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哲理古代诗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1:30:01
优美哲理古代诗词
优美哲理古代诗词
优美哲理古代诗词
古代哲理诗词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一些含道应物、迁想妙得的哲理诗,其本身就是诗人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理入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本文拟从赏析几首哲理诗入手,试图帮助同学们了解哲理诗的特点,提高对事理的认识,辩正地分析客观事物和自然现象.
一、《放言》(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的主题是辨伪.首联提出有办法解决狐疑,颔联从自然景物入手具体介绍这一办法:让时间证明一切.颈联转入到历史人物,进一步证明上述办法.尾联顺着颈联的意思延伸:如果周公、王莽在真相还没有显现时便死去,他们的德行真伪就无人知晓.本诗告戒我们: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则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
二、《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三、《过沙头》(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
四、《论诗三十首》(元好问)
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这首诗前两句很容易明白:眼见的真实情景激发心头的真切感情,就能写出意境神妙的诗句;闭门造车,就像黑暗中摸索制作出的东西,总要失真.后两句则说:靠临摹前人作品,画出秦川景色的画家,亲自去长安的能有几人?诗人省略了一句话,即难怪那些人画不好.本诗告诉我们:没有现实生活的感受,没有亲身体验,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五、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阅读并鉴赏这类诗歌,有助于提升对事理的认识,同时增强议论文写作的思辩色彩.
六、《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人借助方塘,形像的抒写自己钻研书卷的体会.半亩方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这首诗讲的是学习要注意方法,防止思想僵化,只有不断地汲取营养,获取新的知识,就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才能豁然开朗,融会贯通.这首诗形象新颖,情趣盎然,因为富于启发而历久弥新.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开头两句实写游山所见,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这首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其实,看待自己,看待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全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精警简括,逸趣横生,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八、《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本诗的重点在后两句,说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浮云遮望眼”,结合当时的现实,可以理解为暗指那些阻挠变法革新的顽固分子.诗人登高抒怀,含蓄而又坚定的表现了自己高瞻远瞩,不畏艰险,锐意革新的远大抱负.本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荀子《劝学》中也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看来站得高,比起站得不高还真有优势.在学习中,如果你比别人站得高,当然也就会比别人看得远,看得深,看得全面.可如何方能站得高,绝不像爬上山顶,登上楼顶那样容易.你的知识积淀要比别人厚,你掌握的方法要比别人好,你的头脑要比别人灵活,你的眼光才能比别人锐利,你看问题的角度才能比别人新,你的思想才能比别人深刻.
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登高远眺之作.前两句写登楼所见,寥寥十个字,却将天地山河的万千气象收拢于笔端,缩龙成寸,快人胸襟.结尾两句写当前实感,眼界更阔,立足更远,不仅表达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哲理,而且注入了诗人昂扬奋发,积极进取的热力和激情.这首诗气势宏大,意境高远,言论与形象相得益彰,哲理与诗情完美统一,真正达到了情、景、理水乳交融.
十、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人抓住古原草的特性,用野草每年春荣秋枯来说明这样一个哲理:毁灭生命的力量固然强大,但生命的顽强与伟大更胜过毁灭生命的力量.全诗借景写情,刻画形象生动感人,蕴含深刻,不愧为千古绝唱.
十一、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写蝉以清露为食,择梧桐而居,是表现其心地纯净,立身高洁;写蝉居高声远,是表现其清华隽朗,高标逸韵.诗人以独特的感受表达了这样一个真理: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这首诗寄哲理于咏物之中,读来耐人寻味.
十二、刘禹锡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人借景物抒发情怀,开朗达观,表现出愈挫愈坚,积极进取的精神,揭示了新陈代谢之理.这首诗诗情跌宕,寓意深远,沉郁的意境中又显出豪迈之风.
十三、卢梅坡的《雪梅》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争春,不肯服输,于是诗人放下笔,细细评判,诗人认为梅雪均佳,各具所长.不仅梅雪如此,每一种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也是如此.这首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
卢梅坡还有一首同题《雪梅》诗,也是出类拔萃的咏梅之作: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此诗深得梅与雪的天然风韵,且在吟咏之间,寄托了微妙的哲思与理趣.
十四、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荷塘初夏的优美图画:泉水悄无声响的细细穿流,倒影在水里的树荫一片晴柔;小荷刚刚露出尖尖细角,一只敏锐的蜻蜓就发现了,早早立在它的上头.这首诗很有情趣,卓立小荷上的眼光敏锐的蜻蜓,就像特写镜头一样,为全诗点上了眼睛.小诗富含哲理,启发人们应该敏锐的发现新生事物.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3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4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5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
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7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9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10身虽万死犹不悔,也曾相邀共黄昏
11想...
