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规范文化与认知文化!他们的关系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6:47:05
什么是规范文化与认知文化!他们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规范文化与认知文化!他们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规范文化与认知文化!他们的关系是什么?2004年3月23日《新闻晨报》载:学生上课插嘴睡觉不算违纪,而且成

什么是规范文化与认知文化!他们的关系是什么?
什么是规范文化与认知文化!他们的关系是什么?

什么是规范文化与认知文化!他们的关系是什么?
2004年3月23日《新闻晨报》载:学生上课插嘴睡觉不算违纪,而且成为学生的“课堂权益”;据说这才是“把孩子当人看”.上海虹口区某实验小学首开此例.据报道说,该校当局是这样认为的,“传统教学更看重老师”,“而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却被忽视”,“只有人的地位被完整地确立了,教育才会健康发展,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此消息让教育界的同仁禁不住问一声:教育究竟是做什么的?甚至捏一把汗,再问一声:对学生是该如此培养的吗?
  教育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目的就应该包含“敬业乐群”,就是培养人的虔诚的敬业态度、严格的守纪习惯、合群协作精神与勾通交际能力,其他诸如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态等等,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优雅的谈吐举止,所谓绅士淑女是也.
  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我的孩子“遭遇如此教育”,我宁可让他当文盲,也不要进这样的学校.因为到将来博得个“没礼貌”、“没教养”,甚至不遵纪不守法,那才真正叫造孽呢!还不如不上学不读书,也不养成坏习惯;让他在社会上自然发展,习惯天成,也许还能学得一二为人处世之道呢.
  社会化与行为规范
  某些人言必称“以学生为主体”,吹嘘自己是如何进行“生本主义教育”的,他虽为教师,却并不知教育的是干什么的.教育的实质上是一个对儿童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什么是“社会化”?婴儿一出生来到这世界时,由于他对社会一无所知,所以还只是个“自然人”,在以后的家庭、学校等社会组织的长期生活过程中,才能逐步习得社会规则,懂得社会责任而成为“社会人”.“社会人”不只是指生物上的成熟的人,而且是在文化传递的过程中,接受了该社会的物质文化、规范文化、认知文化的人.因此,社会化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让儿童学习行为规范的过程.现在不少学校正在进行的“行为规范达标”活动,正是为此而设.学校有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学校培养学生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学校教育和其他任何种类教育主要的责任.
  但某实验小学实行的“上课插嘴睡觉不算违纪”的做法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吗?他们的做法是想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人吗?可想而知的是,一旦儿童养成了这样别人讲话他随便插嘴或者昏昏欲睡的坏习惯,那他的一辈子可就毁了!
  是的,学生是“主体”,但他们是接受良好的行为规范训练的主体,而不是自以为是,“小子天下第一”的主体.
  自由精神还是自我膨胀?
  有些人动辄以“尊重学生权益”、“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口号,试图掩盖其为师之惰,或者标明其学识之新,能“与时俱进”.他们学西方学到如此“三不象”的程度,简直比“东施”逊半筹,和“邯郸学步”者相媲美.然而他们能念的就这么几句“经”,而且是绝对的“有口无心”,即不知经义之为何.
  西方真正的“自由精神”是建立对别人的尊重上的.也就是说,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不是自我的无限膨胀,而是将自己和每一社会个体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加以尊重.你培养了学生在别人讲话时随意插话或瞌睡的习惯,这难道是对讲话者尊重么?可以随心所欲地想说便说,想睡便睡,不是“小子天下第一”又是什么?很明显的是,具有这种习惯的人,只是一个“自我主义”者,而不是“自由主义”者.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只是自我无限膨胀的人,而不是具有自由精神的人.由于他这种“唯我独尊”的言行举止,活脱脱是一个披着自由主义者外衣的独裁者的形象!这样的人,能有很好的合群协作精神么?能与别人很好地勾通交流么?甚至能不能遵纪守法都难说得很!这样的行为举止,既不符合我国传统而优秀的礼仪文化,也不符合西方先进的礼貌文化.说它“三不象”,没有半点过份之处.
  个性与群体规则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活生生的个体,都应当互相尊重.但我们知道每一个个体都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因此培养人的合群观念协作精神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在群体中才能显露他的个性.某些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者不知“个性”为何物(就象不知“自由主义”为何物一样),一个劲地嚷嚷要“培养学生个性”,然而学生的个性(先天素质加上独特的经历而形成的某种心理状态)还等着你去“培养”吗?他是自然天成的,只要我们注重他的个性,以便于针对不同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方法或程序去说服他接受群体规则,养成规范的行为举止就行了,这就叫“因材施教”.
  因此“人的地位被完整地确立”,乃是在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表现,是个体对群体规则的了解和遵守状态.不在群体中的人,有何地位?不遵守群体规则的人有何地位?也只有遵守群体规则的人才能更好地参与群体活动,也只有遵守群体规则的人“才能健康成长”.
  师道与敬学、敬业
  《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正因为如此,中国一向来就有“师道尊严”之说.这也正是“传统教学更看重老师”的原因.正如《学记》所说,其实那“尊师”的目的不在于“师”,而在于“道”,是为了使民“敬学”.可以想象,一个对学业无所谓,不在乎的学子,会对什么事有所谓,很在乎?只有把学业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人,将来也可能把他从事的事业看得至高无上.可见,这尊师—敬学—敬业是一脉相承的.
  但上海虹口区某实验小学的这种无视师道,片面纵容学生的做法能培养学生的敬学、敬业精神吗?无视教师的辛勤工作,随意插话打断、甚至扰乱课堂,这种人会敬学、敬业吗?上课可以瞌睡、可以喝水、可以上厕所,习惯成自然,将来他上班了,他也随心所欲地在工作岗位上打瞌睡、或借故离岗那怎么得了?也就是说,他将来就用这样的行为习惯去对待他的上司同事及客户?得了吧!
  最后提醒一下改革家们,别走火入魔了,忘了教育是干什么的.