按照城市近期建设规划,通过对住宅建设用地的合理投放来有效引导和控制住宅市场,土地投放的位置、数量和时机上应结合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土地投放让政府在引导住房需求、调控市场和房价.(3)应建立透明的住房信息发布机制,为市民提高可靠的住房信息,有助于引导住房市场的供给方和消费方掌握和了解对称的住房信息,进行理性的市场行为,避免因信息不对等而造成盲目行为,扭转开发商主导住房市场的局面.
八、在推进政治文明的过程中有步骤地进行体制改革
城市发展不单纯是空间的问题,还包括造成这些问题的社会和经济原因,追求城市秩序设想的城市规划只有成为“一体化”的规划政策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规划的最终效果如何,实有赖于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整合,或者说政治文明的发扬,特别是为了克服现阶段局限于地方、在任期内急于求成的做法,必须将循序渐进与突破瓶颈相结合,在体制上作艰苦的工作.我们的基本信念是:良好的人居环境与和谐的社会同时缔造.对于首善之区来说,尤应如此.这既是政治标准也是业务方向;既是理想也是行动指南;既是文化继承,也是自主创新.
这回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