全部展开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3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4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5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
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7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9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10身虽万死犹不悔,也曾相邀共黄昏
11想人生,良辰美景堪惜,向其间,赏心乐事,古来难是并得
1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13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1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6杯行到手莫残留,不道月斜人散
希望喜欢啊~
收起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2、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矛盾具有特殊性:一是风景绮丽的江南春色,一是另具风貌的秋江晚景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是统一的。
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
全部展开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2、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矛盾具有特殊性:一是风景绮丽的江南春色,一是另具风貌的秋江晚景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是统一的。
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5、梅雪争春不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分析矛盾时,既要看其共同点,又要看各自的特点
6、造物无情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春雷第一声——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
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联系的观点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矛盾的普遍性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0、古歌新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可因循守古。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 陆 游 此诗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原理。学习书本知识固然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唐) 李 贺 诗中嘲讽了脱离实际、华而不实的文章毫无用处,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那种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清) 梁启超 此诗说明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唐) 罗 隐
香州长径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唐) 陆龟蒙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唐) 自居易
这组诗包含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果只停留在现象上,认识就会流于肤浅和片面。前两首说明,吴王夫差穷奢极侈的本性注定其必然亡国,把吴亡归罪或归功于西施的认识,是片面肤浅、有失公允的。第三首说明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分,不辨真伪,就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唐) 于 贲 此诗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受实践制约的道理。
收起
楼满春画花柳
清风送雨入池塘,
荷波轻泛碧水漾。
微浪平平不惊鱼,
轻荷曳曳珠落旁。
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乐 游 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
他日余方追吟"连宵待坐徘徊久"
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
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李商隐
...
全部展开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乐 游 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
他日余方追吟"连宵待坐徘徊久"
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
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瀑 布 联 句
李 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失 题
唐 备
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
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
叹 流 水
罗 邺
人间莫谩惜花落,花落明年依旧开。
却最堪悲是流水,便同人事去无回。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泾 溪
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沈沦。
孙 武
周昙
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
行刑不避君王宠,一笑随刀八阵成。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江 上 渔 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赠 学 者
欧阳修
人禀天地气,乃物中最灵。
性虽有五常,不学无由明。
轮曲揉而就,木直在中绳。
坚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
仁义不远躬,勤勤入至诚。
学既积於心,犹木之敷荣。
根本既坚好,蓊郁其干茎。
尔曹直勉勉,无以吾言轻。
题花山寺壁
苏舜钦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城 南
曾 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登 飞 来 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即 事 三 首
王安石
日月随天旋,疾迟与天谋。
寒暑自有常,不顾万物求。
蜉蝣蔽朝夕,蟪蛄疑春秋。
眇眇上古历,回环今几周。
众 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题 西 林 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琴 诗
苏 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 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
杨万里
篙师只管信船流,不作前滩水石谋。
却被惊涛旋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
晚 步 西 园
范成大
料峭轻寒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
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
观 书 有 感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游 园 不 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寄 兴
戴复古
长愿人人意,一生无别离。 妾当年少日,花似半开时。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雪 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 梅
卢梅坡
(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再 和 制 帅
王之望
用尽登山力,方知行路难。
孤峰宁久驻,半岭敢求字。
远目穷千里,危肠搅百酸。
川原忽开豁,岐路正平端。
论 诗
元好问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拟 古
钱 宰
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
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
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
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残 花
邱云霄
昨日看花花满枝,今朝烂漫点清池。
无情莫抱东风恨,作意开时是谢时。
明 日 歌
文 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今 日 歌
文 嘉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实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怜 愚
宋应星
一箇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杂 兴
王丹林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题 画 竹
郑 燮
(一)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二)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翁 格
暮 春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静 观
赵 翼
人没水则死,鱼乃生于水。
人没土则闭,虫乃穴于土。
人没水则死,鱼乃生于水。
人埋土则闭,虫乃穴于土。
可知芸生饶,各自路一条。
大气所磅礴,水土无不包。
在水水气盛,在土土气旺。
物从此气生,即以此气养。
迁地弗能良,受性固各爽。
但观种类殊,弥觉化育广。
论 诗
赵翼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家 诫
金 甡
失身不在密,疏脱为祸梯。
敬慎乃无败,后悔徒噬脐。
周防或少懈,罅漏呈端倪。
惊心水工语,蚁穴溃虹堤。
论 诗
张问陶
跃跃诗情在眼前,聚如风雨散如烟。
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
吴兴杂诗
阮 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新 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於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